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常州非遗保护的宣传困境和常州动漫的发展优势来看,非遗保护与动漫化传播相结合有较好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将非遗文化与常州动漫产业进行关联研究,在分析调研现状的基础上,从非遗动漫支持政策、非遗动漫人才培育体系、非遗动漫产业链、非遗动漫融合项目等角度论述了常州非遗保护的动漫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
动漫专业创作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动漫形象设计人才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产原创动漫的创作和产业发展。基于上述背景,分析了国内外动漫产业的现状和动漫形象原创设计的特性,回顾了中国动漫形象设计的历程,提出了动漫形象设计的一种角度:认真研究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和方法,从“平面化”的造型语言、装饰性的色彩表达和多元文化相融合三个方面汲取有益的成分,提升动漫形象原创设计的创作水平,为推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动漫技术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而中医药动漫的传播现状却不尽人意。基于“5W”传播模式分析发现,人才断层、作品欠佳、传播渠道利用不充分、受众范围小及传播信息反馈差等因素导致中医药动漫传播受困。认为注重培养复合型中医药动漫人才,多方联动提升中医药动漫的量与质,丰富创新中医药动漫内容,开辟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转型升级应对不同受众的需求是中医药动漫摆脱困境之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动漫梦”作为一种新口号、新提法,它是以“中国梦”理论为指导,是动漫产业的“中国梦”,是中国为了实现从世界动漫大国向世界动漫强国跨越的“中国梦”。通过对“中国动漫梦”的内涵和特征、分类和嬗变等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推动动漫学界深化对“中国动漫梦”内涵和实质的认识。为了让梦想照进现实,将“中国动漫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行动第一、实干第一的基础之上,提出“中国动漫梦”的实现路径:坚持国产动漫精品的发展之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之路,坚持中国动漫教育的发展之路,建立适应时代的品牌战略理念,建立创新型动漫企业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校日常美育教学过程中的红色文化植入进行实践,归纳总结出具有通用性的美育教学方法,主张将红色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到整体的课程体系中去,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植入大量红色文化创作实际典型案例。同时探索在互联网数字化内容充斥学生生活的背景下,利用“沉浸式”红色文化浸润来进行当代综合类大学学生美育的育人方式。最后从上海理工大学近5年的红色文化沉浸式美育实践探索取得的成就中,总结出教学教研方式理论,即以打造“课程教育+艺术浸润+红色文化+创新潜能激活”的综合类高校美育体系为目标的美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动漫生产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采借。传统文化分为“形体”与“精神”两个层面,动漫产品应合理选择抽象化与具象化两种表达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形体”与“精神”两个层面进行充分挖掘;而“精神”层面的塑造是动漫产品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具象化“精神”应是当前动漫生产的主要策略。同时,动漫产品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具有教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的重要分支——嵊州泥塑,凭借其造型简洁、设色考究、生动传神、技法精炼等特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通过代表人宓风光的努力,使嵊州泥塑在借鉴姐妹艺术基础上,形成了不同于“泥人张”、“惠山泥人”而特有的“泥人宓”审美特征。本文基于宓风光泥塑作品的造型特点、设色技巧,同时举例分析动漫形象设计与民间泥塑造型的共同点,进而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服务动漫创作。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动漫创作处于低潮期,同时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面临困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于动漫创作将是一种双赢的发展形态。在对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剧作、表现形式与配乐三方面构建基于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创作策略。首先,动漫剧作创作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色进行分类创作,打造动漫作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次,动漫表现形式创作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烙画、黑陶制作等传统美术和技艺的表现形式,形成动漫作品独具特色的表现技巧和手法;再次,动漫音乐创作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戏曲、音乐等,强化动漫作品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河南省动漫产业发展迅速,但创新等方面仍显不足。将殷商文化元素融入动漫产业对于动漫创新及地方文化传播有重要意义。可考虑在剧本创作、造型设计、衍生品开发与营销等方面将殷商文化与河南省动漫产业相结合,以殷商文化推动动漫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使殷商文化通过动漫产品得以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0.
国家近年来高度重视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中,把美育与育人相融合,有助于发挥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引领优势。通过诠释传统文化中“真、善、美”思想在新时代的理解和互构关系,将其转化为“美育+思政+创新”三位一体融合的创新教学理念,渗透到艺术设计类教学的实践课程当中,并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分析在专业实践课程中,针对三种不同传统文化传承开展的美育设计教学案例及其应用与反馈,总结出三维度融合模式下艺术设计类教学美育工作的实施路径。该模式及路径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核心素质的养成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全面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1.
动漫产业“冰点”现象特指阻碍动漫产业健康发展的最为不利的因素,如动漫产业融资渠道不畅、动漫教育与动漫产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等。倘若“冰点”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将影响中国动漫产业的前进步伐,甚至会将“中国动漫梦”的伟大构想化为泡影。根据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中国动漫产业最为凸显的两大“冰点”问题,应采取“穿冰鞋滑冰”和“冰上双人舞”方式的“融冰”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非遗”走进大学课堂的教育实践与探索富有新意,但力度还不够。立足“非遗”保护理念,结合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际情况,将“非遗”保护理念融入高校留学生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等方面加入“非遗”保护理念,探讨“非遗”保护的有效途径,充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内涵建设,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女性参与“非遗”传承面临着特殊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国内外“非遗”舞蹈女性参与研究文献的梳理,结合新媒体时代我国“非遗”舞蹈传承研究现状,文章发现目前我国“非遗”舞蹈女性参与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尚存在若干不足。新媒体时代女性参与“非遗”舞蹈传承与保护,不仅要充分发挥女性对网络社交平台的独特优势,借助身体的动态影像实现“非遗”舞蹈传播;更要关注在交互过程中通过个体经验阐释“非遗”舞蹈的文化精神,提高性别意识,发出女性的主体声音,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共同寻求真正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4.
动漫IP创作的繁荣,给国产动漫品牌建构带来了机遇,但也存在动漫IP内容过度娱乐化、动漫品牌建构资源不足的问题。动漫IP对国产动漫品牌具有建构作用,国产动漫品牌对动漫IP具有升值作用,为了发挥两者协同运营效用,动漫IP在国产动漫品牌引导下的类型化发展、国产动漫品牌在动漫IP建构下的个性化呈现,成为协同运营的目标。营建法律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细分市场,发展大数据技术;推进IP授权,接纳创意人才是达成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以“精准思政”为导向将思政要素融入高校美育课程中,在培养锻造学生审美能力、升华情感价值、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基于此,从美育课程教学改革出发,本文以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非遗剪纸课程为例,对非遗剪纸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时代需求进行了阐释、梳理了美育课程思政中呈现的问题、探讨了美育课程思政的策略及推进美育思政的方式。希望本研究在促进高校美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达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新媒体语境下,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应开辟新途径,让新媒体发挥其优势,承担“非遗”传承的重任。借助新媒体拓宽广西“非遗”的传播途径及加速广西“非遗”“活态化”的创新发展,以数字化技术推进广西“非遗”的产业化及其传承人的普及化培养,不失为有效的创新方法。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非遗”保护工作时也应遵循主体性、优先性、本真性和整体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动漫旅游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新时代数字创新与文化创新、产业创新与社会创新的显性标志,在数字技术推动下我国动漫旅游初步形成了多元融合、价值共创、开放共生的生态化发展态势。基于我国动漫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形成过程与实践创新,研究进一步梳理了“动漫旅游化”“旅游动漫化”等相关概念及实践经验,总结提炼了动漫旅游的相关思想脉络和理论内涵,厘清了其发展的内生动力、运行机制、实践逻辑和实现路径,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动漫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动漫音乐的民族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漫音乐的民族化角度分析了我国动漫音乐的创作中民族化的缺失,表现为过多地屈从于动漫情节、屈从于西方式的话语体系,以致于丧失了民族个性,失去了创作应有的独立性;以《兰花花》、《哪吒传奇》音乐的音色和乐器使用为例,论述了反思后的艰难探索;对我国动漫音乐创作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受众面等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建立民族化与开放性的平衡、构建创作的专业性、注重制作人才的培养质量及突破以往受众年龄层定位、转向成人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日本动漫对中国观众的影响之一表现为“去阶层化”,即使得“儿童世界成人化、成人世界儿童化”.这种“去阶层化”影响形成的深层原因是:受众用动漫应对“社会化”的烦恼,在动漫中寻求“替代性满足”,动漫成为宣泄不满情绪的“安全阀”,同时也是人们在现实中落空了的人际情感的“寄托”.这种“去阶层化”赋予了动漫文化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网络动画是依据网络媒介发展的新媒体动漫形式之一,相对于传统动画艺术,网络动画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无论是创作、接受、还是传播与交互都有很大的不同。对于网络动画新特点进行分析,不但利于传统动画的传承和超越,而且,也有利于更好地呈现新媒体动漫艺术的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