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知识经济: 21世纪的主导性经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这一全新概念,在国际社会得到迅速传播,已引起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本文在对知识经济的由来、内涵、特征、意义分析论述之后,认为知识经济是未来21世纪的主导性经济形态,它在给人类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此我国应该认真及时地进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日俄三国都是“经济改革国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面向21世纪三国加强经济合作,将是东北亚区域乃至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中日俄经济合作有着良好的前提和条件,三国经济发展层次和资源禀赋不同,经济互补性强,在实践中,中日俄又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合作经济,有着畅通的合作渠道,中日俄的经济合作“互有所需”,“互有所补”,展望21世纪的中日俄经济合作,前景看好。一、中日俄经济合作的前提与条件 日本是东北亚地区的唯一的世界经济大国,其GDP相当于世界GDP的19.2%和亚洲GDP的70%。六七十年代,日… 相似文献
3.
美国经济之所以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和低失业率并存的好势头,原因是自90年代初以来无论世界大环境还是国内小环境都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然而,一些美国经济界人士就此认为,美国经济在90年代取得的惊人成就为美国经济今后永远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打下了基础,甚至有人狂喜地预言:21世纪属于美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此,一些俄罗斯经济界人士提出了另一种观点,认为在21世纪20年代前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可能会削弱 相似文献
4.
对于正在迈入21世纪的中国社会来说,立以知识为主导的社会发展理念,培育以契约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文化,坚持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建构以"人为本位"的发展价值观.惟其如此,社会发展才能走上持续有序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步入21世纪的日本经济改革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全惟幸日本经济近年来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后,目前已经走出谷底,步入了缓慢复苏的轨道,但是,日本经济的前景究竟如何?怎样面向21世纪?面对这些问题,日前日本经济企划厅以“向着改革正式起动的日本经济...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的中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和印度都被国际社会认为具有在新世纪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巨大潜力。在亚洲地区 ,中印两国都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心 ,且互为重要邻国。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地区大国的重要性日趋突出。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可以形成战略力量的不同组合 ,从而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今后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不仅关系到两国边界局势的稳定和各自经济建设的进程 ,还影响着 2 1世纪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态势以及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一自 1988年 12月印度总理拉·甘地应邀正式访问中国以来…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 ,未来中国史学将是一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体系 ,在功能、视角、选题、形式、手段等方面出现新的变化。而要建设新史学 ,必须对目前中国史学体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革新 相似文献
8.
9.
21世纪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也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 2 1世纪的中国 ,尽管法治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但“依法治国”的信念却是不能动摇的。如何从各方面加速法治的进程 ?如何处理法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刊特邀六位法学界的知名学者 ,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公丕祥认为 ,应该凭借自身基于本民族需要和条件的创造性行动来创设现代司法文化与制度。徐显明认为 ,2 1世纪中国法治的发展 ,将取决于我国平等权、财产权、自由权、生存权、发展权这五大权利群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卓泽渊认为 ,改革与发展、冲突与互动、和平与稳定将是影响中国法治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徐祥民认为 ,在当下中国 ,选择的法治只有经过一个演进的过程、尤其是宪法的良性运行和公民法律文化的建设 ,才能成为稳定的、良好的法治。温晓莉认为 ,实现现代法治价值 ,建立一个符合法治精神的宪法制度框架 ,并在充分肯定法治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 ,将法治与德治、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 ,是 2 1世纪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赵正群认为 ,公民的得知权及与其相应的政府说明义务构成了政务公开政策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的中国法律史学研究面临新的问题和极富时代性的挑战.应审视中国法律史学研究所处的全球化背景,转变研究思路,关注法制现代化、全球化乃至后现代化思潮对法律史学研究的影响;深入拓展研究对象--从单一化走向复合化,以实现制度与思想、通史与部门法史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纸上的法与实践中的法的贯通;不断更新研究方法--从简单化走向多样化,在历史学方法的基础上,广泛采用法理学、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并注重对法律史进行动态考察和比较分析,以提升中国法律史学的研究水平,赋予法律史学新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挑战机遇战略--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背景下,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面临着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挑战和风险,也赶上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实现跨越发展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创新战略,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努力开创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南京召开的第三届亚洲法哲学大会,围绕"21世纪的亚洲与法律发展"这一主题,分七个专题,即亚洲法哲学的新发展、亚洲法治的新发展、亚洲价值观与法律发展、转型社会中的法律与权力、亚洲法哲学的新领域、亚洲的人权与法治、全球化与亚洲法律发展,从法哲学高度探究了21世纪的亚洲社会发展与法制变革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互动机理,对推动亚洲的发展特别是亚洲法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学在沉寂与无奈中迈进了 2 1世纪。回眸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次创作高峰 ,反思 2 0世纪 90年代文学的喧嚣与冷落 ,作家只有创作出有自己个性的作品 ,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文化氛围中 ,重新找回文学应有价值 ,获得审美的新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揭示了资本主义以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规律 ,从而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当代历史的正确出发点和思维方式。从世界历史视野来探索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形态 ,既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 ,也是马克思科学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旅游市场将呈现出流行化与大众化、品牌化与感性化、质量化与享受化、多层化与差异化、普及化与社会化等趋势,面对这种变化,我国旅游业必须强化自己的差别优势以适应21世纪世界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与发展,目标是寻求建立中国文论的现代知识形态,百年来经历了世纪初的转型发轫期、世纪中现代文论系统的形成期和新时期突破解构中的创新建构等几个阶段.新时期文论的创新发展走出了几种不同的路向,取得了一批相应的成果.当代文论仍保持着多元创新探索的态势,从总的趋向看是正在走向积极的重新建构.当代文论的创新建构,面临着如何重建中国文论的现代性精神,文论的体系化、学科化、科学化,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思想观念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中国区域经济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不仅要求今后 2 0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使经济总量在 2 0 0 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 ;同时要求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地区、城乡和工农之间的差距。为实现上述双重目标 ,作者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应按照“和而不同”的原则 ,各创优势、要素流动、跨区整合、协力联动 ,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地区协调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发展 ,关键是可持续。公共政策是政府的行为规范 ,它具有合法性、强制性、系统性、稳定性等特征。因而要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思想变为现实 ,必须以公共政策为基石作保障。各国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公共政策 ,既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可以学习 ,也有沉痛的教训可供借鉴。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既面临着沉重的人口压力 ,又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 ,因此必须重视对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作为一种价值性存在,其价值走向经历了戊戌文学革新时启蒙社会、开通民智的文学救国论;五四时期以民主与科学实现人的启蒙与觉醒,文学完成了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整体转换;30年代在救亡背景下的文学社会化转向;40-70年代大众化的政治工具论;80年代在非艺术的轰动中复兴文学之梦,以找回人的尊严和文学自信;90年代在边缘中寻找本位,文学在非轰动的艺术坚守中回到自身等发展阶段.基于历史的逻辑和理论的逻辑,可以对百年中国文学的价值范式作出这样几种判断一是意义认同--社会本位的"世纪波";二是形态复归--构筑价值载体的"同心圆";三是本体认知--价值转型、价值游离、价值接轨的"三级跳"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