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不作李白研究,这方面原本是没有发言权的。但读了吕华明先生《李白新考论》(作家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以下简称《考论》之后,欣喜之余,觉得有些话应该说一说。 对于李白的生平,我所见到的材料,除了出生地有些不同意见,生卒年几乎都是众口一词:生于长……  相似文献   

2.
纵观建国四十多年《西游记》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横向来看,与其它几部古典小说研究相比,《西游记》研究是较为沉闷的。面对现实,我们认为《西游记》研究状况是令人担忧的。四十多年来,《西游记》研究仍有几大难题让人纠缠不清,诸如《西游记》作者与成书问题、《西游记》主题和思想倾向、《西游记》中神魔与神佛的关系、孙悟空形象的源流和典型性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西游记》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形象化的人生教科书和未来学著作,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科学史上的地位应当重新认识。应当引进未来学理论和方法,开拓文学艺术与理性思维、超前意识未来观结合的新途径,使“西游学”更富有时代性和科学性,推动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者还认为,90年代的“西游学”将在以下几方面有突破:1.《西游记》成书年代和作者生卒年代的研究;2.《西游记》主题和思想倾向的研究;3.关于《西游记》比较文学的研究;4.关于《西游记》理性思维和超前意识未来观的研究;5.关于《西游记》审美艺术的研究;6.关于《西游记》的社会科学价值的研究。《西游记》必将打破传统古典文学研究的小圈子,迈向多学科、多层次的未来学研究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海外学者对它的研究相当热衷.从翻译上看,《西游记》译本遍及各国.在南朝鲜,金龙济1952年译成了《西游记》为最早;在越南,现只有瑞定1961年译的《西游记》一种;在日本,以西田维则(笔名口木山人)从1758年开始据《西游记真诠》译成的《通俗西游记》;在英国,最早是1913年李查(Timotny Rlchdrd)据《西游证道书》译成的《天国之旅》;在法国,  相似文献   

5.
关于孙悟空原型的符号美学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游记》的原型,即《西游记》人物形象渊源的问题,学术界进行过比较细密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孙悟空的原型,讨论得尤为深入。概括地说,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为“国货说”,指孙悟空形象的来源是唐人传奇小说中的妖猴无支祁,这种观点以鲁迅为代表。鲁迅在介绍唐人李公佐的传奇小说《李汤》B寸说:“我以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类无支祁。……《西游记》中受唐人小说的影响的地方很不少。所以我还以为孙悟空是袭取无支祁的。”(引文中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这一观点得到学术界广泛支持,游国恩、冯沅君、吴晓铃、金克木、刘毓忱等著名学者都持类似观点。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作者确为吴承恩辨蔡铁鹰在1996年9月份于太原召开的“全国首届《西游记》文化讨论会”上,吴承恩是否拥有《西游记》著作权的问题在沉寂了数年之后再一次被提出。由于这次会议的主要组织者李安纲先生在近年的学术活动中多次表述了“《西游记》写的是金丹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西游记》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西游记》的研究更加活跃。1986年11月3日至7日,全国第二届《西游记》学术讨论会在浙江普陀山召开,标志着《西游记》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将近几年来已发表的论文和这次讨论会提交的论文,加以简要综述。一、关于《西游记》主题的新说在对《西游记》主题的认识上,近几年来的新说主要有以下五种: 1.哲理说。金紫千认为:“《西游记》是通过神话故事形象地喻明一个‘求放心’的道理”, “孙悟空的历史,是一条完整的人生道路,是一部很典型的精神发展史”,进而,他把这部作品的主题概括为:“《西游记》故事显然是在告诉人们这样一条哲理:人的思想只有归于正道,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见《文史哲》1984年第  相似文献   

8.
<正> 《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存在着很多分歧。现根据我们所见的材料,将建国以来《西游记》研究中讨论较多,争论较大的几个问题试综述如下。一、关于《西游记》的主题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四种观点。1.正邪相争,而邪不敌正说。这是张天翼在一九五四年提出的观点(见《西游记研究论文集》,以下述及张天翼的观点均见此)。他认为,《西游记》中“神是正,魔是邪,而邪不敌  相似文献   

9.
吴承恩《西游记》的续书中有《续西游记》一种,亦称《新编续西游记》,一百回,不题撰人。毛奇龄《西河合集》中的《季跪小品制文引》(以下简称《季》文)提及《续西游记》,云:“季跪为大文,久已行世,而间亦降为小品。尝见其座中谭义锋发,齐谐多变,私叹为庄生,淳...  相似文献   

10.
性功修炼是《西游记》的灵魂,这一灵魂支配了《西游记》的整体艺术构思尤其是《西游记》的整体情节框架:神灵对心性修炼的操纵使得神灵成为《西游记》的叙事权威,宗教考验是《西游记》叙事框架的核心动力,赎罪证果是《西游记》叙事框架的辅助动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西游记平话》的几点考辨李正民宋俊玲久已佚失的《西游记平话》,《永乐大典》13139卷“送”韵“梦”条,摘引了其中“梦斩泾河龙”一段,这是学界周知的。朝鲜的《朴通事谚解》(以下简称《谚解》)中也有《西游记平话》片断及一些内容梗概,则为赵景深先生于...  相似文献   

12.
赵兴勤  赵韡 《晋阳学刊》2011,(2):118-121
《西游记》的域外传播接受,因资料较难寓目,目前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如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本棘树散人撰《西游记骨目》一卷,不见于目前大陆已出版的所有《西游记》研究资料汇编,亦很少见于各家《西游记》研究著述。对此类资料加以蒐辑、整理和利用,既可拓宽文学史料学的疆域,又可使小说传播与接受的历史链条趋于完整,对当下之《西游记》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与泰山关系考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百回本《西游记》描写原型为泰山独有的景观和可推断为泰山景观,以及可资联想到《西游记》故事的景观约有三十余处。这诸多景观与《西游记》所写地理环境对应的一致性或相关的密切性,表明泰山景观是《西游记》地理环境描写的主要蓝本,《西游记》的神魔环境与“五岳独尊”的泰山景观,在很大程度上有摹本与原型的对应关系。泰山不仅是孙悟空“故里”,而且是大半部《西游记》故事的舞台背景。而《西游记》作者必是一位久居泰安熟悉泰山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4.
一、《西游记》是一册神话小说历来人们总把《西游记》看作是谈经说道的故事,或者把它看作是神魔小说,以区别于神话和叙事诗。我以为这些看法是值得商酌的。《西游记》从其基本精神上来看,实在是一部神话小说。它那全体的艺术构成,是以民间的世俗传闻为经,以神话的想象和传说为纬,相互交织起来,并在那上面点染了佛道教义而写成的。  相似文献   

15.
明代金陵的唐氏世德堂,以其出版的《西游记》为现存最早百回本《西游记》而驰名稗坛。这本《西游记》也被称为世本。世本全称为《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刊刻于万历二十年(1592)时,无疑是《西游记》演变史上最重要的版本之一。世本《西游记》有一篇署名陈元之的《序》。陈元之何许人也?无考。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疑其为唐氏世德堂主人之化名,也有论者疑其为活跃于当时稗坛的陈氏尺蠖斋。不管陈元之是谁,这篇《序》由于它撰写于“壬辰夏端四日”即万历20年,对于《西游记》,研究来说当然是一份极其难得的早期资料,它集中地反映了明代人对神怪小说《西游记》的许多问题的看法,真实地记录下了这部名著早期演变史上的某些历史。因此这篇陈《序》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就在这篇《序》中,陈元之声称他还读到过一篇《西游记》的旧《叙》,并“聊为缀其轶《叙》叙之”,即移录和引述了该《叙》的一些观点,不过没有在世本上全文转载,以致失传,这当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作者和主旨再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者丘处机所撰。“五四”后 ,鲁迅、胡适等新进学者据清代非主流见解 ,依明代天启府志 ,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者 ,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联 ,几乎成为定论。本文在引述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 ,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文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 ,首次提出小说《西游记》的直接祖本《西游记 (平话 )》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本文建议今后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游记》之作者 ,并可在陕开辟“《西游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的佛教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以唐代高僧玄奘为文化原型的神魔小说,它的取材是建立在非常真实的历史基础之上的。玄奘天竺求法的故事,经过了从本事本文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西游记平话》到《西游记杂剧》再到百回本《西游记》的发展演变,真实的佛教历史故事转变成了艺术的佛教文学故事。  相似文献   

18.
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至迟在元末明初就已存在着一种名为《西游记》的小说。国内的研究者普遍认为:今天所见的百回本《西游记》就是吴承恩在这基础上写成的。但国外的研究者对于百回本《西游记》出于吴承恩之手这一点却还有持慎重态度甚或加以否定的。例如,日本研究中国文学的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的代表 ,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明人的关注。明人对《西游记》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 ,明人以为《西游记》是一部修心的寓言 ,既包括儒家的“存心养性之学” ,也包括道家的“修心炼性之功”和佛家的“明心见性之旨”。从艺术上看 ,明人从《西游记》的奇幻中认识到了通俗小说的虚构性艺术特征和消遣性审美功能 ,从《西游记》与《水浒传》的比较中认识到了人物个性化塑造是通俗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明人对《西游记》的认识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阿Q的远祖──猪八戒形象漫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Q的远祖──猪八戒形象漫论张锦池想写这篇文字由来已久,因为有三个问题一直在牵动着我的思绪。一是涉及文学史上一个问题。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①这无疑是正确的。我想补充一句:这种打破,实始于《西游记》而成于《红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