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现代知人有妙术王通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写过一首著名的散文诗,题目叫《一个人是一个谜》。是的,人确实是一个谜。难怪大翻译家傅雷先生感叹说:“了解人是一种最深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事工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一种最深的艺术”。下面,我介绍两种识别人才的...  相似文献   

2.
嘻哈兀     
一位先生去考驾照。口试时,主考官问:“当你看到一只狗和一个人在车前时,你是轧狗还是轧人?”那位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轧狗了。”主考官摇摇头说:“你下次再来考试吧。”主考官大声训斥道:“你应该刹车。”  相似文献   

3.
一位父亲带八岁的女儿去朋友家串门,朋友热情相迎,并赶忙沏茶。父女两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朋友把茶杯倒满水,然后把暖瓶放到茶几旁。随后,朋友又进卧室取东西,就在这时,暖瓶“嘭”的一声,竟然爆裂了,开水流了一地。需要说明的是,父女两个确实没碰暖瓶。朋友听见响声,连忙从卧室走出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虞城县结合本地实际,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目的,以培训实用技术为手段,在全县实施了“乡土人才开发”工程。一是县、乡、村三级都确立了乡土人才开发目标,制定了农业技术员、科技明白人、科技带头人等乡土拔尖人才开发规划;二是以大专院校、农村政治科技学校、县乡党校、夜校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先后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50多期,培训农民12万人次。三是积极发挥乡土人才辐射带动作用,“一人带十人,十人带一村,一村带一片”,先后带动扶持了100多个科技示范点,2000多家科技…  相似文献   

5.
器材处附件器材科经理西蒙先生和发动机大修分部生产计划支援科经理尼蒙先生已分别在AMECO下作了五年和八年,即将结束在AMECO的任期。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为他们送别才更有意义呢?在西蒙先生_11作的器材处,处经理凯尔先生了7月26日晚为西蒙先生举行了送行晚宴,他代表德方专家向西蒙赠送了两件礼品:一只红底粉花的暖水瓶,一份由德方专家们签字的红色证书。正当大家迷惑不解之际,凯尔先生朗声说道:“送给西蒙先生暖水瓶,是让他回国之后饮水思情,永远记住在中国工作的这段美好时光。”接着,凯尔克生又举起红色证书说:“这是在AM…  相似文献   

6.
憨佗 《人才瞭望》2009,(11):72-73
人人都想成为人才,每一个组织都想尽可能地网尽人才。可真弄成人才济济一堂,事业就一定能发达吗?当年刘备想自立门户,可帐下人才匮乏。水镜先生对他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刘备闻之大喜。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背诵都是比较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那么,何谓背诵呢?背诵具体是指两部分——“背”和“诵”。“背”是指不看原文完全凭记忆记住全部内容;“诵”是指结合原文所要表达的感情,用作者想要达到的情绪神态和感情来表达原文,复现原文。叶圣陶先生有句话:让学生吟诵,要让他们看作是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我开始打量坐在我对面的拉蒙先生,一看外表你就能判断他是东南亚人。他不懂汉语,一时还很难打开他的内心世界。拉蒙先生今年四十有五,酷爱音乐,他弹得一手好吉他,长笛吹得也够专业,一进他的会客厅,角落里摆放着几个Mike,乍一看,你会以为拉蒙在家里还播音呢。其实这是他业余爱好,有空儿和几个乐友一起到饭店去“火”一把,玩玩摇滚,也演奏英国或西班牙乐曲。酷爱音乐,也是拉蒙家族的传统,拉蒙的父亲就喜爱音乐。我真想听听拉蒙先生演奏,又不好冒昧地提议。然而,拉蒙已经为我们演奏了,他是在用“心”演奏着一曲中菲友谊之歌…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全程参与,全情参与。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表扬,因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  相似文献   

10.
翻看着哈博集团的介绍手册,里面一张萨姆·福克斯(Sam. Fox)先生的彩色照片,乍看起来像是一位表情祥和而目光坚定的企业家,但到底是一种直觉的猜测,人还是照片中的人,遥远而模糊。5月29日下午5时,北京天伦王朝酒店。当笔者落座,未及将手中的东西放下,福克斯先生那温和的声音便传了过来:“如果你不介意,请把手里的东西交给我,你可以空出手来做事。” 瞬间,原先照片中的那个人,此刻是多么的清晰啊!中国情结历久弥深“作为一个活跃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您曾经获得很多的奖项和荣誉称号,我想知道获得‘马可·波罗奖’对于…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散文家王鼎钧先生在《苦》中写道:“人是注定要受苦的。你看,人人脸上写着一个‘苦’字……”“学生必须‘苦读’,谁贪玩谁的功课就不及格;做事的人必须‘苦干’,谁苟安淮就要失败。宗教家必须‘苦修’,音乐家必须‘苦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相似文献   

12.
潘洪钢 《人才瞭望》2016,(15):74-75
学界对清代“奴才”一称的理解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 清代官员,常常自称“奴才”,既见于官方文件、奏章之中,也常常出现在官员觐见皇帝之时.学界对此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视为清廷强行区分满汉官员身份的措施. 陈垣是这么说的:“满人称奴才,有时可以称臣;汉人称臣,无时可以称奴才”.鲁迅先生说:“在清朝,旗人自称‘奴才’,汉人只能自称‘臣’.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赐以嘉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这其实是排满浪潮影响下对“奴才”一词的理解,当然其中也道出了清代旗人与民人身份的不同.事实上,这两个称谓所对应的对象有一个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一种语言第一眼望去.他是一个男人中的男人。46岁的吉尔·轩尼诗.有着运动员的身材.碧眼拣发,举止优雅适度。他讲流利的英语.一种金属般的声音使这种语言重放异彩。只要你见过他,即使在许多年后,你依然会从千百万人中把他认出来。我采访吉尔,那是5月31日,北京中国大酒店。吉尔·轩尼诗此行,专程来中国颁发]995年“轩尼诗创意与成就奖”。这个奖在中国已颁发过两届,它的得主分别是电影导演谢晋、作曲家杜鸣心。本届奖得主是曾留学法国的画家吴冠中。请问吉尔先生,我问他.吴冠中先生曾经留学法国,那么明年轩尼诗奖的得主是…  相似文献   

14.
金秋10月。北京友谊宾馆贵宾楼咖啡厅一隅就我和邓凤山先生两人。邓先生是以美方筹委会秘书身份来参加第三届“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的。邓先生不等我提问——也许是“研讨会”那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吧,便不问自答。他说他1979年拿博士学位后到当时令人羡慕的大公司——IBM做磁碟机工作,不久就辞职了。“IBM公司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科技公司,别人想进都进不去。你为何要辞去了IBM公司一职?”“是的,IBM公司不错,可我干得再好公司也是人家的,我觉得我的劳动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所以我就辞了。”有骨气!我看着腰杆挺直的他…  相似文献   

15.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虽然陶先生已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这句强调人才奉献精神的名言连同他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熠熠闪光,也鞭策着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特编选由上海老教育家李楚材先生写的这篇短文,重温这段名言,在重视精神文明的今天也是意味深长的。  相似文献   

16.
10月3号的下午,我正在家里动手写这篇印象的时候,我的师姐、电影学院教授张状打电话来,说要请先生和师母吃顿饭,聊聊天。我有了这叨光作陪的机会,就放下手边的工作不管,于是两个小时后,我们师徒四人就坐在了亮马大厦的“硬摇滚”(HardRock)快餐厅里了。我们的位子在挤挤挨挨的吧台边上,身后是“乌托邦”和一SeXp。itul”乐队那些短命的文化挑战者的合影。“乌托邦’郴“诗”是当代人类生活中最大的隐秘处,多少文化反叛者都因率真地拓涉这些不能说的东西而犯了众怒,此可谓中西皆然,据说这充满南美洲风格的大厅的共处还悬挂着…  相似文献   

17.
抱怨头头容不得异见,这样的人是 很多的。 容不得异见,在某些人看来不算侵 害自由,只是“作风不民主”。不民主,与 “人民共和国”之精神相悖,照说也是很 大的问题。但往往搞起“自我批评”来, 一些人笑嘻嘻地说自己“在具有开拓精 神的同时作风不够民主”,脸上是一点 红颜色都不带的。盖民主只是“作风”而 非制度,与“魄力”、“开拓精神”一比,究 竟是小节;只要事情办成,不要说“作 风”并一些,便是“霸王硬上弓”又如何? 然而,在“民主评议”的当口(这是专门“发扬民主”的时辰),“作风”也显得有些重要了,正如脚指甲…  相似文献   

18.
我上过陈嘉先生的课,但不敢妄称弟子,对先生有过的辉煌所知不多。只听说先生早年在美国耶鲁大学攻读英、美文学,获博士学位后回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任教;还听说先生当年意气风发,曾在校内自导自演莎士比亚的话剧《哈姆雷特》。可惜,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文革”后进校的学生无缘-睹风采。我见到的先生已是一派长者风范温、良、恭、俭、让,中等个子,微胖。戴一副宽边眼镜,说一口发音标准,但却十分平缓的美国英语,态度祥和,从容不迫。 “外语学院英语系”的前身是“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语言文学”…  相似文献   

19.
中美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天然沟通基因当我和何立强先生坐在一起,他的开场白,提出了个颇值得深入思考的命题:“同我一接触中国,就对中国人民和发生在这里的事物产生了由衷喜欢和浓厚兴趣(当然不是指一切)的感念一样;许多中国人一到美国,也会产生同我一样的感念,我觉得中美人民是容易和睦相处的。”“你是说中美之;同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天然沟通基因?”“对,就是这个意思。”何立强先生同中国的因缘,可追溯到20多年前,这段往事要讲起来也颇有些故事性。1974年,当何立强即将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时,…  相似文献   

20.
与李祖泽先生落座在清雅幽香的大厅,背倚玉雕清池,面对满目的嫩绿嫣红,这位香港印刷业(世界四大印刷中心之一)咄咄逼人的巨子,却触景生情:“7月1日香港回归,躬逢盛会,花草都如此有情……”他粤味的话语柔和铿锵:“要知道已整整49年了,我到香港的身份却是一个无国籍人土。”面对我的迷惑他解释着。“香港600万人大致有两类,一类人是在本地出生的,或主动加入英国籍的,他们是英国属土公民(B.D.T.C)、或者是英国海外公民(B·N·O),而我呢,既不在香港出生,又不参加英国籍,英国人又不承认我是中国人,所有我的证件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