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2.
《陶文图录》收录了大量的齐、邾、滕陶文,其中有许多疑难之字尚待考证,如"《"、"起"、""、"姕"、"狼"、"猒"、"(癹阝)"、"、"戊"、"早"、"脊"等字。临淄后李出土的一方原释为"左酷右柘"齐陶文,应释为"左酷右户"。  相似文献   

3.
经济道德分为经济发展道德、经济运行道德和经济交往道德三层次。与此分别对应的"利群"、"互利"、"利他"三原则和"效益结合速度"、"效率兼顾公平"、"局部协从全局"、"目前虑及长远"、"勤劳俭仆"、"公平竞争"、"循章协作"、"诚实守信"、"克己奉人"、"扶贫济弱"、"解困助危"、"敬老爱幼"12准则即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4.
儒家"仁"、"仁政"、"人本"、"留余庆"的思想及儒家"灾害观"、"贫困观"、"财富观"中的"慈善意识"经常会在引用中与现代慈善理念混淆。事实上,"博爱"与"等差之爱"、"君王之惠"与"公民权利"、"慈善特权化"与"公民责任"以及"明哲保身"与"爱之慈善"有很多背离之处。认为"宗法"与"礼教"两大思想是导致"人本源"的儒家"慈善意识"与"神本源"的现代"慈善理念"发生冲突的关键所在。建设中国特色慈善文化必须扬平等、弃等差,扬责任、弃恩赐,纠正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越位"现象,克服"明哲保身"思想的局限,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营造"团结互助"的社会新风尚。  相似文献   

5.
古代突厥语碑铭文献及写本文献中的T rik n一词,意为"有知识的人"、"学者"、"僧侣"、"僧人"、"苦行僧"、"修道者"、"修士"、"修行者"或"居士"。Toj n为汉语"道人"一词的音译,指佛教的"僧人"、"和尚"。这两个词语可作为辨别突厥语佛教文献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合肥方言单音动词考释(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合肥方言单音动词的词形、词义及语音进行研讨。考释(4)研讨的单音动词共50条,其中"啑"、"挦"、"过"、"■"、"■"、"竦"、"夯"、"■"、"■"、"和"、"謆"、"呴"、"斗"、"糊"、"华"等牵涉到词典等在注音、释义及词形认定上的一些问题;"啑"、"■"、"兴"、"别"、"■"、"飵"、"趱"、"■"、"■"、"呴"、"■"等牵涉到古词、古义在合肥方言的留存。  相似文献   

7.
中国以及河南古今的诸多名称如"中国"、"华夏"、"中华"、"中夏"、"神州"、"豫州"、"中原"、"中州"、"河南"等的含义及其得名缘由,均与古都洛阳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洛阳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统",也是古老中华法系的"法统","和"是道之用,也是法之用。"和实生物"包含"和实生法"。从"中和"之道可以看到"中和"之法的三个特征:"中和"、"中正"、"时中"。从贵"和"之礼可以展现贵"和"之法的七个层面:道德与法律之"和"、法的天人之"和"、法统之"和"、实在法之"和"、综合为治之"和"、定罪量刑之"和"、法律生活之"和"。  相似文献   

9.
"无为而治"不是道家之"专利",而是儒、道两家共同的理想。"圣人气象"是指圣人所具有的"仁"、"和"、"乐"以及"与天地同"之境界。由此境界推出儒家以"为政以德"、"任官得人"、"行其所无事"等"无为而治"之自然方式建构和谐社会的终极理想。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罗克奇价值观问卷对新生代蓝领工人的价值观及其对职业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新生代蓝领工人而言,最重视的5项终极性价值观依次为"舒适的生活"、"家庭安全"、"幸福"、"自尊"和"真挚的友谊",而最重视的5项工具性价值观依次为"雄心勃勃"、"正直"、"负责"、"心胸开阔"和"智慧"。相对上一代蓝领工人,在终极性价值观上,新生代更重视对"振奋的生活"、"成熟的爱"、"自由"、"睿智"、"美丽的世界、"救世"、"成就感"等价值目标的追求,而在工具性价值观上,新生代更重视对"智慧"、"清洁"、"能干"、"富于想象"、"自我控制"、"独立"、"礼貌"、"符合逻辑"等价值目标的追求。在终极性价值观上,新生代蓝领工人对"舒适的生活"、"快乐"、"国家的安全"和"真挚的友谊"这4项价值观的重视度显著影响着职业稳定性,而在工具性价值观上,新生代蓝领工人对"勇敢"、"顺从"这2项价值观的重视度显著影响着职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策略决定行为、言辞。《左传》中诸多谏说应对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其策略的正确、恰当。其策略,大体分"以利彼求利己"、"喻理必先动情"、"刚柔相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澄清概念"、"搭桥铺路"、"旁敲侧击"、"假痴不癫"等8种。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氏文通》“加词”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词"是《马氏文通》(下简称《文通》)中一个重要术语,弄清加词的概念对把握《文通》语法体系关系重大。本文拟讨论两个问题:一、《文通》中的"加词"、"加辞"、"加语"、"加读"称名的异同问题;二、"加词"这一术语的内涵与外延问题。先讨论第一个问题。整体地看,马氏在"词"、"辞"、"语"这些用语的使用上,似乎并没有作出十分严格的区分,例如"断词"他也称"断辞",起、语两词他也称"两语"。但多数情况下,马氏在"词"、"辞"、"语"的使用上还是有某些区别的。这表现在:第一、在称述起、语、止、司、转等词时基本上用"词"不用"辞"、"语"。…  相似文献   

13.
豫南罗山方言里疑问语气词十分丰富,也很有特色。这些语气词可表特指疑问语气、选择疑问语气、反复疑问语气、反问语气、承前疑问语气等。特指疑问语气词主要有"着"、"san"、"sε"、"lan"、"哩"、"ian"、"an",选择疑问语气词主要有"哩",反复疑问语气词主要有"san"、"着",反问语气词主要有"哩"、"哇"、"呀"、"za",承前疑问语气词主要有"哩"、"an"。  相似文献   

14.
稿约     
正《高校社科动态》辟有"学术会议述要"、"综述述评"、"学科研究展望"、"学科建设"、"理论争鸣论点辑要"、"科研心得交流"、"国外社科动态译介"、"情报资料"、"高校社科机构简介"等栏目。欢迎撰写下列方面的稿件:1、各学会、各部门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观点综述。2、各学科研究的综述、述评。3、关于某一学科目前研究的概况及展望。4、学科建设,特别是教材建设方面的经验。5、关于最新出版的学术专著的书评。  相似文献   

15.
《左传》谏说应对的策略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策略决定行为、言辞。《左传》中诸多谏说应对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其策略的正确、恰当。其策略,大体分"以利彼求利己"、"喻理必先动情"、"刚柔相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澄清概念"、"搭桥铺路"、"旁敲侧击"、"假痴不癫"等8种。  相似文献   

16.
稿约     
《高校社科动态》2008,(3):F0004-F0004
《高校社科动态》辟有"综述"、"学科研究展望"、"学科建设"、"理论争鸣论点辑要"、"科研心得交流"、"研究生课题"、"研究生论文摘要"、"国外社科动态译介"、"文献资料"、"高校社科机构简介"等栏目。欢迎撰写下列方面的稿件:  相似文献   

17.
一些新词雨后春笋般崛起,并逐渐被我接受和使用。比如"房奴"、"粉丝"、"80后"、"粉领"、"恶搞"。与此同时,一些老词离我的生活、离我的文字越来越远,以至于渐渐被我遗忘。比如"浪漫"、"忧伤"、"愤怒"。  相似文献   

18.
"太和所谓道"章为张载《正蒙》首章,亦是全书纲领。在诠释《周易》的基础上,张载使用"太和"、"道"、"感"、"性"、"生"、"几微"、"易简"、"乾坤"、"气"、"神"等概念,陈述了他对宇宙存在状态及其价值内蕴的理解。此章之难点尤在对"道"、"气"、"神"的理解上。后世注家或以"理"释道,或以"气"释道,前者不足以呈现道之活动义,后者不足以彰显道之超越义。本文通过全章细致疏解,指出此"道"实际涵括生化流行、本体超越与工夫指向三义,展现出张载既为客观天地立基又为主体实践指向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稿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以经济理论与管理科学研究为重点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本刊辟有"资源经济研究"、"西部发展研究"、"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语言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栏目。现已在资源经济研究领域形成特色。欢迎广大作者向本刊提供优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稿约     
正《高校社科动态》辟有"学术会议述要"、"综述术评"、"学科研究展望"、"学科建设"、"理论争鸣论点辑要"、"科研心得交流"、"国外社科动态译介"、"情报资料"、"高校社科机构简介"等栏目。欢迎撰写下列会议观点综述。1、各学会、各部门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观点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