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发与培育道德情感是深化道德教育引导的必然要求与有效方法.在立足个体道德规范习得的规律、阐释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引导过程中发挥的重要影响的基础上,明确新时代道德情感培育的整体自觉性、方向引领性、文化延承性和时代指向性原则,提出应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完善技术平台与加强制度保障等拓宽道德情感培育的途径,以此提高道德教育成效,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变革要求道德教育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改革带来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自然会引起反映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道德变化.道德教育如何适应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成为时代的新课题.分析了传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左”的思想的影响,即将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脱离实际等问题,并比较了传统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时代迅速到来的网络道德要求之差异,以及所表现出的滞后和不和谐,指出道德教育必须直面社会现实和网络技术的挑战,在突出道德主体性本质的同时,积极改进道德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涂尔干道德三要素理论,为我们思考智能时代道德教育可能产生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提供了理论智识。在智能时代,道德教育对象的赛博格化特征以及德育环境的虚拟化拓展,或将导致德育面临道德任性行为、真相认知错位、算法歧视问题以及离身德育转向等一系列可能的困境。为了破解这些可能的困境,需要从德育基础、德育要求、德育保障和德育追求四个方面,培养人的纪律精神、理性观念、善的追求与集体情感,并适时地在虚拟空间中承接现实空间的德育路径,传承慎独修身的美德,培养纪律精神以消解道德任性行为,培育批判性思维以提升明辨是非的道德能力,始终秉持科技向善理念以弘扬社会正能量,践履知行合一传统理念以丰富学生道德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道德信仰的生成涉及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人格等方面,道德认知是基础,道德情感能推动道德心理需要向道德意志和行为转化,道德人格的形成标志道德信仰的形成。在道德教育中,主要应该纠正错误的道德认知,培育道德情感,历练道德意志,同时将幸福观教育与道德信仰教育相结合,为道德信仰的形成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工业文明时代的思想观念对道德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的道德教育在目的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在教育内容维度,强调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主义、国家主义;在品德心理发展维度注重道德认知的发展,忽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在道德教育过程方面注重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不断从他律过渡到自律、从一个阶段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道德教育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反对灌输方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带来的社会道德生活和道德价值观念上的改变,使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心理状况产生矛盾性心理特征,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已无法满足高校社会道德新关系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加强高校道德心理教育工作,优化道德心理教育环境,丰富道德心理教育方法,注重引导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开展全面系统道德心理教育,发挥道德心理的动力作用,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才能促使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全面发展,塑造新时期社会道德风貌。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诊断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交往的便利,也造成部分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冷漠、网络道德意识薄弱、网络道德信念缺失及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一系列问题.而网络主体、网络外部环境及网络技术是造成网络道德问题的根源.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网络道德教育模式,加快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监管,强化网络道德规范,是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道德良知培养和医德教育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医学生道德良知的培养在道德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医学生道德良知的培养主要在于医德教育,只有通过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和医德行为三位一体相互作用才能生成医学生道德良知,文章在探讨国外医学生道德教育模式的经验基础上,对我国医德教育模式在医学生道德良知培养上进行若干反思。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道德教育作为探索我国当前道德教育改革的一种模式,其理论依据在于受教育者个体是道德的主体,在自我道德发展中具有主体性,而且受教育者个体的道德主体性是其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因。其现实根据在于受教育者道德主体性的缺失。采取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对于受教育者在现实中道德素质的发展、未来社会生活中道德价值的正确把握和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之一,同时也是人类的追求,因而道德教育也就成为各个时代与社会的首要问题。道德教育实效性问题中存在两个矛盾。分析这两个矛盾,有助于揭示道德教育实效性问题的本质,这能为提高道德教育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道德上的困惑与迷茫。面对这样一个多元价值社会,个体需要道德理性。这种道德理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探究、批判的精神。而这种道德理性正是以往学校道德教育中所缺失的,通过对个体道德理性进行检视以期探寻当前我国道德教育应对多元价值时代挑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它们进行了评价.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型、道德发展的本质与条件以及道德判断、道德认知发展的方法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促进了道德现象研究的科学化,促进了道德教育的科学化,为我国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其局限性在于他忽视了女性在道德发展中的不同,过于重视理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科技发展在极大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并给人类带来了种种道德困惑,给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得不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重点加强科技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理想的道德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对道德教育本质的认识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个体的道德需要出发,激发道德情感,注重培养个体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分辨力。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是杜威庞杂的思想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杜威比较系统地提出,道德有三个部分,即知识、感情、能力。杜威的道德构成"三部曲"论明确地回答了道德的基本内容,对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传承和发展道德理念(道德知识);道德教育的主线是培育道德情感;道德教育的灵魂和归宿是养成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宋蕊睿 《中南论坛》2009,4(4):49-51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科技发展在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并给人类带来了种种道德困惑,对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得不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重点加强科技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偏重认知道德教育而忽视道德情感教育的现状,使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肤浅化、表面化,形式化,这种教育不能使道德准则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需要和道德实践的动力.笔者首先分析了道德情感教育在现行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缺失,提出了情感性道德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并设想具体培养情感性道德教育的一系列策略,旨在加强道德情感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习者情感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和态度,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在智能时代,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学习者情感分析提供了新契机,有助于实现智能化情感识别与干预。在理论方面,学习者情感分析的理论模型经历了从情感分类模型到情感维度模型的发展,体现了对情感的认识从离散到连续的转变;在实践应用方面,实现了从学习者情感状态智能识别到情感个性化反馈与干预,进而提供智慧情感支持服务。随着智能化情感分析逐步从教育研究走向开放实践,通过精准化诊断、过程性评价以及个性化建档,可以为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过程及助力教学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创造了一个以电脑和手机为主要信息输出终端的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弱化了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道德约束,也模糊了年轻社会成员对传统文化及主流价值观的记忆。在一个信息传播去中心化与社会记忆快餐化的时代,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面临着网络媒体不良信息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网络媒体道德失范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网络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90后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是基于人和社会的需要。这种需要在社会转型期呈现,是因为个人道德缺乏和社会道德危机。形成这种缺乏和危机的社会动力是贫困驱动型的惟经济增长发展模式,它诱逼人和社会片面追求物欲,消解精神和沉沦道德。这一日趋恶劣的社会状况潜在地呼唤其根本性变革。因而,再造人性、重建社会精神、构筑生境主义道德,不仅使道德教育获得可能,更成为必需。由此,当代伦理学必应为当代道德教育提供充满活力的生境主义道德资源、智慧和实践理性生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