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佛教从西藏较早传入四川藏区主要有三个史证:石渠“卓玛拉康”的修建、毗卢遮那在四川藏区的弘法、公元10世纪末在邓柯一带形成了一个康区佛法弘传中心。四川藏区的藏传佛教古老教派的影响较大,传承较盛;藏传佛教教派齐全,共融共存,包容性强;涌现了一批著名活佛和教派创始人;各教派与历代中央政府的联系紧密,一些寺庙和僧人有爱国传统,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篇章。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9世纪中叶至13世纪中叶西藏地区的社会状况。这一时期西藏地区政治上四分五裂,各地方割据势力林立;经济上,吐蕃时期的土地国有制瓦解,封建的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和发展;宗教上,适合藏区特点的“藏传佛教”及其教派形成,各教派与各地方势力互相结合,互为依托,成为藏区早期“政教合一”制度的雏形。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西藏与四省藏区之间的发展显得不够协调。自第五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之后,统筹西藏与四省藏区协调发展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文章从发展政策的角度研究西藏与四省藏区间的平衡发展,通过西藏与四省藏区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比较,提出了西藏与四省藏区协调发展政策普惠的三维模型,即通过政府政策与藏区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央与地方政府政策的联动、藏区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策互动,三个维度的协调来实现西藏与四省藏区的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宗喀巴创立格鲁教派以来,实行了注重以戒律约束僧众等的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措施,经过他本人及其弟子们的传经说法与大力宏扬,特别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得到了帕竹家族及其俗官贵族的大力推崇和资助,广建了噶丹、色拉、哲蚌等大小寺院及扎仓,历经百多年的发展,到十六世纪末,格鲁派已成为林立西藏的各教派中影响最大的一支。它的影响遍及前藏、后藏及其它藏区,就连蒙古人居住的一些地区也受到重大影响。这时的达赖、班禅已成为整个西藏格鲁派的精神领袖,形成了以前藏为基地的政教统治中心。  相似文献   

5.
"体育援藏"政策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用于支持与促进西藏体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统称,强调通过对西藏体育事业的整体规划与具体部署,建立藏区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与体育科技支援体系,发展西藏竞技体育运动,培育西藏现代体育产业。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使"体育援藏"政策的各项措施在适应西藏体育事业发展实际、优化藏区全民健身体系、继承与变革藏族传统体育项目、援助藏区学校体育、构建藏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等方面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符合藏区体育事业发展实际的方针、政策与实践,对于促进西藏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地禅宗是较早进入藏区传教的佛教流派之一,他的进入迎合了吐蕃王朝的文明诉求,受到了贵族阶层的青睐,曾兴盛一时.虽然不久作为一个教派退出了藏区,但他的思想对后来形成的藏传佛教各派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东部藏区,即历史上分别称为"康巴"、"安多"、"嘉绒"的藏区.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东部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大大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且也明显落后于包括西藏在内的西部其他地区.东部藏区与西藏唇齿相依,是整个藏区和中国西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需把东部藏区作为一个侧重点.只有东部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来了,才能带来整个藏区和西部的持久稳定和发展.①  相似文献   

8.
近日 ,笔者有幸读到由冉光荣教授主编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的《西部开发中西藏及其他藏区特殊性研究》一书 ,该书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科研项目的成果 ,共分 3册 ,一是《西藏和其他藏区特殊开发途径》 (以下简称《开发途径》) ,二是《西藏及其他藏区研究文集》 (以下  相似文献   

9.
在新龙藏区居民普遍信仰本教和藏传佛教。传入新龙藏区境内的主要藏传佛教教派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等。现在新龙藏区的婚姻嫁娶以自由婚姻为主,择日而隆重嫁娶。也有不少人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进行婚嫁。新龙藏区的丧葬有塔葬、天葬、火葬、土葬、水葬五种形式。葬法有一定的等级界限,塔葬只限于著名的活佛和喇嘛,而一般平民主要是土葬、水葬、天葬。  相似文献   

10.
阿坝藏区钵佛二教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坝藏区,属川西北雪山草原地带。由于自然条件和其它原因,该地区在语言、风俗、宗教等方面,都与卫藏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保留有其它藏区少见的一些情况。如阿坝藏区的嘉绒语里至今保留有不少古藏语;在宗教方面,过去在这里较长时期内一直是钵教和佛教并存,而且其它藏区少见的佛教流派觉朗教派,在该地区的壤塘县境内也存在。为了供有兴者研究,这里我想就  相似文献   

11.
伊斯玛仪派是一个对伊斯兰教和世界历史产生过重大政治、思想和军事影响的宗教哲学派别。帕米尔伊斯玛仪派以极具复杂的宗教哲学和打上神秘主义烙印的组织结构闻名于世。肯定人的理性与侧重于世俗主义是帕米尔宗教文化的实质性内容。帕米尔的伊斯玛仪派在保存正宗伊斯玛仪派宗教哲学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2.
五世达赖喇嘛是藏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学者。文章通过对五世达赖的家世及其诞生、寻访、认定过程的介绍和分析 ,对 17世纪西藏社会政治、宗教界为争夺西藏统治权展开激烈斗争的历史作了考察 ,认为五世达赖的寻访、认定是当时教派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国的政教冲突主要指政权与宗教组织间的冲突.引发政教冲突的表层要素除了常见的政教间、宗教间的矛盾以外,统治者的个性因素不容忽视.引发政教冲突的深层要素源自政教各方对社会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的争夺.合理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是引导社会走向和谐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五斗米道是我国道教源头之一,五斗米道自创立后就肩负着发扬道教的历史使命,其历代宗教领袖都为之做出了不懈努力,至南北朝时,五斗米道成为组织制度成熟、理论体系完善的宗教组织。随着隋朝的政治统一,五斗米道也演变为全国统一的官方道教,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在明清时代民间宗教发展史上,黄天道的出现,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黄天道创立者李宾与其后继者构建的教义思想,以及在明末清初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政治倾向,对明末以来的民间宗教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论美国基督教基要主义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督教基要主义是美国新教福音派的一翼,曾经在20世纪初期风靡美国,对美国宗教、政治、文化乃至社会生活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和冲击.美国基督教基要主义有八大特征:保守主义的宗教特征、反动的政治特征、传统主义的文化特征、好战的风格特征、分离主义的组织策略特征、内部分歧的观点特征、超自然论的理论特征、边缘化的属性特征等.  相似文献   

17.
元朝在藏族地区“因俗而治”,尊崇佛教,为藏传佛教各派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作为藏传佛教最古老的宁玛派,在元朝其传承派系更多、掘藏活动更加活跃、教法教理更趋完备,建寺活动持续不断,并与中央政府开始接触,从而进一步传播,进入一个活跃时期。  相似文献   

18.
奥古斯汀在《上帝之城》中建立起上帝之城/地上之城的二元话语结构,为教权和王权之间的权力制衡奠定了基础。此后,为同世俗君主争夺权力,“双城论”发展为“双剑论”和“日月说”,将“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的思想不断推向顶峰。与此相对,君王一方也不断引用宗教经典,反对教会干涉世俗事务。因此,在西欧政治实践中,形成了教权与王权在历史上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这种权力制衡模式在宗教力量退出政治权力舞台后,以“人民”这一概念代替了“上帝”,进而演化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西方世俗君主的权力在历史上受教权制约后,又为另一权力“民权”制约。  相似文献   

19.
以僧人为主导、以山寺为游憩地的《山游唱和诗》,发生在北宋中期的钱塘,呈现出与汴京以官员为主导、以朝市为日常生活区的唱和完全不同的诗歌景观,反映的是地方与京师、南方与北方不同的话语生态。在对两位僧人惟晤、契嵩教禅宗派身份追寻以及认定的过程中,窥探嘉祐时期钱塘特别是灵隐天竺一带既冲突较量又和谐繁荣的教禅生态环境。而契嵩为禅宗争名位的一系列行为,打破了教禅生态自然平衡,引发了钱塘教禅生态突发性变化;在士大夫权力干预下,发生嘉祐末上天竺寺"以教易禅"事件,再次凸显政治权力介入宗教事务的强势力量。这一生态及其变化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山游唱和诗》的鲜活语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两位伟大僧人,玄奘和智顗分别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佛教道路,其中玄奘走的是"天竺之路",他远赴印度取经学习并最终成为印度佛教唯识学专家和佛经翻译家,而智顗走的则是"天台之路",他来到天台山隐修以寻求适合中国人的佛教解脱法门并最终创立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与玄奘只是照搬印度佛学而毫无创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智顗表现出了佛学上的巨大创造力,开启了中国佛教创造自身中国化模式的大幕。中国佛教正是在选择智顗模式而抛弃玄奘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发展壮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玄奘对于中国佛教的重要性还远不如智顗,尽管玄奘比智顗更具知名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