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薰琹是我国现代艺术史上的著名艺术家和工艺美术教育家,为中国现代艺术史和现代设计教育开创了新气象与新潮流。抗战时期,移居西南大后方的他深受抗日救国图存氛围的影响,意识到艺术不能脱离国家民族而存在;与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的接触交往,促使他深入现实生活,亲赴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田野调查。这些经历改变了他对艺术的理解,并预见到了实用性强的工艺美术将在今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改变落后面貌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他的实践与努力,成就了西南地区艺术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民间文学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课堂教学潜藏巨大潜能。挖掘这些潜能,旨在:第一,充分利用民间文学的“民间”特色,建立田野调查研究基地。将民间文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田野,大力宣传、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提高民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发挥民间文学的实践效应。第二,改变民间文学课堂教学的单一结构,将静态的课堂教学与动态的田野调查有机结合。从课堂走向田野,将田野中收获的民间文化引入课堂教学,播撒鲜活的民间文化知识,培养传承人才,创新民族民间文化传播机制。第三,加强民间文学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理论检验理论,再利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以富有特色的理论促进并提升其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3.
以文化生态学作为理论出发点,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通过考察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的实际状况,探讨了文化生态学作为指导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理论基础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教师教育实践在人与文化、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四重关系上所呈现的文化功能偏失等问题,阐明了少数民族的教师教育应该朝着培育文化生态方向发展的观点。其具体路径包括: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从"政策性补充"转向"文化性生成";教师教育机制的改进从顶层设计为主导转向顶层与基层相结合;教师教育资源的建设从专业资源的引进和接纳转向文化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教师教学研究从专业技能型转向文化反思型。  相似文献   

4.
立足中国文化和现实创建"合作"的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创建中国经济学,使21世纪的中国成为经济学的中心或中心之一。中国经济学家需要一反以“竞争”为主线的研究框架,转向以“合作”为主线,创建“合作”的经济学,即揭示人类经济行为中合作规律的经济学,以“竞争”为主线的经济学,其哲学基础是个人功利主义和自由...  相似文献   

5.
田野研究是民族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式,从实求知是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坚持从实求知的研究原则,要求民族教育田野研究从民族教育实际出发收集研究资料.从实求知的研究原则不排除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理论指导.从实求知的原则要求民族教育田野研究以求知、求是为根本目的,走出认识论的相对主义泥沼,超越认识论上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两极对立,在全面获得真实资料的基础上,努力进行理论提升.  相似文献   

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网络社会,网络赋能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完全依附甚至嵌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边界,有助于明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未来转向的理论基础和学科支撑。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转向主要包括:教学关系转向主体对主体,教育载体从板块转向共通,话语体系从逻辑映照转向人际关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研究范式转向,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为指导,结合网络亚文化样态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求,立足于交叉学科支撑,始终扎根思想政治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下都市民俗研究对象变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都市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它由原来静态的、平面的市民研究转向“农民—居民—市民”的动态研究,也就是对市民化的全方位考察。其研究对象的变迁具有深厚的现实根基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整合理论探讨已成为工艺美术教育和设计教育整合后的工艺设计教育的热点。本文在课程设置、设计实习、办学特色、师资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嵇为明 《新天地》2011,(10):252-252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是构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该遵循的最根本的一条原则,是素质教育的生命线,是灵魂。没有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就没有素质教育,也就没有成功的英语教学。《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因为接受型课堂教学模式容易压抑学生思维和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10.
民族志是人类学家通过田野考察后用于书写“异文化”的主要文体,也是现代多元社会中传播不同民族形象的主要媒介.20世纪30年代后,功能主义学派的兴起使得文化研究转向了在社会现实中的功能研究.虽然各自的理论稍有区别,但马林诺夫斯基和德拉克里夫·布朗分别以自己的经典民族志支持了这一观点:他们都对以往文化研究中那种企图追踪、重塑文化历史的真实性产生质疑,而认为人类学的研究应该集中在对现存文化和社会的分析说明.到了格尔兹以后,则又出现了对民族志写作的符号学转向.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师生评价标准以及高校与外界关系等方面存在妨碍开展创业教育的思想观念与制度设计。总结了开展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特点。提出了中国高校只有以创业教育为契机,通过一场系统改革来培育开展创业教育的合适土壤,才能确保创业教育实现预期目标:从专业教育、就业教育转向自我雇佣、自主创业教育;从重视知识与记忆转向重视过程和思维;从学术专家转向学术企业家;从一元考核转向多元考察;从封闭、狭隘转向开放、合作。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开始逐步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来考察问题.从主体间性哲学和以此为基础建构的交往理论出发,探讨交往理论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和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虚拟民族志的兴起,是在媒介转向、新冠疫情等影响下的方法论调试。在“研究者—生产者—媒介—受众—文化传统”这一行动者网络中,虚拟民族志的操作论纲及其伦理关系可归结为:文化传统的“隐性在场”“本真性”在受众与生产者、受众与研究者间形成了田野伦理的博弈张力;“相对真实”与适宜的“情感浓度”是虚拟民族志的使用效度;虚拟民族志与线下田野作业并非是替代与被替代、主流与边缘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对神话主义研究民间传统的创编现场、受众对碎片化民间传统的立场与内化程度等问题的解决,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曼丽,女,出生辽宁,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为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现在成都大学美术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教育及艺术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界把大学教学改革总体视为研究对象,对大学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作整体解读和深入考察的理论研究比较缺失,表明人们对大学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尚未足够重视和形成系统的把握。改进大学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研究,需要在研究主旨和研究视角两方面寻求转变,即研究主旨由过于关注教学改革内容转向更多地关注教学改革方略以及研究视角由单一学科视角转向多学科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甘青藏区传统民间手工艺中的甘南玛尼石刻和青海湟中敲铜工艺的田野考察,对两类民间工艺的制作工艺、宗教信仰背景、生产模式、文化内涵等方面做了详细分析,并且对甘青藏区的传统民间工艺在新时代的活态传承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以犹太人问题为牵引,以人的解放为内在逻辑主线,分划出四重历史语境,深入阐述了国家:宗教和人的问题,完成了哲学观和信仰观的一般性转变和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最初建构。  相似文献   

18.
由于竹雕艺术熔书法、绘画、雕刻艺术于一炉,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一向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奇葩,饮誉海内外。当下明代竹雕艺术品的拍卖成交价格很高,因而对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做一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人类学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广西田林县浪平乡高山汉族的人口分布和发展进行客观描述和理论分析,以期帮助人们通过这一侧面对高山汉族这个特殊群体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以来,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主题的文章进行检索,运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涉及城市(社会)融入、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城市民族工作、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主题,存在理论研究不够系统、研究主题创新性不足、优秀民族志成果偏少等问题。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完善该主题的研究体系与研究范式,拓展研究视域,加强田野调查,丰富个案研究,开展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