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等学校加强审美教育 ,主旨在于“育人”。审美教育就其本质属性而言 ,应是一种情感教育 ,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高校审美教育具有情感性、形象性、熏陶性三大特征 ;美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美化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活动加强审美教育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校日常美育教学过程中的红色文化植入进行实践,归纳总结出具有通用性的美育教学方法,主张将红色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到整体的课程体系中去,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植入大量红色文化创作实际典型案例。同时探索在互联网数字化内容充斥学生生活的背景下,利用“沉浸式”红色文化浸润来进行当代综合类大学学生美育的育人方式。最后从上海理工大学近5年的红色文化沉浸式美育实践探索取得的成就中,总结出教学教研方式理论,即以打造“课程教育+艺术浸润+红色文化+创新潜能激活”的综合类高校美育体系为目标的美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立场,通过审美的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观照,以满足教育对象的情感需求和情感期待,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合目的、合规律地渗透于教育对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生成有其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是德育美育两者相得益彰的人文关怀;从现实逻辑来看,是纾解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现实需要;从理论逻辑来看,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从实践逻辑来看,是满足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开展需从“信道”“亲师”“谋术”“境化”四个方面着手,优化“以美育人”的教育内容、加强“以美育人”的队伍建设、更新“以美育人”的教育方法、营造“以美育人”的教育环境,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最具有美育特征的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深化语文教育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是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审美教育作为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在于让受教育者掌握美育理论,更重要的是将美育理论贯彻到日常行为中。审美教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具有一定的难度。经过多年的审美教育研究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认为审美教学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开展实践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审美教育理论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结合是二者共同塑造完美人格的育人目标所决定的。宿州学院的大学文化建设通过“三馆一园一所”以及教学改革将审美教育的教学实践落实到大学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将大学文化建设的环境文化建设、学术文化建设和高校的文化引领等要素与审美教育塑造完美人格的理念相融合,起到较好的实践效果,具有一定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孔子美育观     
本文探讨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教育家孔子的美育思想和美育实践。孔子极重视审美教育 ,在他看来美育就是一种情感教育 ,“诗教”和“乐教”就是他艺术教育的内容 ,他倡导审美的学习境界 ,他在教学中采取直观启悟和和诉诸情感的具有审美色彩的教学方式 ,往往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孔子的教育理想是人生的艺术化与审美的伦理化的化合相加  相似文献   

7.
儿童审美教育虽然有着固有的特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时代对学校美育提出了挑战,“中和协调”、“陶冶情性”的美育思想已远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了,学校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健全人格、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必经之路。要想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与思想,学校在儿童审美教育中必须体现时代特点与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征,以及审美教育中的形象感染性、情感动人性与娱乐性;必须从开阔学生视野入手,多方位地提高儿童对美的感受力与欣赏力,把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作为美育的核心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先生早期美学思想的枢机,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今天,它仍对我国当前审美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审美教育应以塑造完整的人为其宗旨,着眼于人格的整体性和个性的丰富性;二、审美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为中心,强调美育的情趣性;三、审美教育应是“人生化”的审美教育观,或生命教育观。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内容涉及很广的领域,本文仅在“作文教学中的审美实践”的题目下,谈一些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众所周知,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一样,都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审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人,是一个不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学科教学中最能集中体现和实施审美教育的教学科目,它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美育中的爱美的教育、情感的教育、人品的教育和艺术的教育。1.美育要寓于想象之中文学不同于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有一种物质存在的实体,具有直观性。它是“语言的艺术”,是借助于语言塑造形象的。据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想象的艺术”,让学生通过语言媒介,在脑海中想象出作品所描绘的情景,让他们动用全部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在作品所能提示的空间内驰聘想象,补充形象,使形象的意义更加丰富。如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11.
学校美育是提高审美、化育心灵的主要途径。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当前学校美育仍然面临重智育轻美育、师资力量薄弱、美育形式单调等问题。重庆市渝中区作为学校美育实验区,对美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索了一条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地域文化特色和实践推广价值的美育途径,即:坚持时代文化和地方文化相融合的校本美育课程理念,打造综合美育课程特色——将课程与活动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开展"学校型"大型艺术活动,突出综合性;注重组织"社会型"大型艺术活动,形成国内外审美互动、艺术家传帮带、生活体验与艺术审美相结合、家校融合、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良好局面;搭建跨界艺术活动平台,在实践劳作、艺术鉴赏、文艺展演中探寻"美"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地中小学校要根据新时代对美育的要求和自身所在的地域环境来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以"大美育、大课堂、大教学"理念探索创新多样化的美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第四次教育革命的来临,以VR、AR和MR为核心的虚拟技术为现代教育的变革与重塑带来了新的契机,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成为近年来各国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软件,对Web of Science国外核心期刊数据库2015—2020年间收录的729篇文献进行图谱分析、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和共被引文献综述,发现虚拟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呈现出不断趋向深度沉浸的趋势,目前已成为沉浸式学习的主要路径。与此同时,虚拟教育为课堂转型提供了新的方向,以其为核心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促进了情境化课堂、深层次学习以及差异性教学的发展。此外,开展基于虚拟技术的各学科教育实践,为改善各学科教育情境及提升相应的教育效能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未来,还需整合5G网络通信技术以优化虚拟技术的沉浸性,同时通过构建虚拟全纳教育社区来落实全纳教育理念,促进我国特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5G、AI以及区块链技术与虚拟技术的有机融合,不但有助于完善泛在学习情境的构建,充分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最终还将形成智能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13.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美育的发展走向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为,90年代以来中国美育的发展呈现出大众化、生活化、社会化的走向。这三个走向是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三个走向在演变过程中,又各自显示出内在的矛盾性。为把世纪之交的中国美育推向新的高度,本文提出了美育理论的当代性、美育方式的通俗性、美育任务的时代针对性三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合理性、现实性、迫切性日益凸显。回眸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非均衡发展”逐步转向“基本均衡发展”,继而转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历程,从“区域”和“城乡”的宏大视域出发,在借鉴、整理与分析了《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的数据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教育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区域、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然而,基于新时代发展视角反思仍存在教育经费“中部塌陷”、师资“难招难留”等现实困境。对此提出实施差别化的转移支付责任分担机制、精准补充教师队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世纪之交、世界经济朝全球化方向迈进的令天,中国外语人才的培养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同时面临着历史性的挑战:传统的教育现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国外语人才的培养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从新时期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变化、外语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及当前外语教育所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阐述了笔者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 基础,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高等教育思想为直接基础,以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时代环境为现实基础。习近平认为,高等教育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守好意识形态底线、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论述 具有显著的人民性、战略性和时代性等特征。立足新时代,以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助力我国高校教育 事业的蓬勃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新需要。  相似文献   

17.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新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本文指出高职院校需要艺术教育,并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多方教育资源,建立完善艺术教育体系;打造各种教育平台,探索多元艺术教育模式三方面提出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艺术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论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除接受德、智、体方面的教育外,还应接受美育教育,而体育教学与美育之间是紧密结合的。就体育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及作用,以及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美育存在美育意识薄弱、缺乏完善的美育理论体系、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美育要更新美育观念,加强美育师资力量,坚持课内外相结合,把美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但有一些高职院校对此重视不够,表现在课时和学分的分配、课程内容的确定、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如何有效开展适合学生需求的通识教育,已成为实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有机融合的重要课题。艺术专业学生往往因专业特点而成为通识教育的盲区,因此有必要以工匠精神来推进艺术专业的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