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的民族问题日益呈现综合性、复杂性的特征,是引发国家及世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国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的研究。而教育,特别是民族观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核心价值构建、各民族和谐发展及根本解决民族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民族观教育,必须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从而保证民族观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本文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路径和方法,强调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蓬勃生机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韩振峰 《兰州学刊》2011,(1):20-22,2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马克恩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有机统一又与时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并自觉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规律作为社会行动规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实践的基本要素-环节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具体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价值指向、根本任务、方法论原则、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性要求、评价主体等内在要素-环节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科学认知。正是党对这一基本规律的科学认识和自觉遵循,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沿着正确方向与时俱进,使党的治国理政实践得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成功展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的系统工程.分析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历史进程、逻辑关系、现实要求三个层面阐述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整体着力,其中全球化语境是战略空间,解答中国现代性问题是重大任务,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持久互动是永恒命题,通过这三条实践路径的协同展开,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课题。回顾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探索,经历了1919-1949年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49-1978年的延伸与准备、1979年至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发展时期。回顾这一曲折前进的历程,将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但是它们究竟统一在哪个哲学范畴?目前学界正是困于没找到开启“三化”整体研究的总钥匙,而使他们对“三化”各自的定位及其相互关系出现较大分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并统一于这个哲学范畴当中.若从认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而时代化是对中国化、大众化的动态补充;正确理解它们的各自的定位及其相互关系,不仅可以澄清一些理论的误区,而且对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与时代、与人民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灵魂,统摄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结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等貌似相同的命题区分开来,明确它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并由此弄清和把握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是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给思政课带来新的契机,同时思政课面临不断更新知识、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挑战。顺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思政课要在教材编写上推陈出新、思想认识上直面问题、教学手段上改进教风、师资队伍上加大投入,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空间很大,问题很多,任务很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使其变成群众的精神和物质力量。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弄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既要防止有人借错解和歪曲马克思主义为私有化提供理论支持,又要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僵化观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越来越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彰显出巨大的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命运,有着深厚的政治哲学意蕴.因此,必须深入探究其实质与政治文化价值,总结其客观规律与历史经验,进而给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逻辑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是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客观依据,中国化是时代化的理论总结;大众化是时代化内在要求,时代化是大众化的内在活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理论必须联系时代,理论必须联系群众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中国的表现形态的科学总结,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有机统一又与时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1](P3)这里的"实境"就是其所处的具体实际、时代特征和群众实践.可以说,李大钊虽未使用过"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简称"三化")的字眼,但从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便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历史底蕴,其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启示现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命题后,学术界又重新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但目前的这一研究,仍存在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德祥 《学术论坛》2012,35(4):35-40
自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以来,马克思主义"三化"究竟是包含关系还是并列关系的争论持续不断。判断马克思主义"三化"关系的前提与基础是深刻理解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澄清马克思主义"三化"关系真相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大众化之间存在包含关系,狭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大众化之间存在并列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本质上是党的意识形态的创新和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属于意识层面的上层建筑,必须依据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作用的发挥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基础和前提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作用的发挥还取决于党的意识形态观是否科学,即中国共产党是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在我党历史上,艾思奇同志是最早的先行者之一。本文从新的角度全面分析和论述了艾思奇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时代与理论背景、主要贡献及其心路历程,揭示了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经历了从“一化”到“两化”再到“三化”的历史演进.其中,时代主题转换与世界形势变化是党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时代依据,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是党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现实依据,“三位一体”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认识的最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