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成都市针对步入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后人口形势呈现出的复杂局面,在人口计生宣教工作思路上紧密围绕全市"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大局,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以打造新型人口文化、转变婚育观念为重点,以发展家庭人口文化为抓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紧密结合群众需求,始终坚持务实创新,实现了"思想倡导转观念,区域发展有特色,载体建设上档次,创新工作出亮点",为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家庭和谐幸福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自2010年9月成都市被确定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第四阶段示范市以来,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平和县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群众婚育观念落后,制约了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2005年以来,该县党委、政府紧紧抓住省"新型生育文化示范基地"创建单位的有利契机,立足本县实际,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和服务手段,不断增强新型生育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从而把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根植于群众之中。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丰县顺河镇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服务,推动全镇人口计生工作和谐发展。宣传造势,倡导婚育新风。采取多种形式,传播新型生育文化,引导广大育龄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利用广播和政务公开栏,为广大育龄群众定期发布人口计生知识和致富信息。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龙海市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弘扬生育文明、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立足点,积极把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融人新农村文化建设之中,逐步构建“大联合、创特色、出精品”的宣传格局,促进了人口计生事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靖安县人口计生委在全县76个村开展"生育文明进乡村"行动,优化人口计生户外宣传环境,加强生育文明宣传,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引导群众转变生育观念,树立婚育新风尚,做新型农民,建幸福家庭。一是优化人口计生户外宣传环境。  相似文献   

6.
广西灌阳县黄关镇为培育群众的新型生育观念、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解决农村人口问题,采取"三结合"方式,着力弘扬生育文化,促进计生工作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型生育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生育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人口计生部门结合自身实际贯彻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计生的具体行动。生育文化和生育文明的建设和形成,必将有力地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整体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形成,也必将有力地促进和推动“平安泰州”的打造进程。  相似文献   

8.
人口文化建设,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对于引领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自贡市人口计生部门紧紧抓住"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托"五个自贡"建设,进一步加强了人口文化阵地建设,结合全市新农村新社区建设规划,整合、依托和利用现有的计生技术服务站(室)、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乐"打造了一批人口文化中心、人口文化站、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农家乐,把人口文化有效融入到了人们的生育、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浓郁的人口文化宣传氛围,有效促进了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多元,文化需求更加多样,舆论环境更加复杂,人口文化阵地建设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仍存在一些差距,基于此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成阳市把建设"新型家庭人口文化"作为提高人的素质,关注入的自身生产、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文化力",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发展新思路,促进了家庭的发展,助推了社会的和谐进步。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的尝试与探索(一)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初具规模咸阳作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第三、第四阶段的示范市,  相似文献   

10.
海淀区位于北京西北部,辖22个街道7个镇,是北京城市功能拓展区,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十二五"末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民生建设。作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区,为落实"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的要求,按照国家、北京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的工作部署,海淀区通过全面启动幸福家庭创建工作,大力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切实促进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全力推进"文明倡导、宝贝计划、青春健康、健康生育、生育关怀、心灵家园"六大惠民工程,着力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积极促进家庭的和谐幸福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1.
长期的实践充分证明,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根本出路在于转变长期积淀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传统生育观念,而观念变革必须植根于基层丰富多彩的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文化的力量无穷,但文化力量的发挥远非一日之功。近年来,湖北省立足于民生改善,立足于家庭发展,坚定不移地开展生育文明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激发人口文化的活力,培植生育文明的理念,塑造现代生育文明。文化的力量,正悄然地消融着传统观念的坚冰,消蚀着人们灵魂深处传统思想的"硬石"。  相似文献   

12.
宁夏回族自治区积极推进回族穆斯林人口文化发展,努力将新型婚育文化与优秀的地域民族宗教文化巧妙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鲜明的回族穆斯林人口文化传播体系,促进了回族群众婚育观念转变,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营造出团结、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民族地区人口文化传播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临城县积极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进一步转变计生队伍工作理念,建立健全优质计生服务机制,倾力打造计生"名片",着力发挥人口计生工作品牌效应。创新形式,打造"新型"生育文化品牌。结合本县"(?)河"文化底蕴,创新人口文化建设载体,大力开展新型生育文化园、大院、长廊等建设,在重点区域乡镇建设有特色婚育广场、婚育街道、婚育景点,以人口生育文化的感召力引导群众转变生育观念。目前已建成24个新型人口文化示范点,其中1个县级人口文化园、8个乡级人口文化大院、15个村级人口文化长廊。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人口计生委高度重视新型生育文化工程建设,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活动品牌,引导全区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营造良好的新型生育文化氛围。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工程建设抓好基层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高度重视发挥“人口文化大院”的惠民服务作用,成为人口计生工作“六大新阵地”,有效促进了农村群众转变传统生育观念、树立起新型生育文化。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传播生育文明、构建和谐计生"这一主线,推出了"国策关怀"促进计划,落实"强基、丝雨、阳光、易得"四大工程,为海淀区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湖北省枣阳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以"阳光计生"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健康良性发展。以阳光宣传转变群众观念打造国策"风景线"。按照固定醒目、图文并茂、整洁美观、注重实效的要求,在"316国道"建立了人口文化长廊;在市区"书院街"制作了精美的宣传灯箱50个、宣传橱窗5处,打造了宣传一条街;在全市交通主干道设立巨幅宣传牌23个,建成了城乡之间无缝接合的宣传通道。在市镇计划生育服务站统一安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人口生育文化和健康知识,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时代特色,让群众在温馨的氛围中自觉转变生育观念。创建国策"农家院"。结合"洗脸工程",采取示范引导、外出借鉴先进经验、考核验收等方式积极推进村级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力求突出艺术性和欣赏性,增强宣传时效性和针对性。目前全市已建立村级星级人口文化大院28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东省新泰市始终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以落实国策、服务群众为目的,注重发挥宣传教育的先导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完善载体,丰富内容,借助现代化手段,全方位、立体式开展活动,逐步形成了保障有"三高"、工作创"三新"、活动重"三实"的"三三三"工作模式,积极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促进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和谐有序发展,为"争当科学排头兵,建设幸福和谐新新泰"、实现广大群众的幸福梦想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迁安市不断探索人口计生工作新思路,以"五人户"为主要内容,开展"新家庭人口文化"创建活动,把人口计生工作融入到文化建设之中。人口文化入户,促进家庭和谐美满。以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家庭和谐为目标,开展以"好母亲好媳妇、文明家庭、科学建家、尊老敬老、女性素质"为主要内容的评比、创建、讲堂、演讲比赛、知识培训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人口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以"倡导婚育文明,构建和谐家庭"为主线,开展十大主题宣教活动,加强和完善四大体系建设,提出了六项保障措施,形成"11046"的新时期宣教工作的新思路,推动北京市人口计生宣教工作发展,逐步形成纵向深人、横向突破、纵横交织的宣教工作新格局。抓务实促创新四大体系建设结硕果"十一五"期间,人口文化宣传教育重点围绕四大体系建设务实地开展活动。在媒体体系建设中,开辟首都主流媒体新阵地。以《北京日报》健康版、《京郊日报》和谐人家版、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生命生育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