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重言词词义有何特点,词义与字义关系如何,应该怎样去学习和掌握重言词词义,这是研究重言词词义所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诗经》重言词词义进行了一次调查.(一)、《诗经》重言词的意义特点.重言词词义特点,综合所见到的资料的看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1、它是状态形容词,用于摹形、摹声,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2、它是一种模糊语言单位,含义朦胧,难以具体指说;3、意念上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定的描摹对象.第一点,第二点大家看法一致.第三点有人提出了一种相反的看法.认为在《诗经》中,一个重言词可以和许多性质与范围都不相同的事物搭配起来,用途最广泛.这种说法是不符合《诗经》重言词的使用实际的.  相似文献   

2.
一种语言的词汇是否丰富优美,不仅要看它的词的数量多少,主要的还要看它的词义是否能够精确地形象地反映被人们已经认识了的事物,是否能够用来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词的语音形式是否协调整齐、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在这方面,汉语词汇深能赢得世人赞誉。正如苏联著名汉学家康拉德所评价的:“这种非常发达的词汇和语法构造使汉语能够表达出达到最高阶段的人民的任何意思。”正因为汉语词汇有这样的表现力,所以它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尔基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词的准确、明晰和动听。”本文拟从美学欣赏的角度对汉语词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名词》遵循现代联绵字理论解释"联绵词",却举不出当其说的例词,说明广泛流行的现代联绵字理论脱离汉语实际。并且,该书解释"联绵词"前后分歧过多,也表明现代联绵字理论没有可靠的语言基础。《语言学名词》解释"联绵词"和所有信守现代联绵字理论的著作一样,以其彻底失败证明长期盛行的现代联绵字理论其实是汉语研究者的陷阱。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诗经》衍音联绵词的考察,文章分析了衍音联绵词的两种产生方式——变形重叠和语音羡余。变形重叠能使衍音联绵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有别于原单音节词,语音羡余则否。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联绵词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领域。一个是注重概念、性质的整体研究,一个是进行具体的个案辨析。前者,从理论到理论,容易流于形而上的虚无;后者,不仅零打碎敲、挂一漏万,而且常常是从词源学的角度以古论今。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常常又是互相剥离,造成研究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对于现代联绵词族群特征,仍然没有获得一个具体而清晰的整体印象。现选取反映现代汉语词汇概貌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将其所收录的联绵词为对象,从用字特征、语音构成、词义特点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联绵词作一全面而系统的考察。采用计量分析法,从用字特征、语音构成、词义特点等方面全面而系统地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收录的595个联绵词,廓清现代联绵词从形式到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鲜明地显现出现代联绵词族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不仅以其朴素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生动自然的比兴技巧以及重章叠句的民歌特点,影响两千多年来的文学创作,而且在语言运用上也独具风格。王力先生认为,“《诗经》……反映了周初到春秋中叶文学语言的真实面貌,具有丰富的词汇”。在词汇方面,它除了吸收数目可观的双声、叠韵等联绵词外,还运用了大量叠音词。在三百零五篇中,就有一百零五篇运用了叠音词,总数约三百五十个,出现达六百五十次左右。仅《小雅·出车》一篇,就用了“悄悄’、“彭彭”、“央央”、“赫赫”等十二个不重复的叠音词。这种现象对后世叠音词的发展和运用都有着重要影  相似文献   

7.
大量使用叠音模糊词是《诗经》语言的显著特点,这一奇特的语言现象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以模糊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语用学的角度,根据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考察《诗经》叠音模糊词的成因,认为叠音模糊词的产生是满足民歌音节的要求和表达绘声的需要,同时也是汉语词汇系统内在的发展规律使然。  相似文献   

8.
重言词又叫叠韵词、叠字词、复词,是由重叠单字组成的词。它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应用,形成了汉语言史上较多运用重言词的一个最早的高峰。此种语言形式以摹写事物之情状和声音为特征,修辞学上叫做“摹状”。这里准备就如何从语法学的角度认识十五国风中出现了二百一十五次的一百六十九个重言词的性质、特点及其在诗篇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论《尚书》重言词中的语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言词是汉语词汇复音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形式。本文通过对源头文献《尚书》重言词内部的语义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探求其联系,以期为汉语重言词的研究提供早期语料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州话口语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词。这些古语词除了单音词或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起来的复合词之外,还有两个音素不同的音节组合成的联绵词。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而成的单纯词。根据两个音节异同的情况不同,一般分为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非双声叠韵联绵词和双声兼叠韵联绵词四类,其中以叠韵的为多。文章主要讨论广州话口语中留存的古汉语叠韵词。这些词语都曾是当年的口语词,后来才逐渐地走向消退,但是却留存在方言里,世代相传,并在广州话的口语中找到了“言证”,表明粤方言是从汉语分化出来的一支方言。虽然在长期的语言运用中,这些词语并非一成不变地沿用下来,其音义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但却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有一部分双音节词(其实是词组),古人称为“联绵字”,现在又叫做“联绵词”。从语音上来看,这一部分双音节词往往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马真同志在《先秦复音词初探》(连载于《北京大学学报》一九八零年第五期、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一文中提到“音变造词”说,他认为:“既然可以采取音节重叠的方式来造词,自然也可以采取在音节重叠的基础上改变其中一个音节的声母或韵母的方式(即部分重叠)来造词,先秦汉语中的迭音词,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就都是这种音变造词方式在双音词中的推广。……由音节重迭到音节的部分重迭,再进一步就是任意音节的组合(非双声迭韵的联绵字),这是用音变造词方式构成复音词的最后一步。”什么是汉语中的“词”,“词”是怎样构成的,本文不准备涉及这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现在仅就汉语中部分双声联绵诃的构成问题提出一点极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叹词、拟声词、外来词和联绵词专用字进行了统计分析。这四种词的记写是汉字不便使用的领域之一,在文本中可用汉语拼音来代替或注音。  相似文献   

13.
联绵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绵词是汉语词汇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本文在综合前贤时哲对联绵词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其研究状况,分析语言学界对联绵词的分类情况,并归纳出界定联绵词的标准。同时就语法学、词汇学界对联绵词的研究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文学史就是从《诗经》开讲的;同样,研究汉语发展史,也是从《诗经》开始的。汉语古音的研究,主要的材料是《诗经》和谐声字。在语言方面,《诗经》创造的写景状物、抒情、颂扬、讽刺等语言已达到较高的境地,并且创造了丰富的形容词。在修辞上,《诗经》开创了赋、比、兴手法(?)在语法上创造了许多语气词(?)我们可以从《诗  相似文献   

15.
所谓联绵词 ,是由两字联绵起来 ,成为一个声音组织 ,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的双音节单纯词。它不能分析为两个词素。简言之 ,它具有语音的连贯性、语义的不可分释性和构词的单纯性。单音节词占主导地位 ,这是古代汉语的实际。突破这一实际 ,为汉语带来新的转机的是双音节词的出现。联绵词就是较早出现的双音节词中的一种。然而历时几千年 ,同是双音节词中的复合词蓬蓬勃勃地发展 ,一跃而居于汉语词汇的主导地位 ,而联绵词虽发端较早 ,却始终处于陪衬地位 ,原因何在 ?究其根源 ,是因其与生俱有的局限性所致。与双音节复合词相比 ,联绵词自身…  相似文献   

16.
英语重叠词和汉语联绵词在各自的语言中均占据着较大的部分。在对比研究英语重叠词与汉语的联绵词时,以两类词的形态、语音、语义、象似性为切入点,可以深入探讨两类词的形成理据,并可由此对它们的认知理据和认知模式等机制进行比较,从而能深化其各自的研究,并揭示出人类语言的某些共性。  相似文献   

17.
所谓联绵词 ,是由两字联绵起来 ,成为一个声音组织 ,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的双音节单纯词。它不能分析为两个词素。简言之 ,它具有语音的连贯性、语义的不可分释性和构词的单纯性。单音节词占主导地位 ,这是古代汉语的实际。突破这一实际 ,为汉语带来新的转机的是双音节词的出现。联绵词就是较早出现的双音节词中的一种。然而历时几千年 ,同是双音节词中的复合词蓬蓬勃勃地发展 ,一跃而居于汉语词汇的主导地位 ,而联绵词虽发端较早 ,却始终处于陪衬地位 ,原因何在 ?究其根源 ,是因其与生俱有的局限性所致。与双音节复合词相比 ,联绵词自身…  相似文献   

18.
汉藏语系语言普遍具有四音格词。汉语中四音格联绵词也极其丰富,但学界多将研究集中在双音节联绵词上,对语音造词方式产生的四音格联绵词却关注较少。我们以汉赋作为关注点,发现在汉赋中存在丰富的四音格联绵词,通过对这些四音格联绵词语音的分析,发现它们在语音上存在着整齐的语音模式,对其语音模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与归纳。  相似文献   

19.
联绵词并不是汉语特有的现象,无论表层还是深层,它与英语重叠词存在惊人的相似点。这些相似点是由重叠动因促成的,而重叠动因是一组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原则和规则。表层分析比较重叠的语音、形态、语义、文字理据,深层分析比较文化、审美和认知理据。象似性分析解释了英语重叠词和汉语联绵词家族相似性的根本机制。句法上的重叠偏爱可能是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分水岭。对重叠词和联绵词的比较深化了各自的研究并揭示了人类语言的某些共性。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中使用的联绵词比较多。根据联绵词的语音特点和使用情况,可以把《庄子》中的联绵词分为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和非双声叠韵联绵词三类。研究发现,《庄子》中联绵词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