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6,(7):78-84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我国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与开发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影响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因素,将我国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归纳为传统型(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和人文活动类)和非传统型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创意类和商务会展类)。根据资源的地域分布特征,进一步将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四类主要文化旅游区域(遗址遗迹类旅游区、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区、人文活动类旅游区和综合类旅游区)。最后探讨了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建议,以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部旅游法制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要发展,法制要先行。西部旅游要抓住机遇,加快旅游发展,必须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在地方旅游立法的过程中,树立长期性、全局性的观念,完善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立法,依据WTO的标准,改善旅游环境,深入开展旅游法制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贵州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物尽其用是改革的应然目标,但目前贵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仍存在权属纠纷较多、林农利益仍需维护、林权抵押制度尚不完善、森林资源生态效益未全面发挥等问题.以物权理念指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拓展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完善采伐限额制度、林权流转抵押制度和集体林生态保护制度,有助于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信宜市委、市政府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实施"旅游旺市"发展战略,把旅游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成功开发了天马山纯天然生态旅游区、西江温泉度假村、大仁山旅游区、太华山旅游区、甲门峡漂流景区、石狗岭生态旅游区、龙玄峡漂流、大雾岭旅游景区等,以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把海峡西岸旅游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必须做好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工作,从而必须明晰海峡西岸旅游区旅游文化的特证.海峡西岸旅游区旅游主体的文化特征表现为:入境旅游者构成是外国人、香港同胞、台胞同胞三分天下;港澳台同胞的人员需求袁现为宗教朝圣旅游、寻根问祖旅游、观光休闲旅游、商务旅游;外国游客旅游需求表现为观光休闲旅游与探秘游;国内游客主要以周边省份游客为主、层次较高、消费能力较强.海峡西岸旅游区旅游客体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自然资源以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为主:人文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海峡西岸旅游区旅游中介的文化特征表现为: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对台旅游,这一定位直接体现在对旅游业的管理和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中,也体现在海西旅游业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意识中,体现在两岸共同培养"海峡旅游品牌"上.  相似文献   

6.
一、察布查尔县锡伯民俗风情旅游业发展现状察布查尔县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六大旅游景区:1.琼博拉森林公园自然风光旅游区;2.白石峰自然风光旅游区;3.伊犁河次生林自然风光旅游区;4.伊犁河金沙滩旅游度假村自然风景;5.靖远寺名胜旅游景观和民俗风情园;6.努拉洪滑雪场自然风光旅游区。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的经济行业。现在不少国家政府已将它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我国的国际旅游业在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重点旅游城市为中心,线点相连接的大小不等的旅游区域网络的旅游供给体系。在这些众多的旅游区中,以铁路线连结的陇海——兰新线旅游区在全国旅游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旅游供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茅岗鹤林旅游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粤、港、澳大三角国际旅游区为背景,结合省、市国土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分析论证了开发建设茅岗鹤林风景旅游区的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了风景旅游区的开发构想、功能分区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些知名度很高的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点)。目前,北京、上海、杭州、桂林、西安、南京、苏州、广州、海南岛等旅游城市或旅游区已被国家确定为“七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历年来,国内外旅游者高度集中在这些城市和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热点”。1986年,这些城市和地区的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69%,旅游饭店客房总数占全国的73%。就这些城市或地区来说,旅游者又相对集中于几个著名的旅游点。如西安的临潼、北京的故宫、杭州的西湖、桂林的漓江、江苏的苏州等旅游点,每到旅游旺季国内外旅游者蜂涌而至,往往是人满为患,拥挤不堪,  相似文献   

10.
半岛蓝色经济带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既要体现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外向型经济特质,又要兼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绿色环保、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半岛蓝色休闲经济带,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经济增长点.按照“黄蓝国家战略”的要求,半岛蓝色经济带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山东旅游资源形成的两带四区,在空间布局上要相对集中.“两带”即山水圣人休闲文化旅游带和海滨文化旅游带;“四区”即齐文化民俗旅游区、鲁南山地生态旅游区、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古运河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在国家有关政策扶持下,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仍面临缺乏统筹科学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少、缺乏建设监管标准、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等问题。因此,在“十四五”时期需要确定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新的思路,适时对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作出调整完善,根据不同区位资源和文化背景条件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建立我国乡村旅游的管理服务体系和新型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增值收益。同时,需要合理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改革乡村旅游用地制度,制定乡村旅游建设标准,强化人才培训,加强资源保护,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PPT(Pro—poor Tourism,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是与我国旅游扶贫最贴近的理念,也是国际上"通过旅游减少贫困"的主要途径。回顾了PPT历程,分析了我国旅游扶贫在借鉴PPT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通过PPT和旅游扶贫、SF—EP的比较,强调了PPT"以贫困人口受益为核心"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根据PPT的成果和经验,提出了PPT与我国旅游扶贫在目标定位、政府职能和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界定我国典型旅游区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我国6大入境典型旅游区西向扩散特征,分析其存在的深层机理,结果发现,我国西部典型旅游区的入境游客有相当大比例源自于东部典型旅游区的扩散流.而东西部典型旅游区问的关联度和区域旅游资源及距离有很大关系.而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机理可以总结为:由推力、拉力、介质力组合而成的一个自组织复杂综合系统.其中源自游客自身的内驱力是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的核心动力,而源自旅游地资源的拉力是西向扩散的必要动力,源自旅游通道的摩擦力或助动力是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的介质力.  相似文献   

14.
论利他合同受益第三人之给付请求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图 《理论界》2005,(2):89-89
本文着重论述了受益第三人的给付请求权问题,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合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旅游规划质量管理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由于旅游规划市场缺乏完善的制度规范、部分规划人员素质偏低、旅游规划评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部分旅游规划结构不完善 ,内容不完整、雷同、缺乏创新 ,不切实际等质量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当进一步加强旅游规划的理论研究 ,全面提高旅游规划设计者和评审者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技术水平 ,加强旅游规划质量管理的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旅游商品是旅游区旅游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旅游商品只有满足市场需求才能有良好的销路.为了解旅游者对民族旅游区旅游商品的特殊需求,以张家界、凤凰古城为例展开调查.调查表明,旅游商品的特色、质量、价格是游客关心的重要内容.依据调查结果,提出民族旅游区旅游商品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苗玲  高明 《理论界》2007,(1):98-99
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大众化旅游的逐步普及,现代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被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对我国现存的旅游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旅游业发展与旅游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我国旅游业与旅游环境的相互协调发展,为人们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8.
住房保障制度就是保障人人都有住房的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应是一个多数人受益的制度。当然,住房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方面,其建立、完善离不开其它保障制度的支持和配合。医疗、失业、养老等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可以对住房保障制度的构建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可以稳定居民的心理预期、促进消费观念的转变,有效解决低收入阶层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促进社会各阶层相互融合。因此,在关注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作者就如何完善我国的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也作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9.
旅游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中国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现存问题入手,对比、借鉴日本旅游资源保护的立法经验,提出加强和完善我国旅游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研究生教育的投资和受益主体已呈多元化 ,国家、用人单位、学校和研究生个人合理分担研究生教育成本不仅必要 ,而且可行。要立足于改善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益关系 ,建立和完善资助体系 ,确保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顺利实施 ,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