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布依族古歌传承面临民俗基础消解、传承空间被压缩、生活方式变迁、传承人逐渐消失等诸多困境,在现存文化生态背景下,布依族地区应当从实际出发,通过加强古歌鉴别工作、营造良好传承环境、架构传承空间、出台传承政策、培养传承人才等方面探寻古歌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3.
贵州布依族生态伦理道德内容丰富,内涵深远,体现了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智慧,为当代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的思路与启示,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传统文化精神是在特定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山水田园的自然环境与悠久的稻作农耕生活,形成了布依人独具个性的稻作农耕文明,这种具有明显山水精神和田园韵味的农耕文明,又使其文化内容无不体现出对自然的礼敬和对人的尊重。布依族传统文化重点体现在天人合一的交响、人神亲和的乐章、山与水的协奏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名片的研究和确认使民族文化特征的把握有了具体的载体,对于民族文化的有效保护、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六月六是布依族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有"过小年"之称.其起源与布依族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有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部分文化元素.将布依族六月六与其他民族相同名称节日相比较,同时与布依族内部其他文化事象作比较可以看出,布依族六月六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在本民族中的流行具有普遍性,并具有很高认同度,在外界的知名度很高,具有担当布依族文化名片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6.
7.
贵阳市布依族这一族群社会中,宗族(宗法)观念促使产生了许多习俗传统,这些习俗传统则由一定程序的仪式来建构,而建构传统习俗仪式程序的内容,便是各种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歌种.布依族节日节庆、喜宴场合中的走素访友的拦门仪式、酒宴仪式、送客仪式、男女青年对歌择偶的传统习俗与拦路(酒歌、敬酒歌、送客歌)、情歌、叙事歌、便形成建构关系;祭礼仪式、丧葬仪与祭祀歌、丧葬歌形成建构关系.传统习俗文化中的仪式程序(形式)和不同类型的歌唱(内容)便构建成贵阳市布依族民间歌唱文化.  相似文献   

8.
9.
生计和文化是人针对特定生存环境进行加工作用的结果.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认为生计衍生文化;二是生计是特殊文化创造的结果.这样的因果分析很容易陷入研究中"鸡和蛋"的谜面.调研中,发现生计从传统的种植业转向外出务工后,村庄原有的耕牛文化基本消失殆尽,而耕牛文化的消失使牛逐渐由一种"神圣的犁田工具"转变为商品牛,成为村庄的另一种生计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杨增和 《理论界》2007,(8):165-167
舜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在道德文化上,建立在对现代文明负面效应的批判之上的后现代与舜文化在生态伦理观上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循环伦理,人与动植物循环相生的生命价值伦理,万物一体的整体生态思维图式。  相似文献   

11.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研究具有深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其载体主要包括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禁忌制度、村规民约等。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的现代传承中,应重视生态与经济的关系,提升领导干部的生态经济理念;加强新村规民约建设,避免出现有新村无新貌状况;重视生态正义的民生内涵,完善生态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生态伦理问题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绿色生产 ,美化环境 ,要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利于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姜明 《阴山学刊》2004,17(6):41-45
实施西部大开发,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不仅要从资金、政策等物质层面上加大力度,而且要从文化层面上入手,大力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化与生态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态文化是保护自然、热爱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文化。在当代,这种传统的生态文化受到了冲击,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地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恢复和重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化观是新时代背景下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伦理是人类对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而提出的新的伦理规范,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建构生态伦理道德规范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布依族古歌作为布依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布依族绵延持续的文化根脉,她传承了布依族历史,寄托着布依族人民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先民在传统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艺术结晶,先民们的"创作"不可能不被打上时代烙印,这一"烙印"就是古歌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实践活动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古歌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必然有其特定的自然、社会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主张人类要仁爱自然万物,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用物有节;取物有时;保持人口与自然资源适度平衡.这些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论傣族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的区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世林  田蕾 《学术探索》2007,38(5):117-122
文化特征是通过民族性、区域性特点表现出来的,是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统一。在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态即文化的生成环境中,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都具有地域性特质,使得民族的社会群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因源流和文化特点不同形成的支系差别,也有因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的社会形态发展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傣族文化是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中产生的,其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区域性差别,促生了傣族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这种区域性也促生了傣族文化的多样性,在其生态文化中尤其如此。研究傣族生态文化的区域性不仅有助于这个学术命题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关注的生态文化建设也有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它不仅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也是世界珍贵的文化资源。这种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朴素的生态伦理观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仍然发挥着作用,并由此彰显着它的文化功能与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