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大伟 《天府新论》2013,(2):127-131
抗战后期在盟国开始规划战后和平的背景下,民国学人对当时国际社会流行的国家主权观做出了反思.他们认为,随着时代变迁,其存续已构成国际合作的障碍,也是二战未能避免的重要原因.因此,学人们普遍认为应把对主权观念的改造和相应制度安排视为战后世界重建的关键.学人们所倡议的新主权观就其外在属性而言,是相对主权和平等主权的结合,是以对等、自愿与合作为基本价值的主权观.民国学人新主权观的树立源于其特殊时代境遇下所秉承的务实主义的工具理性这一治学理念,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几千年来所积淀的思想遗产.这种基于历史经验和环境变迁而生成的主权观对于我们当下树立国家利益与时代环境相协调的主权观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有深刻影响。第一,它影响到冷战后大国权力斗争内容和形式的变化;第二,它推动着冷战后大国关系从对抗走向协调;第三,它推动了国际政治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深入探讨经济全球化和冷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4.
受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影响,日本设立了众多的和平博物馆,其中一些重要的博物馆组成网络,形成“和平博物馆运动”。日本和平博物馆设立的目的旨在悼念战争死难者、祈祷永久和平,对战后日本的和平教育起到了一定作用,其中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最具代表性。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右翼势力的干扰,广岛和平纪念馆和长崎和平纪念馆等日本的和平博物馆在展览内容设置方面较少涉及日本侵略历史,过于强调日本的“被害”意识,这部分体现了日本政府和民众对二战历史记忆的片面性。日本和平博物馆的设立目的符合和平学的要义,但并未真正实现揭示真相、彰显正义的重要作用。重视对恢复性正义的思考和关注,运用和平学的视角审视中日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才能构筑充满希望的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5.
"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谓通过异质物之相生相克,协调"不同"事物达至统一的"和"。世界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存在,需要的是"和",而不是"同",其中,儒家之"恕"道不失为"和"之准则,其"中"道不失为"和"之锁钥,鉴古益今,由此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6.
东亚国家很少有全体认可一种宗教的情况,而对其他宗教采取宽容的态度。亚洲不仅应是政治和经济强大的地区,也应该是提出独特的民主伦理,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根据地。儒教是这其中最值得注目的,但存在若干问题。对此可以抽出其中符合现代的部分进行重新编写;慎重的处理儒教和其他道德体系的关系;采用“虽然内容上是儒教道德,但外表上并不以儒教语言作为标志”的方法。“废除霸道,追求王道”,可以普及用儒教道德为和平做贡献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带有国际主义倾向;孙中山反对列强侵略,但他又带有和平主义倾向,追求世界和平、社会大同和“天下为公”。所以,他坚持对友好邻邦“益增睦谊”的原则,主张扶持弱小民族,抵抗世界列强。他强调用中国固有的道德、和平作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孙中山将其一生奉献给世界和平,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争取和平的思想之主要目的是成立有无产阶级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推迟或限制内战在局部地区的策略思想是次要的.但它在战后历史演变的各阶段其内涵主次表现不尽相同:抗战结束至国共停战协定签订阶段,毛泽东尽管认为内战与和平的可能性同时存在,但根据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认为只要努力争取,实现国内和平的可能性要大于战争的可能性;停战协定签订后至四平之战结束阶段,毛泽东认为这是争取和平民主的新阶段,真诚希望与国民党及国内各民主党派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四平之战后至全面内战爆发,鉴于中共的力量不足以制止内战,毛泽东争取和平主要是从策略考虑,即尽可能争取时间备战,以应付全面内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9.
透过世界格局的历史演变,分析当代世界格局更迭转换的特点,阐明冷战后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取向与趋势,侧重论述了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季君 《学术界》2006,(2):214-21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在雅尔塔会议会议上达成一系列协议。无视和侵犯了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今天,让我们回头审视雅尔塔协定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运行过的轨迹,再看看中国的昨天和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针对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先后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应该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构建和谐世界"等国际战略思想.三者思想虽表述不同,但具有本质的共性和逻辑上的有机关系.和平与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要前提,和谐世界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统一.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选择,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论池田大作的世界和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积极的和平主义、绝对的和平主义、彻底的和平主义三个方面,探讨了池田大作以佛法人道主义为基础的世界和平观,并对作为池田大作世界和平观之哲学基础的生命至尊论、宇宙生命论、天人合一论等理论观点作了细致的剖析和探讨,阐明了池田大作世界和平观的理论特色及其为推进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是整体发展,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伴随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在演进着.21世纪共同发展是世界历史进入新阶段各民族国家的必然选择,虽然战争的威胁仍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因素在增长,和平秩序终将取代战争秩序,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14.
张海夫 《理论界》2006,(8):203-204
和平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社会发展战略。世界历史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必然引起的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有机联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必然带来的政治、思想文化上的交往和联系。中国在世界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历史方位不一样,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不一样,和平发展战略就是要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超越大国崛起的旧模式。  相似文献   

15.
“去美国化”既是中国新华社提出的引起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又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美国在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的霸权主义引起世人反感的必然结果。但是“去美国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不是中国等国家想称霸世界,而是要通过努力让关国走到与世界各国平等相处的境地中来。为此,世界各国必须抓住发展机遇,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发展道路,发展好自己,实现大联合、大合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方面评述了克莱斯·瑞恩提出的世界和平与人文主义精神的关系一是只从西方传统而非全球范围来谈世界和平问题;二是使用一个被理性主义者一再滥用的"普遍性"作为世界和平的哲学基础;三是抽象地谈论人文主义与世界和平的关系而没有就其现实性展开讨论.总的来说瑞恩有意无意回避世界和平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西方文明所带来的,寻找和平的基础又忽视了东方民族和平文化的价值.笔者认为非西方的和平民族力量的增长才是抗衡与抵消霸权主义、促进世界走向和平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举世公认的中华民族平和品格及其发展对于克制西方文明中的霸气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南原繁在日本战后提出了放弃战争、“全面讲和”、不搞再军备、与世界“和平共存”、保持中立,构建“人类世界共同体”的“和平构想”.“全面讲和论”等政治主张,遏制了“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在日本死灰复燃的危险走势.南原繁所提出的“和平构想”依然对21世纪的日本学界具有极大的警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2013,(7):2
6月27日至28日由消华人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的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与首届论坛相比,参会人员级别和规模上有明显的提升,并  相似文献   

19.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中国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雅尔塔体系的创建国之一,雅尔塔体系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雅尔塔体系有关中国问题的安排并不仅仅限于雅尔塔秘密协定,它还包括有关中国国际地位的规定和对日本占领中国领土的处理规定。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对中国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和平学分为和平研究、和平教育与和平活动三大领域。和平不仅是没有战争,而且意味着消除饥饿、难民、污染、歧视等问题,从而创建一种和谐共生的全球环境。全球化世界的特征之一是跨文化、跨宗教和跨民族,政治行为和管理措施面对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挑战,其基础主要是人际交往的共同文化。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可能做到既承担责任又远离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