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三次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三次革命许全兴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社会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中国统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此相应,20世纪中国哲学发生了三次...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展望李京文本文是对下个世纪中叶以前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一个预测。研究表明,未来15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8%,到2010年,中国经济的总规模将进入世界各国的前列;其后将全面完成工业化阶段,到下世纪中叶,按经济总规模中国将成为...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回顾与展望苏戎安一、推动20世纪中国百年巨变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历史变革。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梁实秋———评刘炎生的《才子梁实秋》陈咏芹梁实秋是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的风云人物,曾两次受到革命作家的尖锐批判。一次是30年代被鲁迅痛加抨击,被冠之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另一次是40年代革命作家指责他鼓吹文...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看,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公元一世纪后印度文化的传人,主要是印度佛教的传人,它对中国文化发生了很大影响;第H次是从17世纪明朝中叶以后西方文明的传人,开始主要是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传人的西方文明;第三次是“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这三次外来文化的传人中国,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时代的差异以及传人的方式和性质的不同,而在中国产生了不同的作用.这里只想就印度佛教传入的历史过程来看看外来文化与原有文化在接触之后所发生的一些现象,并透过这些现象看看我们能否从中得到某些…  相似文献   

6.
英国圈地运动与自耕农的消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自耕农的消亡不仅仅因为圈地运动,而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的经济淘汰和转化过程,可分三个时期:一是15世纪末至17世纪,圈地主要在牧区进行,自耕农受的影响不大。二是17世纪至 18世纪中叶,自耕农大幅度下降。三是 18世纪中叶至 19世纪 70年代,自耕农消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73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说,即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从精英化经大众化达到普及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精英教育阶段,15%—50%之间大众型高等教育,50%以上为普及型高等教育。所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占应入学的该年龄组总人数的比例。《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规定了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10年达到15%的目标,在中国教育“十五”规划中又将这一…  相似文献   

8.
三个历史漩涡与三次历史超越:20世纪中国的历史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历史漩涡的世纪。对大多数国家而言,20世纪与其说是一个创造历史的世纪,不如说是一个在历史漩涡中痛苦挣扎的世纪。回顾历史,人们看到,中国在20世纪艰难跨过三个历史漩涡,实现三次历史超越。20世纪是中国真正自主创造自己历史的世纪。  相似文献   

9.
论文主要从文化学角度探讨文学典型在东西方现代文学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即被尊崇、被迷信、被“提升”为一种“宗教教义”的文学的也是文化的现象。论文分三个方面论述:一、典型崇拜的发源地:19世纪欧洲;二、典型崇拜的泛化与东渐:东欧与苏联;三、典型崇拜的“东方现象”:20世纪中国的狂热与迷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前进的艰难历程。中国农民第二次创业的三大制约因素有:(一)土地资源紧缺的制约;(二)人口增长,总量庞大的制约;(三)粮食相对不足的制约。中国农民第二次创业的八项方略。  相似文献   

11.
从文献计量学和科研成果评价原理角度审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研究经历了三次浪潮,即20世纪30—40年代的早期现代化探索、70—90年代的经典现代化研究、21世纪初的多学科的现代化研究。根据创新性和影响力大小,三次浪潮的代表应分别以"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等为第一次浪潮代表作;以罗荣渠教授的《现代化新论》、钱乘旦教授的《第一个工业化社会》和孙立平教授的《社会现代化》等为第二次浪潮代表作;以何传启教授及其团队——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第二次现代化丛书》和《中国现代化报告》系列等为第三次浪潮代表作。经典现代化是"以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为基础和导向的现代化"的一种简称,新型现代化(或新现代化)是"以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为基础和导向的现代化"的一种简称。  相似文献   

12.
在21世纪头5年的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中,有三个重要的焦点。一是美国经济平稳发展,它的单极独霸战略遇到障碍,在策略上有所调整;二是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成为一种推动力;三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十分强劲。  相似文献   

13.
刘传霞 《晋阳学刊》2011,(1):129-134
疯癫不是一般医学意义上的疾病,也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实在,而是一种历史话语建构。作为一种文化隐喻和意义符号,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又一次经历巨大转换的20世纪80年代,它再次获得了出场机会和言说权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书写自我和社会的文化符码。它的出场及其话语变迁,与中国知识分子对做为个体的自我在巨大社会权力网络中的地位认知和认同紧密相关,与中国社会现代性进程的推进有关。从某种意义上来看,20世纪80年代文学中的疯癫话语史,就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与社会:一种法学思维模式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的法学理论的构筑需要新的思维框架的支援与支持。西方各国社会现代化、 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形成的国家-社会二分及市民社会理念影响了整个20世纪。20世纪初 叶,中西学术交流肇始,中国法学获得了第一次现代化的机会,一度成为显学,自由、平等、人 权、法治、宪政、民主之说盛极一时。但中国 20世纪特定的历史命运和演进轨迹,并未给中国 法学带来足够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法学的百年徘徊,显然是因未获自身的话语模式和思 维模式所致。今天,法学界对国家-社会二元对立模式及市民社会理论的普遍学理关怀,显 示了中国法学要学术化的强烈本能,也在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法学学术化的路径与可能。  相似文献   

15.
龚育之、张磊、吴正裕、蒋建农、温乐群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的(世纪三伟人)一书,是一部重大题材的精心力作,也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著述。一、选题丞大立意高远如众熟知,世纪三伟人,就是本世纪推动中国三次历史巨变的、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伟人代表了ZO世纪中国革命的三个时期的历史进程。他们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社会的集中体现,并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的民族精神,他们的思想理论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中国和世界人民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  相似文献   

16.
清末立宪思潮是20 世纪初在中国大地兴起的一股强劲的思想潮流。关于立宪,清末思想界作了多方探讨, 其中包括宪政与中国政治发展的关系、宪政诸要素的基本内涵、实行宪政的程序步骤等等。清末立宪思潮是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否定与批判; 是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道路上的一次跨越;它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从重视徐霞客到重视王士性:中国人文科学复兴的一个标志徐建春15世纪末叶和16世纪初期,从西欧开始了大量的远洋航行,其中影响世界史发展的两件大事是:1、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了现在古巴和海地等处;2、1498年达伽马在绕过好望角之后,越过印度...  相似文献   

18.
正当中国的改革开放经过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进入了深层次的、实质性的发展阶段;正当全世界以知识经济蓬勃兴起,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竞争姿态迈向21世纪的前夕,迎来了我们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喜庆日子。江泽民总书记于1998年6月20日专门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题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杭州大学经济学院蒋自强和张旭昆两教授合著的《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西方经济学演化模式研究》一书,在论述体列、研究模式以及理论观点等方面都有创新。西方经济学起源于15世纪的重商主义,迄今已有500年了。西方经济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次重大的变革,即西方经济思想史中被称之为革命和综合.其中公认的革命和综合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所谓“边际革命”;第二次是本世纪30年代的所谓“凯恩斯革命”。第一次综合是19世纪40年代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原理以及对社会哲学的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财政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财政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以前的公共财政理论占主导地位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949年后社会主义条件下财政学发展的新阶段。1949年以前,中国财政学与西方的公共财政学相同,它的发展过程就是西方财政学的引入过程,并不具备特殊的发展特征。而在1949年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中国财政学发生了相当深刻的变化,这一过程也是中国财政学所独有的。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后一个阶段。就此阶段而言,中国财政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分化与综合过程,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的50、60年代;第二次出现在80年代;第三次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