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9月13日<长江日报>"求知"专版刊登了一则题为"债转股:为国企减负"的评论性文章,文章指出"债转股"的核心就是把企业部分原有银行贷款转为股权,降低企业利息支出,达到化解金融风险和减轻企业债务负担的目的;并经初步估计,此项政策可解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达数千亿元的人民币债务负担.笔者看了这篇文章后,对中央作出的这一决策拍手称赞.本文就"债转股"的概念、追求目标、实施程序及"债转股"的几种实施方案等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债转股"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丽 《江汉论坛》2002,(10):93-95
债转股在广义上是一种债务重组手段,但我国的“债转股”是一种狭义的政策性债转股,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目标指向。政策性债转股在国际上已被证明是一种解决银企关系紧张问题的有效措施,我国也主要参照了国际上的做法。但我国现阶段的“债转股”主要是按经济学思维方式运作,由政府仓促推动的,缺少法律的宏观考虑和制度配套,因而在现实操作中困难重重。法律在“债转股”动作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因而必须发挥法律的价值,突出法学家的贡献,从微观和宏观层面进行分析、论证、规范,才能找到国企改革的正确路径。只有对“债转股”进行法律观念上的思考和法律对策上的分析,才能使之操作理性化、规范化,促进其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唐青生 《学术探索》2001,(11):22-24
"债转股"是我国政府为了化解国有银行巨额不良资产和降低国有企业沉重负债而不得不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主要通过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并赋予其特殊的职责与使命,实现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双活".从我国"债转股"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环境来看,目前"债转股"还存在着诸多不利条件甚至致命的缺陷,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我国实施的政策性债转股已陷入了一种困境,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由政策性债转股向商业性债转股转化。政策性债转股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当初预期的目标未能很好实现,转股后出现股东虚位现象。由于两种债转股存在较大差异,欲实现政策性债转股向商业性债转股的转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变政府在实施债转股过程中的职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资产管理公司向市场化转型,债转股的各个环节引入市场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债转股"即把国有银行中企业的部分债务,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投资.通过实施债转股,大大减轻了国有企业负担,有利于国有企业扭亏增盈,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债转股"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债转股     
1 .债转股的目标一种意见认为 ,债转股是国家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出台的政策 ,通过债转股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 ,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经营困境 ,促进改革企业 3年脱困。另一种意见认为 ,债转股的核心目标应该是通过债转股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 ,恢复和重建银行和企业之间正常的信用关系。第三种意见认为 ,只有将债转股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结合起来 ,才能在发挥其积极影响的同时 ,避免其消极影响 ,并且从根本上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债转股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和民营化 ,而不是让国有企业“放…  相似文献   

7.
"债转股"是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经营的新思路,能给企业一种新的生存机遇,但是,"债转股"并非能顺利按照预料的运作机制发挥作用.正确理解"债转股",以此为契机,建立有效管理约束机制,是企业摆脱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债转股的正式启动是解决银行不良债务 ,促进国企轻装转制的新曙光。债转股能否达到双赢的效果与它自身的具体运作紧密相关。而运作的关键就在于确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地位。其法律地位主要体现为其自身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在债转股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它对实现债转股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陷入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其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通过债转股简单地降低负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企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只有将债转股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及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结合起来 ,才能使其彻底摆脱困境 ,真正实现债转股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具有双重历史使命的债转股,在当前我国银企债务重组中具有重大意义.可以预料,它将牵涉到以千亿计的呆坏帐的处理以及重大利益调整,做得好,可以有效地解决银企的债权债务关系,推动国企和银行的改革,成为"双赢”局面;如果做得不好,也就成为企业逃债、悬空银行债务的手段和途径,银企债务关系的解决就会更加困难.因此,对债转股进行理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统-观念、统一思想、规范操作、回避风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自救是次贷危机后国际社会为解决金融机构"大而不倒"问题而推出的一项新的法律举措,是指通过合同约定或法律强制规定,采用债转股或债务减记等方式促使债权人承担损失,以延续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功能的制度安排。借鉴欧美经验,中国在建立债转股自救机制时,应科学设计可转股债务的范围及最低标准、债转股的触发时机及债转股的担保等条件和程序,还应注意把握其与金融机构的"生前遗嘱"制度、提前终止权的暂时中止、央行的流动性支持及跨境操作要求等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在实施的"债转股"改革方案是典型的银行-企业重组.通过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间的历史问题,既有利于国企脱困,又有利于银行化解风险.债转股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企业股权的运作.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和运作对于债转股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债转股是把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同企业之间的股东与被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无可质疑 ,它在 ( 1)处置银行边际不良资产 ,改善银行资产结构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2 )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 ;( 3)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等方面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我国国有企业 ,国有控股公司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好 ,寄希望于债转股 ,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一、债转股的目标定位由于国企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治理结构的缺陷而不在于利息负担过重 ,因此 ,债转股的根本目标取向应该是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  相似文献   

14.
由于"债转股"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具体实施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尽快完善配套的法律制度、规范"债转股"行为,使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99年我国政府成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施债转股。从债转股实施一年的情况来看,许多人对债转股存在很多误解。本文从债转股的内涵、实施背景以及债转股的作用等几方面来阐述债转股,旨在正确认识债转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实行“拨改贷”的企业投资体制以来,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日益显现。推出债权转股权的改革举措,旨在为企业脱困减轻债务负担,剥离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银企效益。但是在债转股的过程中,涉及到多种经济主体的产权关系,如果不理清这些关系,不加以制度规范,改革的目标难以实现。本文试图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定位债转股的各个相关主体的产权关系,规范债转股行为,促进债转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在企业资本与负债之间存在着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最优结构。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多数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呆账坏账不断增多,导致人们往往把增资减债作为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措施,在政策导向上与实际操作中都形成了诸多误区。实际上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经济效率低下,其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产权缺位所造成的治理结构弱化。因此应该把债转股目标转向更深层次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问题,通过债转股途径实行国有资本战略性撤退,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和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同时在债转股的目标企业选择、国有资本退出途径以及社会资本的引进等具体操作方面也要进行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的矛盾统一入手,对目前债转股中存在的问题,诸如各方主体的目标取向的分化,股权与债权并存的弊病,抵押担保权的处置,阶段性持股对督促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及债转股的内部风险等进行了分析,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以全能银行制替代分业经营制,否则,资产管理公司预期效用的实现有较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债转股”是大中型国有企业脱困的重要手段,其阶段性目标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把所持股权资产变为货币资产,收回不良债权。因此,“债转股”后的关键是管理重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了方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最终顺利退出,托管应是管理重组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20.
债转股自 1 999年下半年实施以来 ,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债转股的评审、签约已全部结束。但这仅仅是债转股实施的第一步 ,后续管理工作刚刚开始 ,应继续深化债转股企业的改革 ,转换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 ,加强资产管理公司的高效运作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