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赓续了数千年,与中华民族通用语言文字的历史演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互塑的共生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推动了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威化、普及化。国家通用语的基因传承性与通用文字的历史一致性成为凝聚中华各民族的重要纽带,滋养和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构建语言认同,巩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动,民族团结、民心相通是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互塑共生性是二者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西藏山南农牧民使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率较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频率低,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既有相当的热情又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培训教材适用性较低,教育培训力量薄弱。提升山南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应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宣传力度,编写适合农牧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汉藏双语教材,建立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创新培训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方式,营造农牧民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易花萍 《社会科学家》2012,(4):153-155,161
我国当代语言文字法是多位阶、多层次的,法律内容以"权利类"为主体,"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是主要职能,"统一"和"规范"交际工具是立法的主要动因,"国家"和"民众"的支持是法实现的重要因素,"积极主动地确保语言平等"是国内语言文字法区别于国外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创造了在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普及通用语言文字的典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形成历经拉丁化新文字改革和扫盲实验推行,确立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和信息化,构建符合国家全局利益的语言发展战略等演进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在演进逻辑上具有民族性和国家性、共有性和共享性、共存性和共生性、决策性和政策性、规律性和非强制性等特点,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历史的回顾语言文字是人们时刻不能离开的交际工具。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社会各行各业,关系到每一个人,关系到国计民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语言文字的教育是否普及,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世界上一些先进的民族和发达的国家,莫不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法国于1635年成立了法兰西学院,它的职责之一就是专司法语的规范工作,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汉语又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我们的语言文字工作,其重要性就更不待言了。打开中国历史,秦始皇推行  相似文献   

6.
以史为鉴,为实现主观意图和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语言文字规范法缺乏生命力,容易被历史淘汰.语言文字规范法的有效实施在于:立法上,尊重客观规律,服务大众利益;宣传上,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形式多样化,尽可能让全体民众参与进来;执行上,适当加大执行强度,营造一个有利于“良法”产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法被遵守的前提是法系良法,法不"良"是当下语言文字应用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构建语言文字之良法模式,实体要素方面,应该追求正义、秩序与效率价值;形式要素方面,需要完善法的结构、条款模式、法律条文的实在性及语言表达;配套机制方面,宜搞好宣传、执行和教育,开创公益司法模式等,是保障语言文字良法实施的善治模式。  相似文献   

8.
夏黑讯 《晋阳学刊》2023,(5):132-139
语言及其制度是人类社会交往与发展的产物。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制度为主体的我国现代语言文字制度是在中华各民族语言文化经过几千年不断地交往交融基础上确立与发展起来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制度之确立与发展不但遵循了各种语言及其制度所共有的客观逻辑规律,还遵循符合中国国情和现实发展需要的哲学逻辑、历史发展逻辑、精神逻辑、社会逻辑、政治逻辑和法治逻辑,体现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传承性与创新性、民主性与法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七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今世界风云变幻,许多新的发展和偶然变故都深刻地影响着语言、语言生活和语言应用,既有新的需求和发展机遇,也有难题和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我国语言文字事业与时俱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建议从"工作"转向"事业",从筑基转向拓展,从监管转向服务,从事务管理转向能力建设,从管理转向治理,从着眼国内转向统筹内外,全力打造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2.0,不断提升国家语言能力,以更好地因应世界变局和国家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中,语言的交际工具性和人文社会性这两个基本特性的权重正在发展变化。语言的人文社会性逐渐衰弱,而语言的交际工具性需求则在显著上升、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巳经成为各民族人民发展的必要条件。新疆的双语教育,一方面保障各少数民族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一方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既体现了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又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的发展与规范是矛盾的统一体。发展显示变化,规范要求稳定。规范化的根本问题是要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不仅是语言文字本身的问题,它还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应自觉维护语言文字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充分发挥汉语文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推普"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詹伯慧 《学术研究》2003,(12):148-150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的形势下,为使“推普”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宜在 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思考: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总结经验,研究“推普”的相关问题;进一步 做好普通话测试工作;关注语言发展与语言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3.
解析国家文化安全的基本内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文化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安全、风俗习惯安全、价值观念安全和生活方式安全四个方面.发达的世界性话语霸权,直接或间接地侵蚀着欠发达国家的语言文字,影响甚至威胁和危害着发展中国家的语言文字安全.风俗习惯的变化和改革应该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自主的、自觉的、渐进的、温和的,而不能是迫于外力特别是他国外力而被动的、强制的,否则就会威胁和危害国家文化安全.国家价值观念的安全问题所强调的是保持国家基本价值观念的连续性,同时又不否认价值观念与时俱进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生活方式的变革应该是进步的、合理的、渐进的,一方面符合时代要求,另一方面不至于引起社会的过度动荡.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向人们提出了一个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课题。1992年11月6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请示的通知中指出:“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和国际的交往,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地名,作为一种专有名词,也面临着规范化与标准化的问题,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自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语言所具备的经济、文化、社会价值是其能够参与贫困治理的根本原因。在乡村振兴中,语言扶贫通过“通语”和“开发”,可以提升贫困群体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发展语言文化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艰巨。现阶段,一方面需要从强化学校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深入开展农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发挥信息技术推普优势,针对不同层次需求提供精准帮扶,制定长远规划,整合力量资源等方面入手,继续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另一方面需要从加强乡村语言资源的保护,大力发展乡村语言文化产业等,保护开发语言文化资源。以语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发出的《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和随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分别对汉字的字形、字音做了新的规定。这些有关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具有相应的强制性和法律的作用。但在语言文字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甚至在一些有权威性的汉语字词工具书里,往往也多有不规范的地方。纠正歧误使之趋于规范,这是我们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净化祖国语言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7,(6):243-249
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状况是其语言生活的重要体现,直接反映了当下语言文字应用的整体水平。对当代大学生在国家语言政策的指导下,规范语言和文字运用的成效情况以及语言使用中语言结构要素变异特征的分析,目的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汉语教育资源、凸显文化主体精神"为手段,探求构建社会文化秩序新途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言生活实际就是指人们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语言生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进步而存在、发展,它受语言文字本身的演变和多种因素(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因而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常常有不同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19.
律璞 《理论界》2008,(3):132-134
两汉司法官员在春秋决狱过程中,将儒家伦理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坚持法随时变、国法与人情相结合、宽仁慎刑的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对司法实践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助于实现国家法与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为受刑者开辟轻刑的道路;构建社会生活中的情理场。  相似文献   

20.
法律理念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决定了不同的法律理念。中西方传统法律理念具有法集团本位与法个人本位、公法文化与私法文化、法律的伦理化和道德的法律化等不同特点。造成这些不同特点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理念、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不同。通过中西传统法律理念的比较可以对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有所借鉴和启迪,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践行法律至上、权利平等、权力制约、权利本位等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