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刊2010年第1期《杜文秀卖国说辩诬》栏目,共刊出3篇文章,第1篇文章是林荃先生的《杜文秀大理政权是封建割据政权吗?》文章对高鸿志先生在其所著《英国与中国边疆危机》一书中一些诬蔑杜文秀及大理政权的观点进行驳论。高鸿志先生于1998年在黑龙江出版社出版了《英国与中国边疆危机》一书。他在书中认为杜文秀派使赴英乞援,杜文秀受了刘道衡的愚弄,派其出使英国,从而在对外关系中铸成大错。因此,有必要继续探讨杜文秀政权对外关系中所犯严重错误的根源。所谓的根源是指阶级根源。高鸿志先生在《杜文秀在对外关系中所犯严重错误的根源》一节中,探讨了杜文秀对外关系中所犯严重错误的阶级根源,认为大理政权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大理政权仍属地主阶级性质,是封建割据政权。高鸿志先生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杜文秀大理政权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割据政权。第一是当时的社会状况、阶级斗争形势及其与杜文秀起义的关系;第二是给杜文秀划分阶级成分,杜文秀是出身回族士绅家庭;第三是从几方面来论述大理政权仍属地主阶级性质。林荃先生就这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反驳,史料翔实,立论公允。尤其是作者以大量史料,阐述了19世纪中叶杜文秀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对近代云南社会的影响。他认为杜文秀...  相似文献   

2.
马颖生 《回族研究》2007,(4):143-144
2006年是杜文秀领导的有回、汉、白、彝、景颇、傈僳、纳西、傣、藏等民族参加的反清大起义150周年。在这可纪念的年份,在这云南反封建斗争开始的年份,我省资深研究员、杜文秀起义研究专家林荃先生的《杜文秀起义研究》一书的面世,可谓给这次远去的农民起义献了一份厚礼,给人以空谷足音之感!林荃先生是我省杜文秀起义研究的知名专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即对杜文秀领导的咸同云南各民族大起义产生了浓厚兴趣。1959年到云南省历史研究所工作后,在广征博采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还走出书斋,深入滇西大理、保山、腾冲等地,访之乡村,询之父老,调查杜氏…  相似文献   

3.
百余年前,云南各族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清起义运动。在这次起义运动中,以滇西杜文秀(回族)所领导的回民起义军的势力为最大。他们联合了汉、彝、白、傣等兄弟民族,建立起以大理为中心的起义政权,控制了云南西部广大地区,前后坚持了十八年之久,严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在我国近百年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然而对起义军领袖杜文秀的评价,我国史学界还存在着争论,大体上有否定;肯定;基本肯定、部分否定这样三种意见。持否定意见的同志认为,虽然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回民起义反抗满清野蛮统治,是完全正义的”,但由于后来杜文秀与英国侵略者发生了联系,并派  相似文献   

4.
一 杜文秀起义的历史研究与其曲折战斗经历一样,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当年,腥风血雨过后,烽烟虽息,但在清朝官方文书上,“杜逆”、“匪”的字眼比比皆是。以后民国肇造,五族共和,几十年挣扎,新一代回回崛起。白寿彝先生苦心孤诣,搜集杜文秀起义有关正反两方面的资料汇编成册,正名为《回民起义》,因此伸张正义,无异一声春雷,惊起了百鸟喧鸣。可是“逆”耻犹未雪,“乱”名仍在卷。曾几何时,反封建斗争的起义领袖——杜文秀,又被加以“叛徒”、“降将”的罪名,打入“冷宫”,杜  相似文献   

5.
《齐齐哈尔清真义地迁移始末记》东北沦陷时期齐齐哈尔清真董事会办理迁葬事宜始末经过的记述文字及其文件合集。刊印于1939年:月。分“清真义地最初之状况”、“展放衔基之余波”、“永安街市房之建筑”、“建筑砖墙之原因”、“市公署收买最初之动议”、“关东军收...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云南回族研究会和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发起的“杜文秀起义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1月26日至31日在大理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150多人分别来自全省各地州和部分省市自治区的教学和科研、宣传,统战、民族工作部门,包括了回、汉、白、彝、苗、满等民族的专家、学者和广大民族工作干部,提供会议论文50多篇,大家聚集一堂,探讨清朝咸同年间杜文秀领导以回族为主的各民族反清大起义。全体代表还到大理城参观了“杜文秀帅府”,到大理市郊下兑村瞻仰了“总统兵马大元帅杜文秀墓”,表达了对这位起义领袖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7.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白润生曾以一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以下简称《史纲》)问鼎中国新闻界,使业内人士为之瞩目。中国新闻界的泰斗方汉奇老先生对之赞叹有加,称《史纲》“填补了中国新闻史的空白”,“对新闻学、社会学、民族学和广大文史学科的研究者,也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邸永君 《民族研究》2002,(5):98-100
《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一书的作者刘小萌先生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从事清史、满族史研究有年 ,以学术视野开阔、治学严谨、造诣精深而为学界所称道。此书之初稿乃刘君之博士学位论文 ,于 1989年获得通过。此后数年间 ,作者对这一课题继续深入探讨 ,又在内容之充实与理论之分析诸方面用心颇力。 1995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定名为《满族的部落与国家》。该书问世后引起学界重视 ,有学者认为 :此书“不仅是满学研究的一项新的可喜成果 ,而且对早期满族史、清朝制度史及政治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①而作者仍…  相似文献   

9.
谁为杜文秀平了反——为田汝康先生逝世两周年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人类学家、史学家田汝康教授澄清了杜文秀历史疑案.此案的起因,最初是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员根据第三手间接资料,写文章提出杜文秀起义时意图出卖云南给英帝国主义.文章引起当时一位领导人的关注并约见了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等人,谈话中又将杜文秀与新疆的阿古柏扯在一起.受当时政治环境影响,苑文澜在1954年8月修订、1955年9月出版,称为第九版的<中国近代史>就增加了斥责杜文秀"勾结英国侵略者"、是"祖国和起义军的叛卖者"等内容.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杜文秀对外关系历史疑案可以说是"上定",而田汝康先生能根据早年阅读过的资料对这些说法"抱怀疑态度",继而又应云南回族同志的要求进行研究和辩误,需要极大的勇气,真正体现了一个学者的良知与良心.  相似文献   

10.
王东平 《回族研究》2012,(3):136-138
《丙辰九十年》是白寿彝先生1946年为纪念云南杜文秀起义90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刊发于昆明出版的《清真铎报》上。本文对《丙辰九十年》一文进行了评述,认为该文不仅拨开历史的迷雾,向人们论证杜文秀起义的性质,而且体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强调要以史为鉴,维护和促进回汉民族团结。白先生这篇文章对于今天的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族团结》1961年7月号刊载了“清咸同年间云南农民起义中的民族关系”一文,在论述各族人民间的团结友好是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等方面,给我们不少教益,我是同意作者木芹同志的论述的。但也有一些问题,愿提出来与木芹同志商讨。一、杜文秀进驻大理前“各族人民之间仇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当今版图论”与“各王朝疆域论”的论争 建国后不久,上个世纪50年代初白寿彝先生针对当时史学工作者“似乎都还在历代皇朝的疆域里兜圈子”的现状,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论历史上祖国国土问题的处理》一文,①提出处理我国历史上国土的两个办法:“一个办法,以历代皇朝的疆域为历代国土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藏学家、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社科院特约研究员任乃强先生因病于1989年3月30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任乃强先生是我国近代藏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任先生即开始了对康巴藏区的研究。1929年,他亲赴川边考察,遍历川边藏区各县,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撰成《西康图经》,被学术界誉为“边地最良之新志”,“开康藏研究之先河”。四十年代,任先生为撰修第一部《西康省  相似文献   

14.
<正> 《民族论坛》1990年第4期刊登的《侗族族源续考》(以下简称《续考》)说:“在今侗族居住的湘、黔、桂毗邻地区,秦时出现过‘呕’、‘区’(即瓯人)的活动。东晋、南北朝时演变为‘乌浒’或‘僚浒’。宋时又被称为‘佶伶’或‘仡伶’明代始有‘洞人’之称。其历史渊源关系,笔者在《侗族族源初探》一文,曾作过粗浅论述”。上述论断实是1982年《初探》一文的补充和发展。现将文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质疑问难以资深入探讨。一、“区阳”的“区”是否就是“区人”《初探》说:“战国末期,今湖南西部的瓯越则被称为‘区’。《逸周书·王会解》卷七就记载了‘区阳以鳖’的活动”。“商秦时期,就常称瓯越的支系为欧、瓯、沤、或区”。  相似文献   

15.
一代学术大师费孝通先生2005年4月24日逝世,享年95岁。作为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的生命史可以概括为“志在富民,行行重行行”。因为他毕生致力于“从认识中国到改造中国”,并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中国社会。早在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先生第一次深入中国社会,就从少数民族地区入手,将少数民族问题作为他社会调查研究生涯的起点。作者徐平教授是费孝通先生培养的唯一从事“边区开发”研究方向的博士生,现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在这篇我们特约他专门为我刊撰写的回顾费老民族研究思想的文章中,展示了一代学术大师“志在富民”及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挚爱之情。  相似文献   

16.
章祖安 《中国民族博览》2022,(14):15-24+3+218
<正>一、书法专业创立背景沙孟海先生1981年为《陆维钊书法选》所作《前言》有云:“已故院长潘天寿先生和陆先生重视书法篆刻艺术,于1963年就本院试办书法篆刻科,即请陆先生为科主任。”“1979年暑期,学院又接受了培养书法篆刻研究生的新任务,请陆先生负责。所有规划制度,多经他主持悉心厘订,病榻中还力疾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文章紧承对《山法了义海论》上编:(体)的研究,开始对该论中编:(道)中笃补巴·西饶坚赞所引用的佛教藏译经论的内容与相应的汉文译文进行对照、校勘,指出其异同.这一部分内容笃补巴引用佛教经、论很多,且极具特色.具体讲,笃补巴通过引用印度佛教的《央掘魔罗经》《大般涅檠经》中的相关话语,直接论述了“他空见”的思想内容.通过引用《般若经》中“十八空”之“他性空”直面点出了“他空见”的概念.这说明,觉囊派的“他空见”从思想内涵到明相概念均有印度佛教的经典根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曹成章、张元庆著《傣族》(民族出版社1984年出版),已于1987年由泰国国务院泰国史有关中泰关系的中文资料委员会翻译出版。该委员会会长良·西提素为之撰写了译著出版的《前言》。他在《前言》中说:“泰国史有关中泰关系的中文资料委员会选择翻译的这本书,是曹成章先生和张元庆先生研究工作的成果。”他强调指  相似文献   

19.
《大公报》是一份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报纸,迄今已有103年的历史,曾被学界泰斗方汉奇先生称为“中国新闻界的老寿星”。目前香港版的《大公报》仍在出版,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提起《大公报》,人们更多想到的是张季鸾、王芸生、范长江、彭子冈等人的名字,而作为《大公报》的开山鼻祖,英敛之这个名字已鲜为人知。英敛之其人:“逼”出来的文武全才青少年时代的英敛之可称得上是“文武全才”,不过这个“才”是被“逼”出来的。英敛之,姓英名华,字敛之,又号安蹇,满洲正红旗人,1866年生于北京(一说为1867年)。幼年家贫、出身寒微的英敛…  相似文献   

20.
戴发望 《中国藏学》2001,(3):156-157
藏学研究至今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所设领域之广、所获成果之多,已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地步。整合这些繁细的成果,全方位地揭示藏族历史的脉路,是藏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丹珠昂奔先生在其近作《藏族文化发展史》中,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