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一、骈文的定义不应是“美文”;“骈文”与“四六文”既是种属关系,而在某些场合又是对等关系。二、骈文与赋虽各为一体,但可相互包容交叉。三、唐代骈文的变革主要应归功于古文运动而非陆贽及“燕许大手笔”之力;而唐初骈风之盛主要是其自身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十八学士”的倡导。  相似文献   

2.
"代汉者当涂高"是广泛传布于汉魏时期的一条谶言.钟肇鹏<谶纬论略>认为本条谶言是曹魏代汉时所造作.考诸有关文献便知其说非是.实际上本条谶言早在西汉末年就已经产生了.西汉末年的公孙述与东汉末年的袁术称帝时都曾经利用过这条谶言.曹魏代汉时确实也曾利用过这条谶言,但只是利用,而并非编造.  相似文献   

3.
中古汉语里的"都"可表总括,还可加强否定语气.此外,"都"在否定词前还有一种特殊用法,即兼有双重语法意义:既加强否定语气,又表总括.这种用法的"都"在汉语史上长期存在,具有积极意义."都"所处的句法位置、语义、认知上的重新分析、语用效果以及汉语的韵律等,都是它进一步语法化的动因.而"都"有双重语法意义,这是对它的认识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晖 《东方论坛》2014,(3):111-114
"都"作为副词除了表示总括的范围意义外,还可以表示强调的语气。它并不兼表"已经"的语法意义。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都……了"含有的"已经"义不是"都"带来的,而是"了"负载的。"都"的语气意义不宜用"甚至"解释,而是强调说话者主观上认为某种情况超过应有的或一般的限度。  相似文献   

5.
龚启荣先生在《贵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发表文章,认为重言蕴涵式不是判定命题推理的有效方法,并认为不能用数理逻辑来“改造”或“取代”传统形式逻辑。这涉及传统逻辑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推理的形式定义与判定问题、命题推理的有效性如何判定问题、蕴涵怪论的本质问题、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的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传统逻辑的地位、发展与教学。也有学者不同意龚先生的观点。本刊编发的倪荫林先生的文章即是一例,以期引起更多同志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热忱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凯旋归来”一语,在当代文学作品、一般文章、标语口号中已普遍使用.根据语言“约定俗成”的原则,这样使用,并非不可.但在一部分人,尤其是语文学界一部分具有汉语词汇知识的人看来,“凯旋归来”在语意上犯了重复的毛病.理由是;“凯旋”本来就是“胜利归来”之意,再加“归来”,岂不重复?惟其如此,才有一九八二年全国统一命题的电大语文试卷以“凯旋归来”为例的解错题.这说明  相似文献   

7.
屈原法家思想质疑──兼与任国瑞先生商榷李金善屈原的思想一向被认为属于儒家体系,自刘安、王逸、朱熹到戴震都无异辞。近世学者游国恩先生也坚持这个观点。但到郭沫若先生便有些明显地变比,他在1942年撰写的《屈原研究》中说:“屈原的思想很明显地带有儒家的风貌...  相似文献   

8.
科举称谓“进士”的历史考察──兼与龚延明先生商榷丁鼎肇基于隋,确立于唐,终结于清的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重要制度。历史上,“进士”一名的所指(含义)非常复杂,不仅在同一时期不是单一的,而且在科举制的历时演变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致...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是一部集汉魏两晋的传闻轶事之作,其出现“袁公”的条目仅仅一条。考《后汉书》《三国志》等史籍,可知在年龄、身份、地位等方面与《世说新语》所记“袁公”信息相吻合的,是东汉袁氏诸公中的袁汤,而不是袁隗。  相似文献   

10.
对《新编教育学教程》中的“个体身心发展”提出质疑,着重从哲学中的变化与发展,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发展观和晶,液态智力以及偶发因素等角度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1.
“禽”字与生死攸关──与陈汉平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读了陈汉平先生《“禽”字与生死无干》一文(以下简称陈文),颇受教益。陈文认为“列《禽庞涓》于《齐孙子》(即《孙膑兵法》──笔者注)之首,是不够严谨”,“《齐孙子》的整理者还以为‘禽庞涓’是指生禽活捉,与自刭或被杀不同”为非,甚是。但我们不敢苟同陈文的“殊不知禽字意义推指捕捉俘获,与所含获者之生死无干”的论点和“其实,《史记》与《齐孙子》所载并无矛盾”的结论。我们且不论证陈文的“殊不知禽字意义惟指捕捉俘获,与所禽获者之生死无干”的自相矛盾,我们只论证整个论点及其论据之误。自《孙膑兵法》整理小组…  相似文献   

12.
高校招生“并轨”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弄清“并轨”的内涵及招生本身的有关问题具有实际意义,有助于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试释──兼与胡义成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认为,“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恩格斯的这个定义见仁见智。其中比较接近恩格斯原意的,是德国学者瓦·图赫舍雷尔的看法,即“归根到底恩格斯的定义是,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但是,他把这个“使用价值”解释为萨伊的“效用”则不妥。所谓“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其实质是商品的一般使用价值。近年来,国内比较有影响的种观点认为,恩格斯的定义是对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综合”。其实这是“误读”恩格斯的“生产费用”所造成的“误解”。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与效用价值论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的,但是,由于它克服了效用价值论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因而它的理论贡献是独特而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近代学者对于陶渊明思想本质的探讨,发表过多种意见。梁起超认为,陶渊明一生得力处和用力处都在儒学,胡适则认为,渊明平生实行自然主义,井不像孙绰支遁一班人只供挥清谈的口头玄理,陈寅份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中说,“渊明之思想为承袭魏晋清谈演变之结果及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之自然说而创改为新自然说,政渊明之为人,实外儒而内道,会释迦而宗天师者也”,朱自清在《陶诗的深度》一文中说,“陶诗中主要思想,实在还是道家”,他以《饮酒》第二十首为例,证明“实和淳都不见于《论语》,都是道家的观念,而渊明却将复…  相似文献   

15.
“嫦娥奔月”因由试析——兼与袁珂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嫦娥奔月”是艳传古今的著名神话。遗憾的是,在今天从古籍里可以查找到的出处,却极其简略。例如,《淮南子·览冥训》云: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嫦)娥窃以奔月。 (羿)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淮南》未言妲<嫦>娥与羿的关系。在读到同为汉代著作而时代要比《淮南》晚得多的张衡《灵宪》佚文后,我们才知道:“嫦娥,羿妻也。”①但是,作为妻子的嫦娥为  相似文献   

16.
王盛恩 《南都学坛》2003,23(5):26-30
“华夷之辨”的核心是文化之辨,强调保卫先进的华夏文化以求发展,反对屈从落后的夷狄习俗而倒退苟安。这一观念,促成了一种凝重执著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了各少数民族向汉文化靠拢而融合为一个民族。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建立政权时,它成为排斥落后文化,保证中华文化传承、延续的思想武器。因此,“‘华夷之辨’对中华民族史的负面影响”之说需要商榷。  相似文献   

17.
杨春时先生认为:美学的逻辑起点是“人的生存”。本文认为:人的生存性既不是人的特有本质.也不是人的类本质,不能由此推衍出整个美学的范畴体系。而人的艺术需要本质作为人的高级本质,使人一方面与其动物性相分离,另一方面与其集团性相分离,所以美学的逻辑起点应定位于人的艺术需要本质。  相似文献   

18.
读叶舒宪先生的《中国神话哲学》,对其中的某些解释,颇生疑问,似应再加斟酌;今提出该书上编“易有太极──神话哲学的元语言”中对“太一”、“太极”的解释进行商榷。商榷的前提是:每个民族的祖先创造的神话,都具有绝对权威性。因为打从它被创造出来后,在一定时期的传播过程中发育、成长,整个民族不断把自己的观念和情思投射于其中,使它可为民族文化的原型;于是我们后人只有去发现零散的神话故事间的联系,去建构和完善其体系,去发掘和解释其本来的文化意蕴的义务,而没有篡改其联系与意义的权利。因为,神话的深刻而丰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否定凭句中第一动词的“使令意义”判断兼语句的做法,并重新定义使令关系和兼语句的范围;指出一定要把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表层语法关系和深层语义关系区分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陶渊明诗文诠释,特别是通过对“自然”、“天道”、“真”等关键词语的诠解,深入对陶渊明哲学思想进行了剖析与思考,其结论是:它归于儒而不归于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