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 在“霍桑《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文中,我着重对此书中最主要的具有多重含义的象征物“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其象征意义,以及这些象征意义与所要表现的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的房子和《红字》中的字母“A”进行了对照。本文主要对《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的其它象征物的象征意义进行探讨,以阐明霍桑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霍桑《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的象征物,其象征意义,以及这些象征意义与所要表现的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七个尖角周的房子》和《红字》中最主要的具有多重含义的象征物“七个尖角阎的房子”及红字“A”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哥特小说源自于18世纪的英国,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等人将这一写作风格发扬光大,使哥特风格带有本土色彩。霍桑的短篇小说《红字》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是典型的哥特小说,故事中的背景描写充分体现了哥特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霍桑的小说《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在世人的眼中不如《红字》那样声名远播,但在霍桑的心中却是一部更具个人心性的小说。它以哥特的黑色传奇式手法演绎了美国社会的罪孽历史,揭示了在19世纪美国早期的社会现实中,既显露有仍处于矛盾状态的新兴思想,更存在急待解决的严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霍桑的小说《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以哥特的黑色传奇式手法演绎了美国早期社会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罪孽历史,揭示了在19世纪美国早期的社会现实中,既显露有仍处于矛盾状态的要求变革和女性主义等新兴思想,更存在急待解决的诸如奴隶制和社会贫困等严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红字》及其序言看霍桑的创作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上半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美国文学进入了浪漫主义的发展时期,霍桑便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强烈的主观色彩。霍桑曾多次宣称他的作品不是“小说”,而是“传奇”。在《七个带尖角阁的房子》序言中,他曾对传奇的概念作了扼要的概括,在《红字》序言中,他对这一文学形式的体裁和写作风格作了详尽的论述。兰·乌斯比在提到《红字》及其序言时说:“《红字》或许是霍桑最受肯定的成就,既然如此,探讨这部小说如何使传奇的概念得以阐明是很有稗益的……(序言)乍看起来它不过…  相似文献   

7.
霍桑与“罗曼司”体裁观念的研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霍桑罗曼司与其文学再现模式、与美国 19世纪中叶的国家政治策略、与美国 19世纪中叶的通俗文学市场的关系问题 ,其次 ,霍桑的文学再现模式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文学市场的深层次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纳撒尼尔·霍桑重新定义了罗曼司这一传统文学体裁,开创性地提出了想象与现实之间的"中间地带"的罗曼司叙事策略,并在其代表作《红字》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故事背景、反常的叙事结构、象征和隐喻手法、模糊化的叙事手法、意象的明暗对立等文学手法,充分实践了其提出的"中间地带"策略,全方位地呈现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文学意境,彰显了作品迷人的审美意蕴。霍桑的罗曼司创作理念,对后世诸多美国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罗曼司体裁的美国本土化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七角楼》创作于1851年,是纳撒尼尔·霍桑最长的一部罗曼司,也是作家本人最喜爱的一部作品,在英美文学批评界享有盛誉。但从目前国内外叙事学层面的研究成果来看,和《红字》相比相差甚远。细读《七角楼》发现,通过采用叙述插话、直接引语、多元人称叙述等叙事策略,以及通过关键词语的重复、关键段落的重复和特定修辞意象的重复等修辞策略,作品展现出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对人性、人生的独特思考,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同时,对塑造人物形象、增强叙事效果、深化作品主题、激发阅读兴趣等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占有》是一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小说。拜厄特在时髦的后现代叙述中保留着对传统的坚持,通过对罗曼司的戏仿表达了自己对两性关系的深刻思考。罗曼司中的女英雄变成小说里的悲剧人物,作者在颂扬女性力量的同时保持着冷静,她没有把两性对立起来,让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寻找一种和谐的两性融合。  相似文献   

11.
苏珊.桑塔格的长篇小说《火山恋人》是一部基于史实、另辟视角创作的罗曼司作品。这部小说的主干情节虽然源自历史,却带有诸多元小说创作元素,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征。本文拟从作者-评论者身份统一,多重灵活变换的叙事视角,及无时性叙述的角度来论证该书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文中通过对欧茨的《布鲁德斯摩传奇》主题与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讨该小说同路易莎.梅.阿尔考特的《小妇人》的互文关系,说明欧茨运用滑稽模仿的后现代创作手法对罗曼司这一创作体裁的吸收与逾越,强调欧茨的女性主义创作视角的重要意义,凸显历史文本中女性缺席和受贬抑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圣经》是基督教经典巨著,在英美流传最广、影响巨大的文学名著,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一颗璀璨明珠。霍桑的不朽之作《红字》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霍桑在《红字》中将《圣经》里的观念和意象(主要是罪,赎罪,背叛,欺骗等)作为其作品的焦点的应用;二是霍桑对圣经典故的巧妙化用。因此,客观、中肯地探寻《圣经》中的典故对欧美作家作品的影响,对于全面、准确把握世界文学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霍桑深受清教、超验主义和神秘哲学的影响,又置身于资本主义飞快发展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他的心理状态处于极度困惑和矛盾之中。文章认为霍桑的矛盾心理在《红字》语言运用中以双重否定的形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试图探讨双重否定的语言形式在《红字》中的文体功能,揭示双重否定的使用和霍桑矛盾心理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双重否定的使用对小说主题理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红字》自1850年发表至今,以其丰富的隐义和微妙的表现手法成为了文坛上永恒的话题。该小说充分诠释了霍桑高超的艺术写作手法——含混性。本文基于燕卜荪《含混七型》的相关知识,从含混的构成、本质以及含混的意图三个方面来分析《红字》中的含混性。从构成来讲,意象象征意义的矛盾性构成了多重选择,导致文本的含混;从本质来讲,含混是霍桑矛盾的宗教思想观的体现;从含混的意图来讲,霍桑借含混的写作手法,批判了清教的虚伪,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的同情和关心,流露出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20世纪兴起的新兴文艺批评手法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分析霍桑小说《红字》中女性角色海丝特·白兰、珠儿以及各种有名无名的妇人.结合19世纪女权主义浪潮的历史语境,本文指出通过霍桑对角色各异、性格鲜明的诸多女性形象的描写,尤其是对海丝特和珠儿前后矛盾对立的描写,揭示了霍桑的《红字》是对女权主义理想的解构.霍桑在作品中仍宣扬和肯定了当时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男权思想,即作品反映了霍桑的男权意识、社会意识和妇女观.  相似文献   

17.
春风邗水怀文汇,明月芜城忆大观。解放初期,在天宁寺西,今西园宾館,原为一道长垣,是清光绪二十七年两淮盐运使程仪洛所筑的围墙,约两百多丈,垣门题额曰:“省耕旧舍”。当时里面是荒芜一片,可这里,曾有过一个“文汇阁”,其中收藏了一部《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等。它是清乾隆时期,有名的“七阁藏书”之一,照今天的说法,那就是清代的扬州图书馆。可惜它时间不长,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后毁于咸丰四年(1780—1854),统共只有七十四个年头的历史,但它还是构成扬州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一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短篇佳作。作为一名笃信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原罪的思想贯穿于霍桑的多数作品之中。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霍桑用圣经原型构建了现代人类在伊甸园中的又一次堕落,同时也折射出霍桑的清教主义宗教观及科学观。  相似文献   

19.
《年轻的布朗先生》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最著名,也是公认的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作为笃信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霍桑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充斥着原罪的观念.在《年轻的布朗先生》中,霍桑描述了两个带有原型意象的世界:神谕的世界和魔怪的世界.通过两个世界的慢慢重叠,霍桑揭示出人性之恶的普遍存在,逐渐唤起了读者心中人人皆有罪的原罪意识.  相似文献   

20.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一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短篇佳作.作为一名笃信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原罪的思想贯穿于霍桑的多数作品之中.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霍桑用圣经原型构建了现代人类在伊甸园中的又一次堕落,同时也折射出霍桑的清教主义宗教观及科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