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近一年来,随着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各种股份公司在我国城乡纷纷建立。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认识。一、关于股份制度的提法所谓股份制度,是一种要求参加股份公司的股东们共同遵守,照一定的程序办事的规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七章讲“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时,使用了股份制度这种提法。马克思指出:“把股份制度——它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它越是扩大,越是侵入新的生产部门,它就越会消灭私人产业——撇开不说,信用为单个资本家或被当作资本家的人,提供在一定界限内绝对支配别人的资本,别人的财产,从而别人的劳动的权利。”(《资本论》第3卷,第496页)从马克思的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对股份制度始终都是充分肯定了它对资本主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最主要的著作,是他毕生研究的成果。《资本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于《资本论》的意义,恩格斯曾经说过:“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69页)  相似文献   

3.
股份公司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资本的私人所有制形式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随着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形式将日益显示出它的更大作用。马克思在论述股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时,指出在资本关系上表现出以下新特点:第一,大大促进了资本的集中。由于股份公司是资本集中的手段,所以,在股份公司存在的情况下,“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93页)  相似文献   

4.
<正>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做了比较详细的考察和研究。这并不是因为他把生产力作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而是因为对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必须结合着生产力进行。他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所必需的限度内,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马克思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资本论〉第一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页)。但是,“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出版问世100周年。马克思于1883年逝世后,按照马克思生前的托付,思格斯全面担负起整理出版《资本论》后两卷的编辑出版任务。恩格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艰苦卓绝的奋斗,《资本论》第三卷于第二卷正式发行9年之后,于1894年出版发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建立了科学的、完整的利润学说,这是他运用从现象到本质、再从本质说明现象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深入研究和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科学成果.总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这一科学成果使《资本论》第三卷成为“光彩夺目的”和“最惊人的”著作‘①…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股份制的论述,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股份制实践的理论概括。但是,它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股份制企业的实践,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马克思对于股份资本,没有集中地专门地论述。有关论述只散见于《资本论》各卷,尤其是第三卷第五篇各章中。综其所述,马克思对股份资本的实践已作出了科学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在回答什么是资本主义所有权时说过,“给资产阶级的所有权下定义不外是把资产阶级生产的全部社会关系描述一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180页)在《资本论》里,马克思就是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来论述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和支配的状况,来说明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同样,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也只有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作一番全面的具体分析才能说清楚。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准确地阐明了马克思的这个方法论。他说:“马克思没有经院式地臆造和‘虚构’种种定义,没有从事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后马克思主义与晚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的对话,误读了晚年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因此,本文在重读晚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关于“股份资本生产方式”向“股份社会主义”“过渡点”系列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后《资本论》时代”生产方式,即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职业—阶级结构变迁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公司发行股票是动员资本,集中资本的一种重要形式。马克思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88—689页)对于股份公司股票的发行,证券交易所是起了积极作用的,因此,证券交易所是一个投资场所。但是大家知道,证券交易所又是一个投机场所,一个“赌场”。股票(证券交易所交易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的认识不统一。多数同志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有的同志认为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这里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看法。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我认为全书三卷的标题就已经表述得很清楚。马克思在第三卷的开头曾经指出:“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接着他又说: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研究的对象。”关于第三卷,马克思说:“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和其他一系列著作中,所论及的市场,一般是指纯粹的市场或完全的市场,而垄断则被看成是一种例外的经济现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所设置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模式,本身就是以纯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纯粹的市场或完全的市场为前提条件的。这是马克思经常运用的一种抽象的理论分析方法。诚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我们在理论上假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是以纯粹的形式展开的。实际上始终只  相似文献   

12.
对《资本论》中两个理论问题的再认识申维辰《资本论》是一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巨著。马克思在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8页,以下凡引本书只注...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卡尔·考茨基没有遵照恩格斯的指示,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编辑成《资本论》第四卷,而另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单独予以出版。他还为《剩余价值学说史》写了一篇“编者序”,并说: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不能算是《资本论》的第四卷,不能算是前三卷的续篇”;而是“与前三卷并行的著作,象第一辑《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相并行一样”。有人十分赞赏考茨基的上述作法和看法,并据此断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不是《资本论》第四卷,不是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中国《资本论》研究会《资本论》创作史组第二次学术讨论会,集中讨论和研究了马克思《资本论》创作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草稿)》。 会议认为,这部《手稿》在《资本论》创作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部《手稿》是马克思《资本论》手稿中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部重要的准备著作。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了全面的彻底的批判,写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批判史”。这就是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的《手稿》部分;《手稿》的其余部分编入《马克  相似文献   

15.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理论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理论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马壮昌,陈晴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末尾,有一段总结性的论述:“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中的劳动力市场理论与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中的劳动力市场理论与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唐德才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突破和发展.马克思《资本论》中有关劳动力市场理论极为丰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章第三节专门论述了“劳动力的买和...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第四卷是政治经济学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的详细的批判史。在《资本论》第四卷中,马克思以论战的形式阐述了在《资本论》理论部分三卷中研究的许多问题。但是,限于理论部分体系的需要,第四卷的一些重要观点在理论部分三卷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有一些重要观点和理论部分三卷分析的角度有点差异。《资本论》第四卷关于生产劳动、精神生产等重要观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科学地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不断导致危机产生的内在矛盾全部揭示了出来。但是,由于经济危机问题的复杂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并没有单独设列篇章加以论述,这种叙述安排导致有学者认为《资本论》中没有整体性的经济危机理论。事实上,在三卷《资本论》的全部理论的展开过程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考察,系统地分析了经济危机产生的现实条件和内在机理。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危机理论像一根红线贯穿《资本论》的整个论述和全部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依然是批判当代 资本主义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研究和创作《资本论》的目的,正如他自己指出的,“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论》第一卷,第11页)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论》彻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由于股份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因此,“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一、马克思关于股份经济思想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对股份经济有过精辟的论述。重温这些论述,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股份制经济不无现实意义。 1.股份制加快了资本的集中速度。马克思指出,由于“股份公司的成立……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93页)在马克思看来,股份公司的出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股份制优化了资本的所有制关系,产生了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