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恐惧诉求虽然具有较为强烈的震撼性,但也会造成广告受众的反感.在广告劝服中使用恐惧诉求,具有两个尖锐的矛盾,一是恐惧的程度与广告受众心理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二是消除恐惧的内容与恐惧主题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突破恐惧诉求的接受困境,需要借助幽默.从幽默的心理接受机制出发,分析其在恐惧诉求广告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广告是一种商业和社会行为 ,受众在观赏广告时的内在情动 ,对整个广告的传播过程起导向作用。广告创作的人本化和民族化离不开创作者对受众视觉心理的探索与把握  相似文献   

3.
公益商业型广告能在公益与商业、隐性与显性、崇高与世俗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它的出现是广告媒体环境发展变化、广告主品牌形象塑造和广告受众爱真、爱善、爱美三方需求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服务于社会公益,同时又能向受众传播企业信息和品牌形象,特别是其能将商业诉求以软性的方式融合在社会公益主题的传播中,是未来广告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商业广告是商业产品销售及品牌树立的助力器。而广告内容形式的选择与设计,又决定着广告信息传播的效果。因此,要在充分了解广告受众心理诉求的基础上,准确地选择与设计广告的内容,辅以科学的决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告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汉、英广告各自依托和反映的语言、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该文结合大量中、英文广告案例,分析研究了语音、语义、字形、修辞等语言因素及文化因素对广告创作及翻译的影响,并据此对广告翻译策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广告英译必须了解广告内涵及商品特性、了解广告受众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消费心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如何选择、继承传统文化并且与现代广告创作相结合,要既不失传统、又能符合现代生活品味.从广告受众心理分析、传统文化符号运用到广告文化的创新等,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广告的互动融合.  相似文献   

7.
作为商家对外宣传的重要利剑之一的广告,如何能够打动、俘获消费者的"芳心",并使其产生购买行为,是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本论文围绕广告设计中影响消费者心理的因素展开研究,说明广告设计内容只有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诉求,才能创作出更具有实效性的广告作品。  相似文献   

8.
人文关怀是受众广告传播心理接受的基础条件,广告传播中的人文关怀具有向人们传达人生哲学观念和精神诉求的现代意义。论文从广告的题材选择、诉求角度和表现方式几方面分析了广告中人文关怀的传播特色,并着重论述了广告中人文关怀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
人本观广告是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传播观念的演变、消费者心理需求层次升级而出现的。人本观广告的创作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广告的文化内涵,满足人的总体需求;传播符合受众心理的价值观念;塑造品牌形象,培育品牌性格;弘扬高尚感情,体现人文关怀;符合受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观念;体现社会责任,关注人类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0.
双关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格,它以诙谐、含蓄的修辞效果被广泛的应用于广告语言创作中.本文结合模因论和顺应论,论证广告双关语是以模因的形式存在、在不断选择与顺应的过程中幸存下来的语言模因产物,具体的说,广告双关语得以广泛的流传是因为其凭借自身的模因属性有效地顺应广告受众的交际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从而不断的被选择、复制及传播,最终形成模因.  相似文献   

11.
北平文化以其浓郁的民族性,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老舍先生在小说中常借用众多人物形象及其特殊时代背景,表达出对北平文化的深切关注。从家族文化、商业文化、旗人文化3个方面探求了老舍小说中展现的北平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之下,中华民族心理素质建构具有着丰富而又深厚的文化意蕴。以实现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有机统一为目标的和谐文化建设,具有推动健康理性的中华民族心理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积极作用,这会成为我们建构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通讯技术的提高和传播手段的进步,明星现象作为高度商业化的大众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已越来越深入影响着公众的社会文化生活。人们对明星的热情从内在原因来说,有来自个体性格特征、心理的因素,从外在原因来说,是来自大众传媒巨大的威力。明星活跃在各个领域,明星商业广告已成为现代广告的一种潮流。本文主要从媒介批判的视角来探讨大众媒介与明星商业广告对受众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心理契约是个体人格的组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人格化;员工心理契约的“个性”与企业文化的“共性”的互动关系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从结构维度、形成机理、作用与功能等方面对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可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这种互动关系,案例分析则进一步揭示了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的目标一致原则。  相似文献   

15.
"二拍"78篇短篇小说中有23篇是以城市工商业者特别是商人为主要人物或重要人物来描述的,塑造了商人群体形象。这些作品从众多的方面展示了明代中叶以后经济、政治以及习俗等方面较大变化的社会风情。晚明的商业活动是社会变化新的活跃点,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虚拟城市是利用多感知通道融合的虚拟现实技术建构的虚拟空间,是城市空间向网络空间的拓延。城市空间是承载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文化的个性气质、城市文化内涵以及城市文化的核心价值,都是在城市空间中发生、发展和展现的。伴随着城市空间从围墙而城到数字虚拟城市的形态变化,城市文化的传播方式也由身体"历"行、语言传播、影视传播等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走向数字媒介的网络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介下的城市文化传播方式不同的是,虚拟城市空间创造了一种动态全息的、互动参与的、感官沉浸的体验式传播方式,是数字媒介技术条件下城市文化面向世界的体验式传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民商法文化具有先进性与局限性。先进性是指现代民商法文化的社会进步性和适用技术性。现代民商法文化所蕴含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其社会进步性的表现;适用技术性,是指现代民商法文化同时又是一种技术文化。局限性集中表现为私法秩序不利于弱势人群,难以有效控制市场经济活动方式的逐利取向带来的社会风险。晚近以来,发达国家出现的民商事立法与社会立法融合的法律现象,恰恰是这种局限性的深刻反映。对现代民商法文化局限性的讨论,决不意味着否认现代民商法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础调节作用。当前,中国法制建设的一项要务就是,加快发展社会立法的同时,继续不遗余力地弘扬现代民商法文化,并以私法社会化的原理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广告世界中,虚拟角色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虚拟角色的使用已形成一项产业,它可以毫不费力地从一种媒体转移到另一种媒体上,并不时呈现出新的状态。因此法律除了对作者的原创作品提供保护外,还为该作品中处于不同背景的角色及该角色的姿态和个性提供保护,这使得角色商业价值能够广泛地扩张。但是给何种角色提供保护,以及提供怎样的保护,各国的司法及实践并未形成统一标准。对于这种虚拟角色的商业价值,我国称之为虚拟角色的"商品化权"。明确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客体,是确立虚拟角色商品化权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为实际案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虚拟、开放、平等的互联网是柄“双刃剑”,给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网民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学生道德、文化、法纪等心理的异化,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只有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加强教师网络知识培训和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20.
当事人中心疗法本土化之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杰斯“以当事人为中心”的理论源于美国 ,深受西方文化与社会习俗的影响 ,能否移植到东方文化的土壤 ,有益于中国的心理咨询事业呢 ?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治疗思想和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及当前中国咨询现状等四个方面 ,能论证当事人中心疗法在我国推广应用之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