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新时代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和美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与美育联系紧密,具有融合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两者融合蕴含着丰富的逻辑理路:遵循着以劳育美、以美促劳、劳美结合的关联逻辑;拥有从“单向育人”到“协同育人”的协同逻辑;具备为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价值逻辑。两者的融合旨在为实现立德树人与以美育人的终极目标,但在走向融通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困境:价值异化方面,呈现出各执一端的线性思维;内涵和场域被窄化、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评价功能缺失与评价维度不全面等。为解决两者在融通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在实践层面,应积极构建实施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体系,推进校园劳动美育文化建设;努力搭建联动格局:发挥家庭的协同作用,增强学校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奋力实现师资队伍、基础条件和系统评价的全方位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幼儿美育与幼儿劳育具有共同构建素质教育、相互融合促进发展的紧密联系,二者具有深层次的交织意涵。依据幼儿劳育与幼儿美育的意涵,发展出劳育本体的审美属性、劳育过程的审美意义以及劳育成果的审美价值三方面的劳美融合的内在逻辑条件,进而提出正确的劳动态度孕育美育;有效的劳动价值强化美育;丰富的劳动机会实践美育;良好的劳育氛围提升美育的劳美融合之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德智体美劳与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使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德智体美劳的各个领域,构建有机的融合机制,形成立德树人的新格局,既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时代之需,也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史教育常态化的内在要求和创新路径。文章阐述了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形成的历史和内涵,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现状,论证了构建二者融合格局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政治人格的情理交融、全面发展、知行合一。最后提出了构建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机制:立德主体多元化、增智渠道多样化、强体方式日常化、美育途径创新化、劳动活动实践化,分别使党史学习教育做起来活起来实起来动起来热起来。  相似文献   

4.
美育在中国理工科大学的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人才培养的未来趋势,是推进美育促德育和立德树人的关键抓手。“大美育观”为当代理工科大学的美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通过对当前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和痛点的全面分析,分别从有机整体性、人才发展和观念更新等层面探讨了“大美育观”的多维价值意蕴和现实意义。将观念、渠道、措施和机制等四个角度作为着力点,深度探讨了“大美育观”在当代中国理工科大学的实现路径和实施策略,对这一美育新理念的推行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学校劳动教育大致经历了曲折探索、历史转折、丰富拓展和全面深化四个时期。70余年的发展历程,学校劳动教育既在地位、内容、场域等诸多方面存在嬗变之处,也在指导思想、领导核心、基本原则上保持着初心,彰显了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这一现象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学校劳动教育变与不变的规律意义非凡。面向未来,我们应以不变应万变的守正、用变回应不变的创新来指导学校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7.
8.
分析在新工科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以长春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探讨现阶段应用型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重点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阐述了专业综合改革途径,构建了目标导向与核心能力相适应的“136”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提出了有效加强师资队伍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途径,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融合是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与必然要求。在梳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厘清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探索两者有效融合的必要性。遵循立德树人和过程规律性原则,以构建协同发展的育人格局、搭建融合的育人平台、提升融合的育人动力三个维度为目标,通过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创新实践载体、深化教学改革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机遇与新挑战,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劳动教育研究,从个人与国家两个层面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意义,从制度构建、资源整合、载体拓展、力量融合四个方面搭建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深化劳动教育内涵、充实劳动教育要素、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强化劳动教育功能,推进高校劳动教育走深走实,并以此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才竞争的压力与挑战,让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努力成长为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以美育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长期以来,理工科院校的美育工作并未得到足够重视。通过对理工科院校美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从课程体系、授课模式、教育资源、校园环境、数字美育五个方面对理工科院校美育的路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确定一种“审美的态度和人生观”,从根本上协调人在现实中的情感心理,化解被物质化的生活积聚的焦躁、抑郁,而使其处于一种审美的状态,实现生命与社会的和谐。理工科院校的美育必须走向规范化、系统化阶段,为此,论述了理工科院校实施美育的现实意义,理工科院校美育的灵魂须是崇高以及理工科院校应该建立自己的美育风格和理工科学校的美育应该同大学校园生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将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理工科院校要清醒地意识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竞争致胜的砝码,在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大学的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理工科院校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美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重大历史题材绘画的创作背景、现状及经典作品所包含的美育内涵,从艺术美、精神美、历史美、创新美的角度论述其美育意义。重大历史题材绘画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美育资源和思政教育资源,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并尝试探讨以之为资源在理工科院校进行美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我国社会正经历着快速发展和转型。理工科院校培养了超过半数的各行业的建设人才。艺术教育对理工科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身心放松、素质培养、智能开发以及对校园文化建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由理入道",还是"由技入道"的教育路径,都需要更多艺术理论的讲授、更多社团活动的体验、更多艺术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与科学一样都是建立在想象力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7.
只有弄清艺术教育真正的涵义、构成和作用之后,才能探讨艺术教育的层次地位;只有在形成合理构架的教育系统中,才能找到艺术教育恰当的层次地位。要形成有合理构架的教育系统,就不能忽视甚至排除美育在教育系统中应有的地位。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形成的五育构架的教育系统才是合理的。在这个合理的教育系统中,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找到了自己恰当的地位。这对完善教育、完善美育、完善艺术教育本身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育心理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心理思想在古今中外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但将其挖掘出来并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却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因其诞生历史的短暂,导致对其认识的曲折,美育心理学是研究美育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在根本上有别于美育心理、审美心理、美育、美等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其学科体系建构也表现出强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呼唤预科教育,对外国留学生进行预科教育是国际通行的教育方式,所以,对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非常有必要。来华留学生在语言能力、专业基础知识与大学专业知识衔接、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时间安排、师资与教材等方面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要做好理工专业预科教育,必须强化汉语教学,坚持基础汉语和科技汉语相结合;浓缩专业基础知识,坚持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全面贯彻预科教育,坚持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实行弹性课程设计,坚持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组建预科师资队伍,坚持汉语教师与理工专业教师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美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被提到重要位置。尤其是大学,美育更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内容。大学的美育不仅地位重要,而且方式方法也截然不同于中小学。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探讨新时期大学美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