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文化决定着人的行为,今天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归根到底就是文化的危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既需要通过法制的约束、政府职能的转变、科技的进步等手段,还需要充分利用与伦理道德相关的文化机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可持续发展文化的核心是道德伦理观和价值观的变革,包括自然观、发展观、科技观和消费观直到整个世界观的转变,这种观念的转变将是根本的、深刻的,它将带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农业科技革命的内涵和特点及其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出了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挑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农业科技革命的內涵和特点及其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出了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挑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浅谈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球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建筑是最主要的资源消耗者和环境污染者。通过对环境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实现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应从政策法规、行政监管、技术创新、设计师、开发商、施工企业、使用者等几方面共同努力,创建富有生命的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最重要的发展理论之一。它在我国的三大实现原则是全面性、全球性和生态性原则 ,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教育、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寻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人的现代化的实现途径王格芳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的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到行为都变为现代化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以真正...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标志着我党从注重物的增长向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的转变,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实现途径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新前  李晖 《天府新论》1996,(5):3-7,18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实现途径及措施王新前,李晖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及理论渊源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慨念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世界环境大会正式提出来的。1984年10月联合国环培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从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财富结构的变化,担保交易不再单单倚重不动产,动产担保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动产担保功能的充分发挥,与动产担保物权的实现密切相关.权利实现成本的高低决定着动产担保在市场交易中的实际效用,而动产担保物权实现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现权利付出成本的多寡.公力救济途径能够为当事人提供较为准确的成本预期然过程冗长、成本较高;而私力救济具有快捷、便利之特性但可能引发新的纠纷.故只有对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途径进行合理配置,方能达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动产担保交易效率之目标.  相似文献   

10.
科技革命与世界现代化——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方向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传启 《江海学刊》2012,(1):98-104
在过去五个世纪里,世界上大致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第一次是近代物理学诞生,第二次是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第三次是电力和运输革命,第四次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革命,第五次是电子和信息革命。它们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前四次浪潮,包括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目前第六次科技革命正向我们走来,它将推动世界现代化的第五次浪潮。第六次科技革命将是一次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将主要发生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交叉结合部,将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叉融合,但也将带来伦理挑战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丛春荣 《理论界》2003,(3):15-16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发展要有新思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并且又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这就为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客观基础。即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有利的条件。可以说,在整个社会经济运…  相似文献   

12.
论贫困地区以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谢召李同山邓小平同志指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①对于贫困地区来说,要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就更需要充分发挥科学...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是修正还是革命的争议对新制度经济学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从经济学是选择的理论还是交换的理论的罗宾斯-布坎南经济学定义之争中,我们可以梳理出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或硬核的四大方面,即新古典经济学是选择的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资源配置理论,新古典经济学以孤立个人主义为基本方法论,新古典经济学以均衡分析和最优化理论为基础。这就为判断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是修正还是革命提供了判断依据。混合模式的内在缺陷使新制度经济学不可能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下得到真正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将历史和制度纳入分析当中,从而部分回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并与布坎南定义的交换的理论保持了一致。因此,新制度经济学需要树立自觉的革命意识,在交换的理论框架下完成统一,以形成强有力的思想体系。宪政经济学是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最后归宿。  相似文献   

14.
(一)邓小平同志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起,就倡导科技兴农。他强调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最关键的是发展科学技术。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改革开放勋年来科学技术的普及对发展贡献型农业,其功是有目共睹的,农业科技人员就是一支默默无闻的兴农大军。从1985年开始,农业科研和推广体制进行某些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一是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面向经济、面向市场的观念有所增强。不仅农业…  相似文献   

15.
<正> 当代世界有两股最强大的潮流: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这两大潮流及其相互关系,可以说就抓住了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或本质,这对于我们搞好以科学技术现代化为关键的四化建设,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开放、改革的基本国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的解放问题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思想纲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宣言》所标志的人类史上崭新的社会历史观的诞生,有其深广的哲学基础。这个基础是因马克思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空前伟大革命而获得的。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就必须首先弄清马克思怎样实现了哲学革命以及这个革命的实质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无疑是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冀图为解决这个任务作一些很不成熟的最初探索,以期引起争鸣和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同历来大多数研究者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前后矛盾性上去把握和论述马克思进行的哲学革命过程的方法不同,本文认为:马克思所进行的哲学革命过程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具有整体性和内在统一性的过程。因此,不但要如过去一样从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的内在矛盾性上去把握这个过程,还必须注意这个过程的内在统一性;只有把这个过程看作整体思想统一中的矛盾发展过程,才能对这个过程获得真正科学的认识。通过学习马克思在实现哲学革命时期的一系列著作,可以看到,在这个时期,马克思的思想中存在着一条贯穿始终的指导原则,这个原则既是马克思整体思想发展中实现质的转化的桥梁;也是促使这个过程不断实现、不断发展到更高水平的内在动力;更是在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具有纲领的性质。这个纲领就是人的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艳华 《东岳论丛》2005,26(2):195-197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的可持续发展 ,人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据、出发点和归宿。人的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方面 ,其一是作为整体人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其二是作为个体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个体的人的可持续发展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认为当一个社员就是种田吃饭,队长派我干活,我光问工分多少,看划不划得来;再问和哪些人一伙,看合不合得来;还问活路要求,看累不累。在党支部的教育和帮助下,我带着这个问题反复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为人民服务》。毛主席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想,我不正是这个队伍解放的吗?在解放前,父亲给地主做长工,婆婆和妈妈讨米,先后四次被地主逼迫搬家。现  相似文献   

19.
改良与革命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革命与改良究竟哪种好,在一个国家内部变革中,是采取革命的方式还是改良的方式,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现实国情。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从民族资产阶级分裂出来的改良派和革命派,在挽救民族危亡中的改良与革命之争,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传统哲学的哲学观是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的哲学观。这种哲学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从哲学的"一般本质"出发去解释各种特殊形态的、现实存在的哲学。马克思的哲学观是从现实的历史条件出发去解释哲学,是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哲学终结论"实质上是"形而上学终结论",它要终结的不是所有哲学,而只是作为形而上学的那种特殊哲学。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哲学仅仅具有"解释世界"的功能,因而那些哲学家们只知道解释世界;马克思创立了一种以改变世界为宗旨的新哲学,也同时提出了一种以改变世界为宗旨的新哲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