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告别强制     
改革以来,对“乌托邦”的批判已持续了十几年,从“乌托邦祭”到“走出乌托邦”、“告别乌托邦”的提法至今不衰。这一批判是有功的,但未免简单化。它给人的印象是:过去的灾难全是人们太善良太  相似文献   

2.
吴瑛 《领导之友》2011,(6):50-51
13世纪《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出版以后,西Z,-话语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就一直处于乌托邦式的想象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之间。19世纪后半期开始,中国国力的衰微导致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衰微。  相似文献   

3.
乌托邦的教育是全民和终身的教育,乌托邦人以精神上的开拓和探索为人生最大快乐。乌托邦人认为国家的祸福决定于官员和统治者的品德,因此,乌托邦的管理者和统治者由集美德与学问于一身的哲学家担当。乌托邦认为教育者首先必须是道德老师,道德标准来自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神明制定的永恒的、完美的标准,避免了人所制定标准的多样性、变化性、短暂性、矛盾性和非连续性。乌托邦对教育的信仰来自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的无限信仰,乌托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美德。乌托邦人生态度的获得是通过宗教、教育和法制。宗教是基石,教育是方式、途径,法制是宗教和教育的补充。《乌托邦》教育观是人文主义者希望通过教育改善社会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打开《乡土中国》这本书,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书中文字通俗生动,仿佛作者在同我面对面地谈话,不禁使我沉浸其中。所谓“乡土”,乃指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是作者通过对世俗现象的理性思考,概括出来的一个概念。作者通过这一概念展开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解剖,并探讨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路径、重点和文化建设等问题。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重温费孝通的这些分析,仍倍感亲切。近些年来,为什么农村宗族问题出现了回  相似文献   

5.
中国目前无疑正处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这一转型过程,导致了我国传统熟人社会一些结构性要素的衰落,比如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等。这使得转型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秩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基层社会正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急速转型时期,在这一"历史的起承转合点"上,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矛盾也以空前的速度和程度凸现出来。特别是长期以来以"顺民"和"保守的政治力量"而存在的农民群体,通过进行"生存理性"、"权利意识"抑或其他方面的算计,在制度化渠道不  相似文献   

7.
乔新生 《决策》2003,(11):32-34
明星村的模式既不代表中国农村的未来,其本身也并非一无是处。明星村的尝试在一个阶段看来类似于乌托邦,但它们的实践毕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不能因为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一味地赞扬,也不能因明星村发展中面临一系列问题而彻底否定。明星村的最大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有别于承包制的其他农村发展思路,这有助于中国农村改革的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深远的国家,历史与文化不仅停留在过去时,也影响到今天,乡村社会的血缘家族与乡镇企业管理层的构建就属于融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为一体的现象。本文从乡村社会的血缘家族与乡镇企业管理层构建的基础上,就乡镇企业家族化管理问题从农村社会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乡镇企业家族化管理这一基本事实的同时,也针对这一现象的利弊进行了讨论,为乡镇企业家族化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乌尔里希·贝克认为“世界主义运动”可以应对和治理全球风险,但世界主义运动必然要面对风险和世界风险社会概念本身的不确定性、民族国家传统文化限制世界公民意识的成长和发展思想空间、全球“亚政治”难以打破民族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现有政治格局等现实困境,它带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10.
王长江 《领导文萃》2014,(23):44-46
正推动一项伟大的事业,特别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伟大的事业,不埋下头来认真地从自己的传统和别人的经验中汲取营养是不行的。这或许就是我们今天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的最重要原因。我们用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和经验,不可能都靠自己原创,大多数须通过学习、借鉴、继承获得。只有如此,才能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学习的内容,无非两大类:一是本民族长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民营三十年     
曾有网友问:30年前如果不搞改革开放,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说,中国用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这30年,中国通过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一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三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如果没有这30年的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这三个伟大转变.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很多既有事物都在现代与理性的冲击下快速转型,为谋求自身的发展做出改变。社会工作和传统妇女工作的进一步结合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大重要变化,而这一结合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社会飞速转型的大潮流下,所提出的"妇女社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可操作性和与时俱进性,而研究社会转型期的妇女社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雪冬 《决策》2011,(12):17-17
无论是“好人政治”,还是“好人社会”都不过是一种乌托邦,沿用的是同样的逻辑:以道德方法来解决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婷婷 《经营管理者》2012,(2X):358-358
本文以社会伦理为研究视角,从社会结构等方面对当今中国农村祠堂重建这一社会现象进行考察和分析,发现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行为,而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与权力博弈的产物。从本质上看,祠堂重建并不仅仅出于对某种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更多的是人们在当下社会的一种积极选择,这种选择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落内部的团结与和谐,而且使人们在物质增长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精神上的归属。  相似文献   

15.
任何政治形态,都应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政治轨道。自从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被拆除以来,中国的历届政府进行了轨道重筑的政治试验,但直到今天,时间已有百年,这条轨道仍未建成。轨道重筑的百年问题悬而未决,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困境。中国传统双轨政治的着力点为县级政府,目前中国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重筑的最佳路径选择也应在县级层面寻求突破,这对政治上下畅通、有效抑制腐败及推动中国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肯定历史发展中的科技进步,使人们更加地关注科技对于政治经济的影响,揭示了科学技术资本主义运用的负面社会伦理功能;但在探讨政治与技术交往的理论中,将交往作为科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解决途径因其环境和时代背景受限,不免蒙上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色彩。  相似文献   

17.
杨雪冬 《决策》2012,(1):15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年底收入应该有所盈余,所谓"年年有余",这既是持家之道,也是治国方略。然而,这个修身一齐家一治国的延伸逻辑在公私分野的今天,似乎已经不能持续。年底会多,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对于财政供养单位来说,年底频繁的会议除了总结表彰的常规功能外,还有把全年预算全部花完的目的。因为花不完,剩余部分就要收归财政,而且据说这会直接影响到下一年拨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 ,推翻了禁锢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国民主政治体制。辛亥革命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革新 ,促使社会文化载体之一的建筑文化也随之产生变迁。变迁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形式、结构、功能和材料诸方面 ,从原先被动地、无系统地接受西方建筑文化 ,逐渐过渡到主动运用西方先进建筑科学技术结合中国传统优秀建筑文化进行创新设计并实施于建筑实体。本文所阐述的“辛亥革命时期”涵盖了清末到民国这一历史阶段。(一 )福州传统建筑模式的改变辛亥革命时期建筑文化的变迁是清末以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状况的日益恶化会影响居民的健康水平,而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关系型社会,社会资本不仅对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也可能加强或减弱收入差距对健康的影响。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研究了收入差距、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本文发现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居民健康水平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水平有显著正向作用,并且减轻了收入差距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这一结果尤其体现在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农村地区。收入差距通过减少医疗资源的配置从而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社会资本却通过其促进民间借贷和亲友间转移支付的作用,以及其对医疗资源获取和保健行为的正向作用,充当了收入差距扩大负面影响的"缓冲剂"。  相似文献   

20.
英国从中国人的印象中消失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在中国人的眼里,这个传统的岛国在电子时代并没有太多的新东西.但是,英国投资局最近在深圳的一次招商会上,却让人感觉这一印象并不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