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介绍日本旅游资源环境管理的区域制政策入手,以日本熊本县区域为例,分析日本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问题,探讨如何运用法律、政策的手段,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与政策,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5年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的自治权及其发展和保护进行了总结。笔者结合白皮书的新精神,论述了我国在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发展民族教育、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民族风俗习惯、婚姻和生育、刑事立法等诸多问题上对少数民族公民的特殊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自治权是国家赋予民族自治地方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一种超过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特殊权力,从而形成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的目标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少数民族利益的保护兼顾,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偏重于自治民族的设置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统一与自治”而不是“集权与分权”,才是自治权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治权的配置和行使以不危及国家的安全与统一为基本前提.权利和义务是矛盾的统一体,缺乏义务约束的自治权,会助长民族意识,消解国家认同.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能力和参与水平,使他们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分享国家权力,能够超越自治的边界,加强国家认同,进而上升到对多民族国家的共治范畴,更有利于国家认同和国族建设.  相似文献   

4.
立法保护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实现的基础.我国法律已确认和保障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初步奠定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立法保障的基础.但我国立法在立法理念、权利体系、权利内容、国家义务、救济程序等方面存在不足,需深化立法的理论基础和重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回顾30年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的研究情况,在自治权内涵、立法自治权和行政自治权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在内容上从宏观粗犷阐释发展为具体深入研析,在方法上规范分析居多而实证分析偏少,在视角上较为密切联系时代发展热点。从研究动向看,自治机关自治权的研究将继续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研究重点,相关研究也将会更多地运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并会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再次修改、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的重新审视、城镇化进程中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建制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民族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绩,制定了一批民族法规、规章和政策,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各民族实行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权,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项事业的发展。然而,民族立法日显滞后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使青海省的民族地方立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加快民族法制建设步伐,已成为影响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小水电属于清洁能源,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四川小水电资源的显著优势,将推动四川水电能源基地的建设,也必将成为四川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四川小水电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小水电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严重影响四川小水电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明确小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职能部门,强化水资源管理;整合地方小水电,形成产业集团;建立健全小水电资源开发权拍卖与交易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和促进四川小水电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这对全国的小水电开发利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理学视野下的村民自治权:争议、歧见与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村民自治法律问题研究的基础性命题,村民自治权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重视,但我国学术界在村民自治权的内涵与法律性质、主体、内容等方面均有较多歧见,存在多种不同学说.系统梳理这些不同观点,并从法理上对村民自治权进行解析,有助于对村民自治权的更好保障.  相似文献   

9.
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禀赋丰富、特色鲜明,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文章基于昂普(RMP)分析模式,从旅游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个方面,对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系统剖析,并据此提出促进该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若干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入世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对人口素质、数量及人口管理的挑战,对资源开发利用的挑战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应该坚持将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利用新疆矿产资源需要处理好资源开发速度与效益、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经济与知识经济等关系。新疆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活动,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资源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化进程,实现自然环境良性发展;充分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金、两种资源,扩大资源开发利用的开放和合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确定在国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中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这就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基本权利,建立了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协调关系.对促进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形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学术界对该制度进行自治机关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法制建设的研究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从平等、发展、地方自治三个方面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少数民族生活、少数民族风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迅速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旅游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但要从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与自然资源保护和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两个领域来着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当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整体生态安全要求更多地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保护问题,从制度层面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重点在于完善和创新少数民族地方立法制度、环境资源开发决策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武陵山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陵山区域是我国西部地区黔、渝、湘、鄂、桂五省市区的边区相邻结合部 ,聚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仡佬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区域内所属行政区域不同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缺乏长远的规划性整合 ,影响了旅游业的全面整体开发。应加强武陵山区域的协调与合作 ,确保区域各种旅游资源的传承性保护和合理整体性开发利用 ,以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把民族区域自治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使各少数民族成为国家的和自治地方的主人,既能保障各少数民族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又能加速各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化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回顾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及其扶贫开发的特殊历程,探讨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源环境问题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构建了扶贫开发与民族地区生态恢复重建及环境保护的耦合机制,提出关于扶贫开发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恢复重建及环境保护之间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文章从档案研究的角度,就如何发挥档案学科的优势、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这一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49年 1 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在中国大地上民族剥削、民族压迫制度的彻底消灭 ,各民族人民在政治上、法律上获得了平等的地位 ,标志着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逐步形成。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根本原则 ,也是实现民族团结、民族互助的前提条件。民族平等最主要的体现 ,就是各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以平等的地位管理国家和地方性事务 ,直接参与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同时少数民族还享有自治权 ,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新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