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景观设计可以美化生活,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人是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对人的心理需求的研究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试从美学的角度探讨景观设计中人的心理需求问题,期望以美学思想指导景观设计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 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育人的全过程,需要我们掌握学生心理,把德育导向立足于学生的自我教育。 一、掌握学生心理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 人的心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心理发展是在人与周围环境不断相互影响的活动中实现的,客观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除学校课堂教育外,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还有如下因素:(1)个体素质;(2)家庭环境;(3)社会环境(包括课外的社会性教育)。课外的社会性教育,是通过活生生的事例实现的,实践教育生动、形象、直观、现实,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  相似文献   

3.
环境设计是体贴人的艺术 ,它应以自身的魅力去抚慰人的情绪 ,调节人的心理 ,关切人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 ,创造一个环境是创造一种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 ,这正是环境设计需要深化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课堂教学中对师生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教学生活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环境,也是课堂管理更为重要的方面。课堂心理环境优化,需构建良好的课堂人际环境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相似文献   

5.
从小人物外部生活环境和自身生活方式以及作者创作的角度,对契诃夫短篇小说进行了分析,得出“喋喋不休”不仅意味着小人物孤独的境遇,还体现了小人物随遇而安、聊以自慰的生活方式,进而展现作者对这些人奴性心理的鞭笞;“喋喋不休”还表达了契诃夫对小人物生活近距离的表现以及他仁爱之心的轻轻长叹。  相似文献   

6.
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性设计是一种适应现代生活的家居设计模式。家具与环境一体化、更衣与储存一体化的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的设计,要从人的行为、尺度、心理角度考虑,贯彻人性化设计原则,满足家居环境和人的生活方式的需要,使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与环境更协调,使人们的生活更舒适、办事更高效。  相似文献   

7.
社会个体心理和谐的影响因素及其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丽 《南都学坛》2008,28(1):133-135
真正的心理和谐,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人的自我认同感、正确的认知、价值感、成就感、幸福感,不仅仅是心理的无疾、适应社会,从本质上说,内在地潜含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的实现程度和状态,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不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不仅是个人的幸福,更是社会的目的。心理问题虽是个体心理的产物,作为心理状态的情绪表现除了个体的客观状况、生活环境、心理和性格上的原因外,最终的决定因素要追溯到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原因上去。要加强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8.
自然人文因素对德育心理具有极大的影响与作用.一方面自然人文因素中的大自然客观环境,在人的社会实践中被"人化",它对德育心理具有启迪心灵、陶冶性情、以美育善以及具体生动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产生的地缘人文因素,是地理环境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统一,它在生活条件、行为方式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对德育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哲学系心理专业最近举行了两次科学讨论会,讨论人的心理的社会性与自然性问题。参加讨论会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心理学工作者。在两次讨论会上,大家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于人的心理的社会性与自然性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展开热烈的讨论。怎样理解人的心理的社会性与自然性程迺颐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现实反映这个命题,包含了人的心理的社会性与自然性。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主要是指人的心理的自然性;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反映,主要是指人的心理的社会性。这种自然性表现在,就人的心理的发生而言,人的心理活动就是高级神经活动,受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制约。从内容上看,人的心理是反映,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因此具有社会性。它表现在:(1) 社会生活条件通过语言来制约人的心理;(2) 人通过语  相似文献   

10.
和谐人际关系视角下的社会心理环境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心理环境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极其深远.环境因素包含社会舆论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等.积极的社会心理环境有利于团结、进取的局面的形成,从而推动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而消极的社会心理氛围,妨碍人的积极性的发挥,甚至泯灭人的良知,使人道德沦丧.为此,必须从社会舆论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等方面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1.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规律的。 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和物。这两个因素组成三种关系,按人们认识发展的先后顺序,首先是物与物的关系,如机器与机器、工具与机器,原料、材料与机器的关系,这是工程技术学研究的对象;其次是人与物的关系,主要是人与机器、环境的关系即人——机——环境系统;最后是人与人的关系即人——人系统。人——机——环境系统和人——人系统都联系到人,人是有心理活动的,对这两个系统的管理必须掌握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12.
环境应激及其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学对应激的研究已扩展到社会和环境领域。由于现代技术工具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相互依赖,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不仅仅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场所,而且是人类必须面对的应激源,自然的、技术的、社会的灾难和事件对人的心理、生理和行为构成压力。心理学家对应激提出了多种解释,个体则必须依靠各种应对资源,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发展成熟的应对风格,对环境应激刺激作出适当反应。  相似文献   

13.
对心理生活的经典探索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关于人的心理生活的不同的探索,这其中包括宗教揭示的心理生活、文学描绘的心理生活、常识引导的心理生活、哲学思辨的心理生活。这些不同的学识门类都从各自不同的视角、侧面、层次、问题、方式、技术等揭示了人的心理生活。这成为科学探索人的心理生活的重要的学术资源。对心理生活的科学理解和认识必须考察那些经典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文化环境变迁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刘德群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都是在其所生活的文化环境及文化氛围中进行的。离开文化环境,就没有人的社会化、文化化。大学生也同样是这样,他们从自己成长的文化环境中带来具有区域文化的气息,带着自身的文化习惯和文化心理步入高...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社会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社会化是大学毕业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基本要求方面 ,应正确认识角色环境的复杂性、角色行为的规范性和角色评价的切身性。在主要途径方面 ,应做到关心国事 ,提升气概指数 ;专心工作 ,聚集心理能量 ;诚心待人 ,营造绿色人际 ;开心生活 ,优化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的名字总是体现着其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充满着长辈的希望和祝福。维吾尔族的命名心理因素主要反映在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对名利地位的追求、对生活环境的赞美、对日月星辰的敬慕、对仰慕心理的寄托、对逢凶化吉的期望、对先知圣人的敬仰、对美好祝愿的寄托和对标新立异的追求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人的心理冲突与矛盾产生根源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变革是人的心理冲突和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文化震荡是人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产生的文化根源;社会各阶层地位的不均衡是人的心理冲突和矛盾产生的深层社会根源;人际关系的变化是人的心理冲突和矛盾产生的直接原因;社会分配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是人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及时把握大学新生的心理基本情况,更有效地对新生在学习、生活、思想上提供帮助和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湖南科技大学心理健康中心在2008年10月下旬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2008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有偏执症状、焦虑、抑郁、精神病倾向、性心理障碍、自卑六个方面,而且相互影响、相互加深。建议引导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的环境和学习方式,增强新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课堂教育手段,培养新生良好品质,提高其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引导大学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人崭新的大学校园生活;加强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心理素质;通过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青春偶像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青春偶像心理李先锋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社会化是人由生物人演变为社会人的内在心理机制。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个体通过选择性地模仿环境中榜样的心理和行为,习得相应的生活方式。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事倍功半多与失助于榜样学习作用有...  相似文献   

20.
社会现代化与人的心理适应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社会变迁的过程,会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及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变化,也必然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对变化了的环境适应不良常常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出现行为偏差。不重视心理调适,不提高心理素质,不增进心理健康就难以实现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与条件。文章论述了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心理的积极变化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心理适应的标准及改善适应,优化素质,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