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拉巴勒嘎斯城址哈拉巴勒嘎斯城址是历史上回鹘汗国(744~840)的都城遗址,亦称斡耳朵八里。哈拉巴勒嘎斯系今名(蒙古语,意为黑城)。位于蒙古国前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左岸、额尔德尼昭寺(哈刺和林遗址)以北25公里处。整个遗址面积约25平方公里,包括城市...  相似文献   

2.
1961年12月30日《湖北日报》和1962年2月13日《光明日报》关于湖北宜城县郑集(在县南十五里)以东的楚皇城遗址的消息,报导了这个古城的方位、面积和遗物、遗迹的概况。1961年11月,我曾和湖北省博物馆的一位同志去这个遗址初步踏看了一下。楚皇城城址位于汉水与蛮河之间的岗地上,东去汉水约十二里,西距蛮河约二十里。城址周围有十几里,有八个城门遗迹(东、西、南、北各二),  相似文献   

3.
奎玉克协海尔古城遗址位于新疆轮台县东南约20公里的荒漠中,地表可见平面呈不规则的圆角长方形墙垣,城中有一高台。以往有学者推测此遗址可能为西域都护府所在地。经过三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明确了该遗址城墙、高台构筑方式与基本结构。该城址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后废弃,是这一时期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一处重要城址,是目前新疆地区经科学考古发掘的年代最早的城址,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北缘城邦文明提供了重要资料,对研究新疆史前文明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商一代城址中大型手工业作坊遗址分布于城址外围边缘 ,少量的小规模手工作坊处于城址内部边缘。这种布局规律体现了一定的城市环境保护意识。商代诸居址中的水井构造 ,反映出商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商人对各种废物的处理本身就是保护环境的措施。商人对建筑神、门神等自然神和风、雨等气象神的崇拜是商人环境保护意识萌芽的折射。总之 ,商人已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采取了某些措施来保护生存环境 ,并且形成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5.
(二)由考古学上观察战国、秦、西汉长城建筑始末,所在位置、结构布置等,都已从文献上简要的作了一些说明。但关于这一时期的长城,历来就有很大争议,尤其是常和后世长城混同起来,造成混乱,因此,现再把后世文字记载这一时期的长城址和我们发现的长城址及出土文物等,作些概略介绍,以便两相印证,进行研究。 1、文献记录上的长城遗址 (1)赵长城遗址《水经注》卷三,屈从县(朔方临戎)北东流注: “河水又屈而东流为北河,东迳高阙南,史记赵武灵王既袭胡服,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山下有长城,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峰  相似文献   

6.
西夏重镇黑山城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所筑的黑山城应是一座规模等级不亚于黑水城的东北方军事重镇,在史书和古地图上都有载录。本世纪初黑水城的发现轰动中外,本世纪末能否就黑山城址,摸到一些新线索? 五六十年代,在黄河后套平原中部的狼山脚下,发现了一座规模颇大的西夏古城址,即内蒙古五星乡的高油房遗址,其处在古代通往内蒙古高原的交通要道上,军事性质较为明显。我认为这座遗址很可能就是西夏黑山威福军司所在地黑山城址,现作如下考证。一该城最初的发现于1958年,农民在城址东门内一处直径约50至60米的范围内动土时,曾出土大批已严重锈结损坏的铁钱,其年代仅可辨读出“乾祜通宝”;后于1959年4月,农民又在城址内东北角出土窖藏的金银器约27公斤;1966年5月又在其附近发现一个影青小瓷  相似文献   

7.
马世之 《中州学刊》2002,(5):98-101
在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现已发现 6 0余座史前城址。它们分别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同一文化区内呈均衡分布 ,成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中国史前城址具有如下特征 :在山麓河滨选址 ,城的形制以“方”居多 ,两种类型的城与所在遗址关系 ,两种模式的城墙与城门 ,城内多不设市 ,以宫室宗庙为主要内容等。它们的考古发现 ,揭开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序幕 ,在世界城市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7~10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新疆奇台县唐朝墩古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初步摸清了城址的总体布局、始建年代、沿用情况和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唐代天山北麓军政体系的建置沿革,探讨唐代至元代当地的经济形态、社会状况以及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文化交流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一、地理位置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县城东北,东邻水磨河,西、南、北三面紧邻东菜  相似文献   

9.
大禹故里问题可以从夏文化分布范围、鲧禹活动区域以及大禹治水区域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嵩山地区是夏文化的起源地,考古发现的"新砦期"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在嵩山南北分布广泛,且有先后发展关系,聚落分布密集;文献记载鲧、大禹在嵩山周围活动,"禹都阳城"与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具有很高的关联性;大禹首先在嵩山地区治理洪水,河济地区是大禹治理洪水的重要区域,但不是夏族的兴起地,综合以上分析,大禹故里在嵩山地区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早商城址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早商 5座城址的始建年代、地理位置 ,结合文献记载指出 ,郑州商城是早商时期都城遗址 ,偃师商城大城是郑州商城的陪都 ,而其小城时期城址与垣曲商城、东下冯商城和府城商城均为商人灭夏、巩固统治设立的军事重镇  相似文献   

11.
西域都护的设立是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重要标识。本文介绍近年在新疆轮台县卓尔库特古城开展西域都护府考古相关工作的基本收获。通过考古钻探、发掘,对卓尔库特古城的形制布局有了全新认识。已知其为形制罕见的三重城结构,时代为战国至魏晋,主体年代为两汉。高台城址内建筑体量大、规制高。可以确认卓尔库特古城为汉晋时期塔里木盆地北沿一处最高等级城址,对寻找西域都护府治所遗址有重要推进。  相似文献   

12.
李并成 《西域研究》2012,(2):46-53,143
作者经实地考察及有关史料考证,发现新疆渭干河下游有一片面积约800平方公里的遭受沙漠化的古绿洲,古绿洲上遗存众多的古城址、遗址。文中对于这片古绿洲唐代的土地开发状况及其沙漠化发生的时间、原因和机制,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最近,呼伦贝尔盟文物工作站的同志在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内发现了北魏的刻石题铭。为此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研究所考古室的同志应盟文物站之邀,共同对嘎仙洞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 嘎仙洞位于阿里河镇西北二十里,在大兴安岭东麓的一个山峪之中。峪口的南端在阿镇的北面,群众称之为嗄仙沟。沿沟向西北逶迤而行,山麓崎呕,重峦叠障,雾霭缭绕,森林茂密。在山峪的右侧,有一裸露着岩面的突出山崖,共上有一岩洞,即为嘎仙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林县商文化     
以前,对林县商文化遗存只作过一些地面调查。近年来随着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发展,在林县境内发现了几处商代遗址,并出土几件商代青铜器,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注目。这对研究殷商文化的发展及分布情况,无疑有重要的帮助。本文着重对林县青铜文化的类型、特征提出某些探索性的看法。 一、林县商文化的发现及分布 林县商文化的发现始于本世纪70年代以后。这些遗址多分布在漳河、淇河、洹河的两岸。漳河流域的有东盘阳遗址。淇河流域的有阳台寺遗址、前寨遗址、荷花遗址。洹河流域的有下陶遗址。  相似文献   

15.
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是近年商代考古工作中最受重视的遗址之一。台西遗址经调查、钻探而得确认,时在一九六五年。《考古》复刊不久,曾连续发表有关台西的简报,其间铁刃铜钺等发现迅速引起大家的注意。一九七三、七四两年,河北省博物馆和文物管理处组成台西考古队,在该遗址进行系统发掘,又有一系列收获,见于报导,并有不少研究讨论的文章。一九七七年有一本概说性的《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版,但篇幅较小。《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发掘报告在一九八五年六月问世,全面反映了这处遗址的考古成果。 台西报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伊犁地区尼勒克县发现一处古铜矿遗址,并陆续出土了一批铜器,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但对此遗址遗物的时代、族属、考古及历史价值,尚待深入研究。这次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些重要图版作为本期插页刊布,藉以补充和丰富学术研究资料。同时还组织了王炳华同志《古代新疆塞人历史钩沉》、王明哲同志《伊犁河流域塞人文化初探》两文一并发表,供学术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1988~1989年在辽宁阜新、彰武进行的较大规模考古发掘和重点遗址复查工作的主要收获。简要论述了该地区青铜时代三种古文化遗存的文化特征、性质、年代及其它有关问题。通过对阜新平顶山石城遗址的实地勘测与解剖,重点分析了这类城址的建筑结构和布局特点,确定了其文化性质。上述工作填补了该地区青铜时代考古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部的金莲川草原上,至今屹立着一座雄伟的古城遗址,这就是沉寂了六百余年的草原国际大都会———元上都。古城始建于1256年,初名开平府。1260年,忽必烈在此登基,继蒙古汗位,这里遂成为临时都城。开平汗庭的建立,在蒙元史上是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件。蒙古国前四汗的统治中心都在漠北和林地区,从忽必烈开始,统治中心转移到了漠南汉地。元上都有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垣,外城平面呈方形,周长8 800余米。元上都的四关范围十分广大,每一关厢地带都如上都城址一般大小。依据调查材料,四关内的遗址大致可以分为官署、仓址、驿馆、大型院落、店铺、民居和兵营等几类,是上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上都周围发掘的元代墓葬,明显地分为两类。一类是汉人家族墓地;一类是普通蒙古人的墓葬。羊群庙奎树沟地区发现的元代祭祀遗址和石雕人像,反映了元代蒙古上层贵族对天和祖先崇拜的思想。在羊群庙出土4座汉白玉雕像的祭祀基址,应是元代权臣燕铁木儿三代祖先的宗庙和燕铁木儿本人的生祠所在地。  相似文献   

19.
1986年3至4月,笔者在今韩城市芝川镇瓦头村源头发现一段夯土遗迹,周围有秦汉砖瓦遗物,9至11月,又对该遗址作了较全面的勘察,勘察证明,该城址就是秦汉夏阳故城,年初发现的那段夯土遗迹即是该城的东城北段和城门所在。  相似文献   

20.
1977年,河南省博物馆文物队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在登封县告成镇附近的王城岗遗址,发现一处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墙基址(以下简称登封“小城堡”)。两年后,河南文物研究所在淮阳县平粮台又发现一座龙山文化城址(以下简称淮阳“龙山城”)。这是近几年来河南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之一。其中,由于登封“小城堡”有人认为可能与“禹都阳城”有关系,在社会上引起了哄动。为了弄清这座城址的性质,曾于当年11月举行发掘现场讨论会。当时,绝大多数与会者,尤其是夏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