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们通常将冯友兰哲学视为一种具有新实在论特征的理性主义形态。然而,冯友兰哲学在追求严密清晰的逻辑分析的同时,“神秘主义”也是一条一以贯之的经线。冯友兰将神秘主义理解为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并主张“只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统一才能造成与整个未来世界相称的哲学”。这种对神秘主义的独特诠解,斫出了一条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有机统一的新路径,从而为建构当代中国形上学的新范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是根据对“哲学”的界说来确定史料的。但是,它所理解的“哲学”其实主要是西方传统的“概念哲学”,而概念思辨恰恰不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色;依据这种理解,难免会忽视或遗弃某些很能体现中国哲学特色的史料,给人以“削足适履”之感。我们从傅斯年对胡适的质疑,以及冯友兰、张岱年所遇到的似是而非的矛盾中,很容易体会到这种感觉。以往对汉代哲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其原因也在于此。考虑到中国古代哲学在内容以及载体形态上的特色,本文认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哲学人类学,对于我们拓展在史料方面的视野、重估中国哲学的本质特征和深层结构,都具有启示意义,因而比较适用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宗白华关于“律历哲学”的设想,也表明了这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胡适、冯友兰先生首创"中国哲学"这门学科以来,它的主导方法一直是"逻辑的和科学的"。这种状况不利于研究者理解中国古代思想中非逻辑概念的哲理维度。现在亟须的是研究方法上的多元化或深层自由,即:一方面鼓励各种古代研究方式的复活,另一方面吸取西方哲学中有可能与中国古代思想进行生动对话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以便找到可以真正引发出中国古代哲理思维的当代生命力的治学途径。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十分重视逻辑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自觉引进和运用了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在创建“新理学”过程中冯友兰发现了“大全”悖论并意识到逻辑分析方法在把握形而上智慧方面的局限性 ,因而力主用“正的方法”(逻辑分析方法 )和“负的方法”(直觉方法 )相结合来消解这种悖论。“大全”悖论的消解对冯先生的哲学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西方文明处于强势的情况下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首先还是要通过中西哲学相似性的比照来解决。在这种比照中 ,张岱年从三个方面超越了冯友兰 :1、在内容上 ,张岱年不再要求哲学家面面俱到地研究宇宙论、认识论、人生论的各个方面。 2、在形式上 ,张岱年把注意力从哲学的形式系统转移到了其范畴和命题上。 3、在方法上 ,张岱年把辩证法、实践、“为学之方”纳入到了哲学方法论框架中。笔者认为 ,张岱年对冯友兰这三个方面的超越 ,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从反思的角度规范哲学,阐释了哲学的内容、特征、功能、方法,并通过对哲学与科学、哲学与道德、哲学与宗教、哲学与艺术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哲学的文化地位。冯友兰的哲学观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哲学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负的方法肇源于冯友兰<新理学>中的一个根本性困难人们如何能够借助逻辑的形上学观念进入终极的人生境界?<新知言>提出负的哲学方法,意在使人们超越此前的理性纯思,以否定的方式,从形上学观念返归形上学对象,并最终获得与万物浑然一体的天地境界.有了负的方法,冯友兰的天地境界理论就在哲学方法的层面上取得了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三教关系是冯友兰中国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冯友兰以"同情之了解"的态度,运用现代哲学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儒释道三教各自的发展历程,指出宋明道学的形成是三教融合的结果,即三教合流,从而实现了对儒释道三教关系发展历程及特征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奠定了后世学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魏晋文化情结始终是冯友兰漫长的学术生涯中挥之不去的文化关怀。他勾勒魏晋玄学的发展轨迹,深切理解和多向把捉魏晋主体精神,全面呈现魏晋风流样态,凸显了魏晋玄学的历史进步意义和时代价值。他重新发现了郭象,推举郭象哲学"辨名析理"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玄学研究的方法论宝库。辨名析理方法与汤用彤的"得意忘言"之法,标举魏晋玄学研究的方法论高峰,奠定魏晋一代哲学研究方法的二水分流之势。冯友兰对魏晋六朝哲学的整体统摄,助推了魏晋玄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何柳 《南都学坛》2009,29(5):93-99
冯友兰的哲学继承了中国哲学传统并借鉴西方哲学智慧,既深化了中国哲学宇宙本体论的思想特点——重理性,又归结到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实质——尊德性,同时在方法路径上选择了传统儒家的一以贯之之道——道中庸。冯友兰哲学作为中国现代哲学的重要创获,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三史"六书"中。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冯友兰的论述不少,其中专题性与纪念性论文大大多于专著,特别是对冯友兰先生的学术生涯、人生历程、人生方式、人生境界作全面系统地综合研究的专著更为罕见。对冯友兰这位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大师级的真诚哲学家,应该进行全方位的历史研究,以使学界对这位志道精思、殚精竭虑、建构独自哲学思想体系,终生为追求中华民族复兴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大师,有全面地正确认识。新近田文军教授的《冯友兰传》(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韩国即将出韩文版)问世,为我们提供了科学认识、深刻聆悟这位哲学大师的学术志向、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冯友兰的论述不少,其中专题性与纪念性论文大大多于专著,特别是对冯友兰先生的学术生涯、人生历程、人生方式、人生境界作全面系统地综合研究的专著更为罕见。对冯友兰这位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大师级的真诚哲学家,应该进行全方位的历史研究,以使学界对这位志道精思、殚精竭虑、建构独自哲学思想体系,终生为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先生为中国哲学学科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一个重要面向就是关于“哲学”的定义,我们认为,冯友兰从早年就坚持哲学需要以人生问题为指归,同时特别注重哲学的“普遍性”,这两大追求为中国哲学学科注入了重要的学科基因。然而因为冯友兰先生受西方哲学柏拉图主义的哲学理解限制,冯友兰先生一度把哲学的重心转向对于名言概念上的抽象的“普遍性”的关注,然而在《新原人》代表的思考中,冯友兰先生以“境界说”与“境界-工夫”合一的视野重新定义“哲学”,将中国哲学兼重视“普遍性存在”(“道体”)与具体性过程(“工夫”“经验”)的特质着重阐述出来,这一思路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哲学”与进行“哲学研究”还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在“交流对话互动”与“身心实际经验”真正实现“普遍性追求”是我们要“接着”冯先生的工作继续回答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哲学学派中,广谱哲学选择了两对基本矛盾(哲学命题的普遍性与精确性、哲学方法的非程序与程序化的矛盾)作为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要解决这两对基本矛盾,采用了结构分析和广义量化方法作为广谱哲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广谱哲学浅说》的出版,为我们展现了广谱哲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带动了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比较妥善的处理了中西哲学的关系。冯友兰是一位不断求索的哲人,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固有哲学相结合的道路是他学术思想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文化问题是冯友兰学术思想的中心问题,文化哲学是冯友兰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冯先生后来在回顾自己的思想历程时说:“我从一九一五年到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当学生以后,一直到现在,六十多年间,写了几部书和不少的文章,所讨论的问题,笼统一点说,就是以哲学史为中心的东西文化问题”。因此,分析和研究冯友兰的文化哲  相似文献   

17.
孔颜乐处与天地境界——从“接着讲”看冯友兰的境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颜乐处”是宋儒关于圣人境界的一种学说系统。冯友兰“接着”孔颜乐处开出了“天地境界”。这是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和世界哲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金融哲学是金融理论发展和金融实践的呼声。金融哲学伯方向是哲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手对金融活动及金融理论进行“反思”。研究金融哲学,要求建立哲学家和金融家的联盟,建立哲学家、金融理论工作者和实行工作者的联盟。金融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特别是辩证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是 2 0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他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哲学 ,一是中国哲学史。这里想从哲学家的哲学史与哲学史家的哲学史角度 ,对冯友兰的“三史”作一点比较 ,以凸显“三史”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哲学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三史”和“六书”影响广泛,他的“新理学”体系,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人生境界说,还有融入其中的中西文化观,对中国哲学发展的思考无不表明冯友兰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将2005年学术界关于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的论文作一综述,以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