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吕 《唐都学刊》2004,20(1):5-9
马丽华以她自然的女性身份与女性对自然强烈认同的态度,感悟西藏,思考西藏,以其细腻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洋溢着自然之美与审美感悟的,以其自然精神为生命核心的西藏人生。西藏是神秘而神奇、崇高而伟岸的,它见证着人类与自然漫长而相辅相成的历史,它亲历了人类在自然中的辉煌而  相似文献   

2.
吉登斯的生态政治观在现代西方政治理论中是较为独特的一种。一方面它不苟同于以“改造世界”为核心的生态激进主义观点,另一方面它揭示了“放任自然”、“退出自然”为主的生态自然主义不现实性。整合这两方面的观点便是吉登斯的生态政治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本文把它概括为“自然的自然”——让自然自然地存在和发展,这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二是强调人对自然、世界的参与性和共存性。尊重自然,让自然自然地存在和发展,其“尊重”是人在尊重,其“让”是人在让,人类通过对自然的反射性不断整合自身与自然的关联。本文通过对古登斯的自然终结论,对绿色理论的批评,反射性生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论述,提示了其生态政治观的理论内涵和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3.
留哈切夫院士曾写道:“园林艺术取决于它所处时代的哲学,又反过来给予哲学、美学、诗歌、绘画和教育以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园艺师甚至高于自然的创造者。神创造了世界,但人美化了它。遵循它的规律并使它更加美好。”他同时要求人帮助自然来展现自己。  相似文献   

4.
今天,自然环境缺乏症越来越普遍。自然环境缺乏症最明显的症状是感觉器官使用次数减少,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容易患生理和心理疾病。它还可能导致青少年儿童产生暴力和反社会行为。治疗这一病症,我们可以尝试用自然的眼光来看待青少年儿童,遵循他们的自然天性,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  相似文献   

5.
陈涛 《社会》2016,36(6):55-77
针对李猛有关霍布斯自然状态的讨论,本文力图指出,自然状态不仅仅是一个人性冲突状态或法权矛盾状态,而是具有某种积极的道德意涵。这集中在霍布斯的自然权利概念上。正是自然权利,而不是原初缔约环节,构成了霍布斯政治哲学的规范基础。自然权利不完全是一项主观权利,它同时还带有传统客观法权的正当意涵。一方面,每个人的“自然权利”凭借国家权力的存在,成为一种客观意义上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它的“自然性”又意味着它并不是由国家所制造出来的,而是基于人的自然本性本身。人的自然并不是可以任意抟塑的质料,而是有其形式,并被明确界定为一种自然“权利”或正当,参与到政治生活的构建之中,这构成了现代思想不得不去回应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风尚的理论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社会风尚的理论探讨社会风尚的俗称就是社会风气,它是以自然现象作比喻的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的生存环境中,有两种不可缺少的气候,一种是自然气候,它由湿度、温度、风力等自然要素构成,对自然气候人们在生理上会直接感受到舒适与否,恶劣的自然气候会使人在生理上感到难以忍受或不舒适。另一种是社会气候,由文化习俗、道德风尚、人际关系等要素构成的,在生活层面的某一时期内社会气候的主要流向,主要特征就是人们所说的社会风尚。它是在一定的时空内,某一跃居突出地位的社会气候所产生的一种文化效应场。它是人们在主观上能…  相似文献   

7.
深入探讨所有制概念(?)就会涉及到它的内含和外延。我们认为,所有制概念的内含,是它的核心问题。即它的物质内容——对自然的占有。而它的外延是表现人对自然占有的形式,即所有制的形式。下面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一下所有制概念的内含和外延。  相似文献   

8.
<正> 人类的命运始终与自然界的存在、发展休戚相关。人为了适应并改造自然,使自身的价值和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掌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我们所说的自然,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它向来是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研究对象。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界是  相似文献   

9.
刘芳芳 《唐都学刊》2014,(6):103-107
信息哲学所阐释的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和双重演化理论以及它提出的以自然本体的名义所阐释的一般价值哲学,不但坚持了自然进化论立场,扬弃和超越了主体性思维,而且在价值论视阈全面维护了人类与自然双重价值的相依互动与和谐共存,充分体现了内含于其中的丰富的生态意蕴。信息哲学中的生态意蕴主要表现为:自然与人类协同进化的思想、自然演化中的全息思维、从自然本体出发的伦理支点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价值观。深入梳理、解读信息哲学中的生态思想,有助于理解信息哲学与生态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信息文明时代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世界绘画艺苑中,中国画长期以来一直不同于西洋绘画,主要是缘于有中国本土的笔墨特色和人文底蕴,它注重作品物象、物理、物情的表现和神韵意境的营造。中国画的新品种焦墨山水画,作为以最自然、本质、纯粹的黑白焦墨方式来表现,无疑是极为困难的。它不仅需要画家有师古人的功力、师自然的能力,还要有师  相似文献   

11.
生态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虽然它的思想起源超出了人类学本身的发展历史 ,但是作为一门学科 ,它的确立和发展与美国人类学息息相关。生态人类学从自然看文化的视角到从文化看自然的视角的转变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美国人类学史  相似文献   

12.
环境对作家的创作是有制约作用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地域特征所造就的作家的气质、禀赋、作品风格差别甚大,这些差别又给文学作品以鲜明的地域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对昌耀作品的风格、意象、语言、审美都有很大的影响。昌耀诗歌就是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风情陶冶下的产物,它最终成为青藏高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青藏高原文学风格的形成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就法权关系而言,也和国家一样,是所有制关系的表现,是一定经济基础的派生物.法权概念也是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尽管伦理精神作为一定社会道德的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它也是"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它不仅是一定社会内在秩序的体现,而且它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人一社会一自然系统的内在秩序的协调状况;不仅体现人的目的--人们如何安顿作为社会人的人生,如何调节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内在自然生命秩序,同时能认识和体悟自然的目的--自然包括人在内的生态价值、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人对人一社会一自然系统的内在秩序的责任与使命,进而确立相应的伦理规范和伦理行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悲剧的概念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广义的是作为通常用语的悲剧,狭义的是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前者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凡是生活中任何不幸的、痛苦的、失败的和死亡的遭遇、下场和结局,不管它是什么样的性质(自然的或社会的),也不管它是由什么样的原因造成(自然的或社会的,偶然的或必然的),也不管它是什么样的人物(正  相似文献   

15.
浅谈装饰     
装饰艺术是生活学升华 ,它有着更高的艺术境界 ,由于装饰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装饰艺术造型就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形式 :简练、概括、夸强、变形、追求完美的意境 ,它给人以更广阔的艺术想像空间 ,是现实生活和自然的升华 ,是理想化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薛三让 《社科纵横》2006,23(10):145-146
扩展人类道德至一切生命领域,至整个自然系统,这是人类通过调整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以缓解并实现由于自然万象与人之间的对立,且最终促成彼此间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总括性要求。面对人心总是惟“危”,道心总是惟“微”这一现实,人类也试图在根本上解决问题,然不能忽视却需要弘扬始终的仍是道德伦理。一方面它规范人类行为的约束边界;另一方面它也构成全球伦理架构的实在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充的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物主义的元气一元论,它表现为元气自然论。这个理论认为,世界的万物都是元气产生和构成,自然是元气的基本属性,世界的一切变化都是元气自然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1“生产力时间”的概念 生产力时间,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生产力系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以获取物质资料为目的,其整个过程全部活动所消耗的各种时间。具体一点说,生产力时间这个概念的规定性是: 第一、定义中所指的自然是广义的自然,它既包括生产力系统自身,也包括生产力系统的对象。 第二、生产力时间包括人们认识自然的时间。认识自然的时间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学校里的学生接受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的学习时间IM是科研机关里研究人员探索新问题的研究时间。没有学生的学习时间,人类的知识不能代代相传;没有科研人员的…  相似文献   

19.
侯小慧 《社科纵横》2009,(7):111-112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是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以实践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逻辑起点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解决人类生态问题的重要哲学依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批判哲学”的结果“是启蒙思想”①,那它对近代思想的最深刻启蒙,就是其中所昭示的具有变革意义的存在观。 1《纯粹理性批判》所要阐释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构成这种普遍关系的双方在何种意义上现实地存在着呢?康德认为,自然作为“存在”,既不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讲的质料,也不是培根的经验事实。质料和经验事实只是具体的物,属于“存在者”范畴而并不是“存在”本身。本体论意义的自然作为“存在”,“它指的仅仅是一般物存在的各种规定的合乎法则性”③。它不可能在现象界中被对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作为普遍的、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