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论渤海国的对外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时期在东北亚地区存续二百多年的渤海国,积极从事与唐廷和日本的化交流,促进了其政治体制的成熟和经济的发展,从而将渤海国建设成名的“海东盛国”。渤海国对盛唐的化全盘吸收,使用的是拷贝式的摄取方式3而与日本的化交流,则是同一化圈内各子化系统之间的借鉴式交流。渤海国热心对外化交流的动囚,最初是出于藩国本身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渤海国在政治实体消亡后,灿烂捍煌的渤海化几乎顷刻淹灭,也成为一个令人费解的化史之谜。  相似文献   

2.
王成国 《北方论丛》2005,(4):96-100
唐代渤海国姓氏,除王族大氏而外,还有高、张、杨、窦、乌、李等右姓,以及几与汉族姓氏相通的所谓庶姓.从渤海民族姓氏构成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渤海是一个多元性民族,渤海姓氏,是渤海接受中原文化,渤海民俗文化汉化后在姓氏文化上的反映.渤海姓氏文化同中原一样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渤海灭亡后,其民族原有文化特征已经显现不出来了,完全被中原文化所同化.  相似文献   

3.
郭素美 《北方论丛》2002,(2):109-113
唐代渤海国疆域地跨今我国东北的东南部、朝鲜半岛的东北部及俄罗斯的滨海地区.故有关国家的学术界都从其今日的疆域出发,把渤海国的历史看作是其本国历史的一部分.但是,考察渤海国的历史,我们就可看到:渤海国的创建者大祚荣及渤海的主体民族都是我国古代的靺鞨人;大祚荣等人又是在当时中国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渤海国是当时唐朝管辖之下的地方政权,是与唐亲睦和好、"车书一家"的国中之"国";渤海国故地的大部分一直还是历朝历代我国故有的版图,而其主体民族的大多数后裔,最后又多融入于汉族之中.只要尊重历史,就可以说渤海国的历史归属中国.  相似文献   

4.
九世纪末 ,渤海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总危机爆发 ,国势急转直下 ,明显衰落。失去了唐王朝的保护后 ,在强大的契丹攻击下 ,渤海国承受不住外力的打击迅速灭亡  相似文献   

5.
《新唐书·渤海传》从渤海第一代王大祚荣起,记其世代相承,扩大领地及渤海受唐朝封爵等史事,一直叙述到第十三代王大玄锡时.接着写:“初,其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至是遂为海东盛国.”再接下来记述其五京、府、州的建置和官制,并说“大抵宪象中国制度如此.”在当时史学家的笔下是以典章制度论衡兴盛与否,典章制度齐备,便是文明兴盛的象征,否则则视为蛮荒.所谓海东盛国,同样是指典章制度而言,因此“海东盛国”句前记述的五京、府、州官制等是历史纪实,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外学术界,凡研究渤海史者,几乎无不涉及渤海国的民族问题。何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或研究渤海王室的民族成分,等等,然而几乎每个问题都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对其中的若干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看法,以就正于方家。一、渤海是国名并非民族名在研究渤海史的学界,长期存在着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认为.在渤海国的发展史中,曾形成了一个“渤海族”。早在三十年代,我国近代渤海史研究的开创者金毓黻先生就曾用过“渤  相似文献   

7.
关于渤海国的族属,国内外史学界的意见基本有两种:一是  论者;二是高句丽论者。我在 1980年曾发表了一篇题为《从古代文献看渤海国的族属问题》的文章①,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我的观点:渤海国的主体和建国者是  人。20年来,有关渤海国的族属问题,国内外学者发表了不少论著,对问题的论述,明显地在深入,但是分歧至今亦然存在。我认为有必要对争论的焦点再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 在争论中,持高句丽论的学者,提出的一个主要论据是以《旧唐书》为代表的某些古代文献称渤海  为高丽别种,而高丽别种就是高句丽人…  相似文献   

8.
渤海国是唐朝时期中国的一个边疆民族政权,与日本具有一些相同的文化因素,物产丰富,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这些是其对日本交往的有利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渤海进行了长期的对日交往,是中日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渤海对日本的交往,影响了东北亚战略格局,满足了双方人民的经济需要,促进了唐文化的传播,给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内涵,对于东北亚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渤海国从六九八年大祚荣建国到九二六年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灭亡为止,共历二百二十九年。它接受高度发展的唐朝文化之后,生产和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被誉为“海东盛国”。它的版图之广大,生产和文化之发展,在唐之前的东北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渤海国不仅在东北历史上,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应占有重要地位。渤海国的创始人,各种史书记载不甚一致。《旧唐书·渤海传》记载:“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其白山部,素附于高丽,因收平壤之后,部众多入中国”。“粟末靺鞨,始附高丽,姓大氏”。由此可见,大祚荣是附属于高句丽的靺鞨人,即“高丽别种”,而这个“别种”就是高句丽统治下的靺鞨人。《新唐书》记载:“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渤海国是靺鞨人建立的国家。粟末即松花江。“附高丽者”,亦即臣属于  相似文献   

10.
渤海国与日本的交往史长达200年,其间文化交流是一项主要内容。渤海使节与日本诗人的赋诗唱和,不仅表现了当时渤海和日本的文学发展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盛唐文化对渤、日文化的影响。渤海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是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东亚医疗观念中,特定地域的“风土”(自然地理与风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致病因素。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古代日本对渤海国的风土与疾病都形成了独特的认识。通过对日本史料记载的永忠通信以及遣渤海使所配备药剂清单的梳理与分析可见,入唐学问僧永忠根据亲身见闻在其通信中提到的“土地极寒,不宜水田”是当时日本人对渤海国风土的基本认识,而因“不伏水土”所造成的呕吐下痢、瘟疫毒气及疮肿等则被认为是日本遣渤海使团在渤海国最易罹患的疾病。其中,又以霍乱与瘟疫最为突出,甚至被日本人视为渤海国的“风土病”。在当时的日本人看来,渤海国与日本在“风土”上的显著差异,加剧了遣渤海使团罹患霍乱与瘟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辑校》一书 ,为渤海国历史文化之研究 ,贡献了一块基石。  刘国宾先生大半生生活和工作在东北 ,对渤海国历史素有探讨。 80年代末调入烟台大学 ,又对山东古代肃慎族历史作过深入调查研究 ,对渤海国历史更有了独到的见解。 1 992年 ,作者主动申请承担了山东省古籍整理项目 ,开始对渤海国诗文作全面汇辑与校注工作。数年来 ,查阅了中外图书 2万余册 ,阅读了数亿万言文字 ,披沙沥金 ,从中辑得作者 1 90余人 ,诗文 546篇。纵观《渤海诗文辑校》一书 ,笔者以为有如下几点值得向读者推荐。  其一 ,首采综合性属国通代总集之体例 ,并著序论以详…  相似文献   

13.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变迁。公元926年,渤海国亡于契丹国。契丹国王耶律阿保机在渤海国故地建立“东丹国”,改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忽汗城)为“天福”,作东丹国都城: 927年,耶律阿保机之次子耶律德光继契丹王位称帝;次年,即928年,把东丹国都城从天福迁至东平(今辽阳)。是为南京(不久,又改称为东京)。此后,天福城在历史上不见文字记载,达六、七个世纪之久。清初,一些文人旅行到此,发现上京龙泉府遗址,记述:当地土著居民,称该地为“东京”。  相似文献   

14.
李朝后期,朝鲜学者对渤海国史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将其纳入到朝鲜史体系中去进行研究。代表人物是实学派学者柳得恭和丁若庸。柳得恭的《渤海考》首创“南北国论”,但缺乏属于自己的具体的研究成果。丁若庸主要在渤海的地理问题上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他们的努力,形成了朝鲜关于渤海史研究的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5.
1996年 4月 2 6日 ,中、俄、哈、吉、塔五国在上海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开始了“上海五国”的最初进程。 1 997年 4月 2 4日 ,“上海五国”在莫斯科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 ,为五国的互信合作书写了新的一笔。实际进程表明 ,“上海五国”的发展是有基础的 ,这不仅是因为有两个协定 ,还有如江泽民主席所指出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当前 ,五国都面临着振兴经济、追赶科技发展浪潮、应对经济全…  相似文献   

16.
渤海与日本交聘中“高丽国”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与日本建立交聘关系及其努力保持和发展与日本的交聘关系 ,是出于渤海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需求。在交聘中 ,渤海统治者的某些做法使日本一度产生渤海是高句丽的后继国的误解 ,日本出于自身利益曾在一段时期内改称渤海为“高丽”。事实上 ,渤海从未明确表示过自己是高句丽的继承国 ,所谓“渤海对高句丽的继承意识”也是一种主观臆想的错误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一、国内外渤海文化研究现状 渤海国是7世纪末至10世纪初建立于中国东北及相邻地区的从属于唐王朝的地方民族政权,其全盛时期疆域包括中国东北大部,俄罗斯滨海边疆和朝鲜北部地区,人口达300余万,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当发达,被誉为“海东盛国”。由于渤海国所在地区特殊的地理地位,关于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政权性质、历史归属等问题始终是韩、朝、日、俄等国学者研究和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关于渤海是否是高句丽的继承国、渤海王室是否存在高句丽意识问题是渤海史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国际学界争论的焦点与热点,因为它是关乎渤海主体民族的归属与政权的性质的大问题.日本与朝鲜半岛学界认定渤海为高句丽的继承国、渤海王室存在高句丽意识的观点,正是由于日本皇室以大国自居,故而认定渤海乃高句丽的继承国,并认定渤海为日本的朝贡国,并认定渤海为日本的朝贡国.朝鲜半岛学界继日本之后,重复日本的老调,制造了渤海史研究的误区,把学术研究政治化.那么,对上述诸方面作实事求是的考辨,则是一个涉及史学研究的历史观与方法论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渤海国”旅游景区市场开发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态势还是从资源特点来看,“渤海国”景区发展都应定位于国内以及区域国际文化旅游市场。景区只有在逐步转变管理体制、理顺利益相关者关系以及保障游客体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产品组合、营销渠道、形象塑造、沟通方式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旅游产品,才能实现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渤海国由粟末靺鞨建立,是与唐朝确立了臣属关系的我国古代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当时渤海能从形势复杂的东亚地区取得“海东盛国”之成就,离不开与唐的密切接触.渤海国从建国初便开始向唐派遣学生学习先进的文物典章,积极推行“唐化”政策,从而逐渐摆脱了民族部落和奴隶制的原有特征,发展至以儒家经典为治国理念的区域强国.因此,对渤海国“唐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渤海学生在唐学习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就成为深入研究渤海国存亡历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