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职业时空》2005,(15):33-33
案例:河北的小张是刚毕业的大专生,他热爱营销,近期他应聘到一家销售公司做一名基层业务员。公司属于典型的生产型食品企业,产品质量良好,销售部除经理及两名销售业绩做得不错的老业务员外,其余的都是新手。上班的第一天,销售部经理吩咐他们一同进来的五名业务新手先看看公司产品说明资料和熟悉合同、销售政策,并告诉他们两天后就要出差到市场上谈客户、找经销商。小张第一次做业务,心里没有底,他问经理,公司还有没有专门的业务培训,经理回答:做业务的以市场为本,你跑一跑就知道啦。小张开始焦虑不安,他不知如何面对自己第一次下市场?  相似文献   

2.
崔鹤同 《职业》2009,(2):51-51
杰克是派希公司的一名低级员工,他的外号叫做“奔跑的鸭子”。因为他总像一只笨拙的鸭子一样在办公室里飞来飞去,即使职位比他还低的人,也可以支使杰克去办事。后来他被调入了销售部。有一次,公司下达了一项任务本年度必须完成500万美元的销售额。销售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私下里他开始怨天尤人,并认为老板对他太苛刻。只有杰克一个人在拼命工作,到年终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杰克已经完成了他自己的销售额。  相似文献   

3.
差距     
小张和我一起进的公司,可三年后人家由业务主管升为销售经理了,我却还在业务主管的位置上原地踏步。论学历,我俩都是本科毕业生;论专业,跟小张一样,我也是学企业管理的;要说英语,小张是六级水平,我可是八级呀;论人际关系,我也只不过和公司里的老冯吵了一次莫名其妙的架。凭什么  相似文献   

4.
连谏  刷刷 《现代妇女》2008,(4):20-21
1我和他在大学时就恋爱了,毕业后我们一起回到这座城市,他在一家外资企业上班,我给一家化妆品公司做区域代理,负责打开这边的销售渠道,每天东跑西跑的,工作时间弹性很大.中午,我到他们公司附近的餐厅,点上他喜欢的菜,然后打电话叫他一起吃午饭.那时,他的同事都特羡慕他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女朋友,他也觉得很幸福,毕业不到一年,我们就,怀揣着幸福的憧憬结婚了.  相似文献   

5.
《职业》2014,(7):32-32
小茹原是一家外企职员,虽然自己的职位不是要职,但是她工作努力,态度认真,得到老板的赞赏。然而今年28岁的小茹在企业做了两年之后,渐渐觉得乏味枯燥,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远不止于此,她一直有想要自己做销售的梦想,希望月入1万元以上。恰逢公司老板调动之际,她跳槽到一家外企销售部,成为一名汽车销售人员。  相似文献   

6.
“商业间谍”和“政治顾问”何嫦30岁某房地产公司销售部主管今年30岁的何嫦已做到某房地产公司的销售部主管,她是公司的第一批sales(销售人员),三年前,她们那一批共招进十多人,经过短期培训后,就被分配到售楼部上班。那时的她们都很年轻,有干劲。她们不仅仅在自己销售的楼盘里  相似文献   

7.
狂风与荣耀     
南雪 《金色年华》2008,(10):33-33
有一位年轻的登山新手,准备去攀登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这是他第一次攀登真正意义上的高山,所以他邀请了两名经验丰富的向导陪同。  相似文献   

8.
德隆 《职业》2006,(2):24-25
[案例] J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日化企业,年初曾投资3万美元送6名中方经理到其欧洲公司总部接受近六个月的培训,回到中国后,这6名经理负责公司的管理,他们的月薪高达4000美元。可是,“他们在同一天同时请了病假,然后再也没回来。”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说。原来,是一家在中国华南新建立的中资日化企业以每人每月8000美元挖走了他们。这家合资公司花了巨额培训费,却损失了中国目前接受过最佳专业训练的管理队伍。不仅如此,该企业的订单和销售渠道也跟着流失,由骨干出走而造成的职位空缺,因一时难以补充合适人才而使生产销售陷于瘫痪状态。该公司不禁感叹:企业培训,原来是一笔“花钱买流失”的赔本生意。  相似文献   

9.
木子 《伴侣(A版)》2016,(12):36-38
辞去百万年薪,卖房去“折腾” 70后的刘洋来自吉林一个宁静的小城,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做生意,为了开阔眼界,1998年他选择加入南方某集团做销售,北上广深都跑了一遍.从销售转做市场,他觉得自己能力跟不上了,还专门到香港大学读了一个整合营销传播的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0.
【上期案例回放】小王是一家橡胶制品公司的HR经理,在去年他遇上了这样的问题:公司进行年度身体健康检查时,查出公司有两名职工患有乙肝(小三阳),公司担心传染,便根据劳动法规相关规定给予了两人各六个月的医疗期,并每月照常发放他们的基本工资。到医疗期满后,公司  相似文献   

11.
付迎涛 《职业》2007,(13):36
[上期案例回放] 小王是一家橡胶制品公司的HR经理,在去年他遇上了这样的问题:公司进行年度身体健康检查时,查出公司有两名职工患有乙肝(小三阳),公司担心传染,便根据劳动法规相关规定给予了两人各六个月的医疗期,并每月照常发放他们的基本工资.  相似文献   

12.
他叫陈雪齐,河北涿州人.读高中的时候,他在一次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参加了3000米长跑比赛,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让他对长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想成为一名专业选手. 2007年秋天,高中毕业的他到北京串亲戚,正好赶上马拉松比赛.他第一次知道还有这种比赛,穿着短裤背心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跑友们从天安门前跑过的震撼场面一下子吸引住了他,对那些参赛者他从心底里佩服至极!也产生了一种参加这种比赛的冲动.于是他开始攒钱买衣服和鞋子,并坚持每天长跑一个小时.  相似文献   

13.
来访者自述: 那时,我刚调进一家公司去做业务员,天成已是这个部门的经理了,因为业绩不错,领导对他总是赞赏有加.他又生得一副让女人心动的样子.这一天,老总突然叫我协助他开拓外地市场,我只好领命.  相似文献   

14.
1973年,后来成为美国最成功的广告人之一的S·肯尼迪高中毕业(这是他仅有的学历),他想找份工作,并打算从“专业销售”开始。他梦想拥有公司配的又新又好的汽车,一份薪水,外加佣金和奖金,每天西装革履地上班,还有借以周游世界的出差机会。 肯尼迪偶然发现了一则招聘广告:一家出版公司的全国销售经理要在本城呆两天,只为了招聘一位负责5个州内书店、百货公司和零售商的业务代表。肯尼迪曾梦想在将来成为作家或出版家,所以“出版”二字对他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广告又说,起初月薪1600美元到2000美元,外加佣金、奖金、公务费和公司配车。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啊。  相似文献   

15.
等爱长大     
他们初相遇是在一家北方的广告公司,她负责文字,他则负责图案,这也切合他们所学的专业,一个是汉语言文学,一个是工艺美术。他们很快成为公司的台柱,每个月除了可观的工资,还有一个丰厚的红包。也许是彼此都觉得对方优秀,又同为圈子中人吧,不到一年,两人就有了一生携手的意思,他比她大三个月,玩笑时总坚持要她叫他“哥哥”。在这个广告公司呆了两年,熟悉了广告业运作的套路,他们辞掉工作,开始自己创业。 他们的公司取名叫“金冰”广告有限公司,“金”意味着兴盛,“冰”意味着纯洁,他做经理,她当业务总监。他们的广告质量过硬,又非常讲信誉,生意自然很好,  相似文献   

16.
凌蓝是公司的市场销售经理。从一名普通职员做到今天的位置,着实消耗了凌蓝几年的青春时光。偶尔揽镜顾影,凌蓝发现自己光滑如缎的面庞竟然出现了可怕的细纹。难道事业的收获真的要以青春和美貌为代价吗?回想这几年的经历,凌蓝不禁轻叹,多少个夜晚为了赶写工作方案在办公室熬到天明?多少次因为洽谈业务错过正常进食的时间?多少回应酬为了让客户开心陪他们酪酊大醉?还有,为了节省时间,她有多少餐以方便面、饼干充饥?父母和朋友时常为她的健康担  相似文献   

17.
久婚不育,丈夫无端怀疑妻子欲借种胡昌平是东北某市珍达药业公司的销售经理,其妻黄晶是一名政府机关干部。两人是高中同学,并且一度还是同桌,黄晶文静漂亮且多才多艺,身边不乏仰慕者,这其中就包括"丑小鸭"一般的胡昌平。胡昌平相貌一般,学习成绩总是倒数几名,所以对他的殷勤,黄晶总是微微一  相似文献   

18.
高勇 《职业》2010,(16)
高勇:选择创业在当时是因为无路可走 高勇是第一届自费生,毕业后留在北京,没有户口,不包分配.他第一份工作是做导游,两个月后公司倒闭了,他只赚了一百多块钱,他说那时的状态与"蚁族"完全相符.他去应聘医药代表,没想到对方却是一个"猎头"公司,就是在那家小公司,他了解了一个全新的行业.7个月后他选择了离开,当时他一心想进外企,但人家说他还很嫩,碰壁之后他决定自己做猎头公司,他说选择创业在当时是因为无路可走.他创业的时代,互联网正如火如荼,他也加入了这个大军,但是坚持了四年始终无法盈利,痛定思痛他关闭了这项业务.  相似文献   

19.
小张因寻衅滋事进入社区矫正以来,表现—直良好,被所在街道推荐去一家公司当保安,已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一天,小张哭丧着脸找到社工,说工作没了。细问下,才知道老板知道了小张是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就辞退了他。没有工作、断了生活来源的小张情绪激动、表现远不如前。  相似文献   

20.
求职也幽默     
史顺利 《职业》2012,(7):57
工作要求机电系的小刘大学毕业后,到一公司求职。公司经理对他很满意,拟录用,征求他对工作的要求。小刘说:"一要专业对口,二是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三要有一部专用的电话。"经理想了一会儿,满足了他的全部要求。第二天小刘去报到时,发现自己的工作是开电梯。对不起,先生一家旅馆招聘侍者,前来应聘的人很多。老板想考考他们:"有一天当你走进客人的房间,发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