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纯华 《船山学刊》2005,(3):187-190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批判性论说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在他看来,辩证法不是对一般事实“不偏不倚”的科学认识,不是规律与范畴的逻辑排列,而是对社会现实(主客体关系)的批判。他提出,无产阶级通过批判的中介性方法(即历史唯物主义)必然形成具有历史透视感的先进的阶级意识。这是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真正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以一个全新视角对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进行解读,旨在挖掘物化意识、历史总体性辩证法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三者的内在一致性,最终形成了“历史总体性辩证法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社会历史层面上具有鲜明一致性”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3.
刘建卓 《北方论丛》2015,(6):122-126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借助黑格尔的总体性范畴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彰显为关于历史的总体性辩证法。卢卡奇的这一总体性辩证法集中展现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结构的批判,以此不仅真实地揭示了人的物化存在,而且通过诉诸无产阶级意识把总体性辩证法最终绽露为摧毁物化和实现人类解放的革命武器。这深刻表明卢卡奇的辩证法已经触及到了存在论的根基,《历史与阶级意识》切实开显了隐藏在方法形式下的辩证法实乃作为存在论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以马克思"辩证法是社会辩证法,不包括自然辩证法"为根据反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否认自然辩证法.而实际上,马克思的辩证法既包括社会辩证法,也包括自然辩证法,由此卢卡奇既没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也错误地理解了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认为要超越物化结构就需要运用主体—客体辩证法恢复人的存在和历史进程的总体性从而扬弃物化,而无产阶级正是主客体辩证法的承载者,因此,无产阶级意识的成长与自觉与否不仅关系到总体性的实现和人的主体性生成,而且还是革命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误读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指责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放弃了革命性;二是批驳恩格斯未能从总体方面来把握自然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运动与"固定"、联系与"孤立"、过程与结果等的统一;三是批评恩格斯将自然辩证法拓展到了对自然界的研究;四是批判恩格斯的实践观。卢卡奇评判的理据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他将正统马克思主义归结为革命理论与革命行为的辩证统一;二是他提出的"具体的总体"范畴;三是他提出的历史概念;四是他提出的实践观点。卢卡奇之误读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未能从总体观点来理解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二是"具体的总体"范畴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诸多优势,但将其纳入本体论时便陷入困境;三是只承认历史辩证法,不承认自然辩证法;四是他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同时又认为实践是最纯粹的直观,这反映了他实践观内在的理论冲突,而基于此种实践观批判恩格斯的实践观,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评介的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出版《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以后,对卢卡奇及其著作的研究与评价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者的多重讨论.为使卢卡奇与这部著作能更真实地展现给读者,笔者以评介为视角,展开了这一著作思想的概要分析,对引发争议的肯定、否定、自我三种评价进行了梳理考察,并提出了解读文本需澄清的三个问题,即卢卡奇及其著作性质所属的问题、卢卡奇如何对待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如何鉴别卢卡奇的自我批评问题.  相似文献   

8.
"总体性"视域下的历史辩证法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山之作的原因却不仅仅在于卢卡奇纯粹的理论著述,《历史与阶级意识》所体现的总体性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高度统一性才是奠定其历史地位的基础所在.同样占据较长篇幅且位于最后位置的《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正是从党的建设和工作实践层面上对前面的总体性方法的回应和补充,这也就必然导致卢...  相似文献   

9.
杨和英 《天府新论》2004,(Z1):27-28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卢卡奇认为,马克思辩证法是革命的辩证法,把辩证法置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而他所谓的辩证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把辩证法局限于社会历史领域,否认了自然辩证法的存在.这思想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他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范围缩小了,从而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上对立起来,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不是传统哲学本体论的简单倒置,也不仅是革命的实践思维模式的创立,而是马克思哲学思维层级多重跃迁的浓缩。其蕴含的第一次哲学跃迁是从唯心主义向一般唯物主义的转变,第二次哲学飞跃是从包括传统唯物主义在内的本体论哲学向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马克思达到最高哲学层级的第三次哲学变革,则是从反映一般历史规律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向揭示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逻辑的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早期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该书是他对亲自参加了欧洲革命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为什么马克思所预言的无产阶级革命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取得胜利、而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反而没有成功,卢卡奇认为原因不在于客观条件的缺乏,而在于主观心理上的准备不足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不成熟,在于第二国际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的自然主义、实证主义和机械宿命论倾向。因此,革命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恢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重建”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学说,“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12.
贾艳  彭乐 《理论界》2009,(7):26-27
捷尔吉·卢卡奇,不仅是匈牙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理论家,而且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的杰出人物.他对唯物辩证法的阐释是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的发端.本文主要围绕卢卡奇的自传对话录中体现的个人品格来谈他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的概念辩证法是批判继承黑格尔《逻辑学》的成果,它既以经济范畴的内涵式发展为知识外观,又自觉把范畴发展的真实动力奠基于历史活动之上——以非概念的历史来规定概念,因此是历史的内涵逻辑。探讨这种逻辑的真实意义,决不能机械地与黑格尔的范畴运动进行对比,而应是带着对内涵逻辑的深刻自觉,沉入到经济运动的固有节奏之中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辩证法因为推崇理性,被尼采视为对安全、保险、稳固、不变的物化世界的拼命追求,或者对背后站着个上帝的近代自由的追求,因而与传统形而上学逻辑一致。与在其他方面继承、肯定尼采不同,《启蒙辩证法》高度肯定被尼采贬斥的辩证法。但《启蒙辩证法》也在某种意义上接受尼采意味着对安全、保险、平庸的物化世界的批评,使辩证法放弃与进步原则的必然联系,更多地依靠自否定原则与和解精神来确立辩证法的积极性价值。这种辩证法观仍然是马克思、黑格尔和尼采的某种整合。  相似文献   

15.
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辩证法,是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改造,体现了本体论内在逻辑的展开和揭示。他恢复黑格尔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根基处的作用,其根本目的在于纠正对辩证法进行扭曲的经验主义、修正主义传统。卢卡奇所做的工作亦是将黑格尔与马克思放在一个发展的平台上进行对话,其实质仍是独立自主地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劳动辩证法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隐而不彰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异化劳动向自主活动转化。劳动辩证法和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法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两者是历史辩证法在不同向度的表现。从异化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致的。文艺复兴以降,人们劳动观念的改变,是马克思劳动辩证法形成的重要的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17.
从早期的《现代戏剧发展史》,中期的《历史与阶级意识》《青年黑格尔》,到晚期的《社会存在本体论》等著作,构成了卢卡奇一生的探索之路。这一探索之路以“物化”概念(群)为核心线索,通过对资本主义主导的所谓现代性的反思与揭示,铺陈了卢卡奇物化逻辑的萌芽、确立、演变的历程。在此嬗变过程中,卢卡奇不仅历经了个人思想发展史上的从走向马克思、作为马克思学徒期的“徘徊”、“直面”马克思,到实施其所认为的“马克思式救赎”,而且也因此为其身后的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贡献了一个迄今依然十分具有活力和争议性的范畴——“物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由异化、外化、客体化和物象化等组成的概念群。  相似文献   

18.
常宗耀 《天府新论》2007,1(6):15-18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种自觉的、能动的社会过程,必须背依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切有利条件,量力而行,充分发挥自觉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诸因素协同作用的社会过程,表现在: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主导,制度是规范,民主法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社会和谐是目的;构建和谐社会是化解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社会过程,必须从矛盾思维的客观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原则出发,正确地调整、维护和实现好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自然辩证法,还是社会历史辩证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8(4):21-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