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在民族矛盾尖锐激烈的南宋时期,涌现了中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一位是岳飞,一位是文天祥。两人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身份和经历颇为不同,岳飞是武将,主要活动在南宋初期,最后为内奸所害,文天祥是文臣,生活于南宋后期直到亡国,最后为外敌所杀。但两人也有一些共同点,即自己的国家处于敌人的蹂躏之下,人民遭受苦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传诵后世,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发后人的爱国主义思想,等等。近年来,中国史学界对于岳飞的研究较前深入了一大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对于文天祥的研究还欠深入和系统。不久前, 相似文献
2.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这原是写好鲁迅传记的最根本的态度;可是,一九七六年四月在上海出版的、署名“石一歌”的一部《鲁迅传》(上),却与此背道而驰,对一系列历史资料——从鲁迅本事到时代背景以及有关人物,许多地方都采取了极不严肃的态度。无中生有,任意编造,这是《鲁迅传》对待史料的一个非常严重的恶劣倾向。试看关于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看了关于日俄战争纪录片之后的反应的一段描写:鲁迅先“躺在教 相似文献
3.
在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诞辰100周年之际,一部真实、厚重、可读性强的<赵一曼传>出版了.赵一曼的生前战友、黑龙江省老领导韩光同志为这部传记题写书名、作序并题词.这是作者用心写就的一部英雄正传,又是"一曼情结"铸成的一部深情信史.作者以深婉细腻的女性笔触凸现出赵一曼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侧重展示出赵一曼崇高壮举的心灵依据,这正是作者"在有限的资料和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再向前迈进一步"的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华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积极支持祖国的革命和经济建设。其中一些人白手起家,由身无分文的传统农民变成具有现代意识的资本家。印尼侨商黄奕住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这种由穷到富的奋斗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应是近代经济史和华侨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在国内外学术界,一般地概述华侨经历的多,详细地记述典型人物由穷到富具体经历的传记却很少。新近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黄奕住传》(赵德馨著,1998年11月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该书共有12章、31万字,深刻展现了传主从一个贫穷的剃头匠到拥有钞…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和叙事结构三方面对《呼河传》进行了剖析,阐述了这部小说叙述模式的基本特征及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7.
享有叙事之最的《左传》已经呈现出传记文学的基本形态,它的叙述策略,如征引、评点以及对人物的外视角透视等,都为后世传记文学所继承和发展。正是由于《左传》所作的开拓性贡献,中国古典传记才形成了与西方传统传记迥然不同的叙述特征。 相似文献
8.
《红高粱》中的"我爷爷"、"我奶奶"标志着莫言小说叙述视角的创新:一方面,叙述声音与叙述眼光不再统一于叙述者,而是由故事外的"我"提供叙述声音进行历史想象,故事内人物"我父亲"从亲历者角度回忆历史,这既对先辈传奇人生及其意义做出了不同的经验处理,又让抗日故事与爱情故事交错展开,凸显先辈的旺盛生命力;另一方面,叙述者"我"的现实与叙述焦点"爷爷"、"奶奶"的历史拼贴在一起,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相互交错,建构了现实与历史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评《大地足印──朱自清传记》曹惠民,张涛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姜建的《大地足印──朱自清传记》(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真实地展示了朱自清的人生轨迹、思想脉络和情感流变。作者能够秉持学术公心,给朱自清以恰如其分的学术评价和历史定位。该著文学... 相似文献
10.
11.
在近几年的鲁迅研究界,李新宇的文章特别引人注目.我虽然并不研究鲁迅,却也常常关注鲁迅研究的情况,对于李先生的文章,几乎每见必读.所以,看到新出版的<鲁迅的选择>,感觉并不陌生.这本专著集中论述的是知识分子话语、人学思想和启蒙道路等问题.毫无疑问,这都是涉及中国知识分子自身的发展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问题.李新宇先生的见解是富于启示性的,常常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他通过对鲁迅的解读,事实上在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定位.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小说,甫一出世,就震惊了文坛。它断言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人吃人的历史,这一观念很快就成为了几乎所有进步知识分子的共识,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肯定其固有的思想价值。然而,颇耐人寻味的是,这么尖锐犀利的观点却是出自"狂人"之口。 相似文献
13.
李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108-封三
俞兆平的《写实与浪漫》,选择了“现代性”这个视角,抓住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实与浪漫这两个主要思潮加以论述。全书的核心论点是:写实主义能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取得主导地位,是因其符合科学主义在“五四”时期的泛化;浪漫主义在科学主义泛化的语境中只剩下抒情主义,不同于西方批判现代性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4.
王朝荷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Z1)
一、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 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是这篇作品的主要叙述视角.这样的证据比比皆是:"那时候,大概是十五年前的时候,我们不知别处如何装扮一个女子"[1],"有一年冬天,刚过了年,翠姨就来到了我家."[2]……尽管有时转换为第一人称内视角,有时有全知视角的越界现象,但即使在最后非常明显地转换为全知视角时,作者也没有忘记掩饰一下"都是由哥哥或母亲讲给我听的". 相似文献
15.
《阿Q正传》《呼兰河传》是鲁迅、萧红以自己家乡承载启蒙主义创作主旨的代表性作品,一个为人作传,一个为城作传,两者都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时间桎梏,创建了格式特别的时空形式,成就了它们“历史存在的位置”。在《阿Q正传》《呼兰河传》的空间设置比较中可以看出,萧红对鲁迅传统的继承,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她不仅以鲁迅的艺术表现方式继承了“改造民族灵魂”的“未完成的事业”,还从精神上领悟了鲁迅“创造小说新形式”的真谛,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艺术个性、对空间观念的独特理解、女性丰富细腻的情感和东北地域文化特质,创造了全新的以空间为主角、以空间展开结构全篇的小说形式,完成对鲁迅传统的创新与发展,形成小说创作中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16.
现代小说以其形式的纷繁丰富了小说这一文学领域,叙述在讲究技巧的现代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试图通过小说家对于叙述的选择,证明叙述语言在不同时代所具有的审美关注,并就舍伍德·安德森《林中死亡》分析了叙述语言的隐喻性及其叙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初唐小说《补江总白猿传》的写作动机,自宋代以来,几乎众口一辞,都认为乃时人为诽谤欧阳询而作。有的还把它与后来的《周秦行纪》视同一类作品,说:“唐时风气,往往心所不慊,辄托文字以相诟,如本《传》及《周秦行纪》皆是已”。(汪辟疆:《唐人小说·补江总白猿传》附识)甚至明智如鲁迅,也认为:“是知假小说以施诬蔑之风,其由来亦颇古矣”。(《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这简直就是把它当作攻击小说的始作俑者了。如果确是这样的话,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篇小说了。笔者不同意此说,故不得不予一辨。 相似文献
18.
林贤治的《人间鲁迅》是由三部组成的鲁迅传记巨著。第一部《探索者》出版于1986年9月,第二部《爱与复仇》出版于1989年1月,最后一部《横站的士兵》出版于1990年5月。此书共77万字,是迄今为止最长的鲁迅传记。关于写这部传记的动机,作者在全书的引言作了这样的表白: “对于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由文字本身表达无遗了。世间的纪念物,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些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如果它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膜拜,那么毋宁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万平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2)
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1936年以后长期侨居美国,为向西方国家读者宣传中国民族文化作了不懈同努力。他用英文写作的《苏东坡传》,就是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此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动笔,1947年完稿,由纽约约翰·黛公司,伦敦威廉海涅曼公司先后出版。此书原文为“TheGayGenius:TheLifeandTimesofSuTangpo”,似可直译为《心旷神始才智卓越的人物──苏东坡的生活和时代》,70年代台湾出版朱碧云、张振玉两种译本,均译为《苏东坡传》。本文以下简称《苏传》。林语堂为苏东坡写传的念头,据他自己说:“已经存在心中有年”。1936年他… 相似文献
20.
继《鲁迅传》之后,吴中杰教授又推出了他鲁迅研究系列的另一部力作《鲁迅的抬棺人——鲁迅后传》.读完这部40余万字的厚重著作,我们感到一种令人震撼、甚至回肠荡气的沉重.这些鲁迅抬棺人无一例外的悲剧命运使人不由得发出这样沉痛的感叹和揪心的追问:捍卫和弘扬鲁迅先生开创的文学传统之路为什么如此艰难、如此荆棘丛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