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湖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时值千山漫烂,百川碧透,大地丰收的深秋,欣闻贵研究会同仁欢聚于涟水之滨,举行97年学术研讨会。我代表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贵研究会在卜庆华理事长的领导下,各方面的工作都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特别是在编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尤为突出的成就,在全国学报界占有重要地位,很有影响。这是令人鼓舞的,也是值得珍惜和发扬的。我曾在一本书的序言中说过,学术研究是学术团体的“生存之本”。贵研究会之所以越来越有影响力,之所以越办越兴旺,其关键就在于狠抓了这个“…  相似文献   

2.
《韶关学院学报》“岭南文化研究”栏目建设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从学报草创之初,学报就一直在探索如何办出特色,学报载文不断加大地方历史文化等方面内容的比重。1988年以后专门开设了“粤北文史研究”、“客家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书刊少不了目录,因为它是“书刊上列出的篇章名目”(多放在正文前)。学报也是如此。每家学报正文前都有一页目录,以利于读者查找、选读有关文章。有的又将目录按内容性质归类,划分为若干部分,这就是“栏”了。有的还给每个“栏”又取一个“目”,这就叫“栏目”了。在栏目中,除了一些基本的常用的栏目之外,有时还针对某一专题研究开辟专门的栏目,这就是“专栏”。全国教育学院学报数以百计,栏目、专栏的开辟也各不相同。研究教育学院学报栏目设置的有关情况,探讨有关问题,对我们进一步办好学报也是很有意义的。笔者愿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文革”前的山东大学文科学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大学学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在推动山东大学科研和教学、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研究方面曾起到过积极作用。十年“文革”期间,学报被迫停刊。几经周折之后,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于1987年9月复刊出版,向国内外发行,内容和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复刊后的山东大学学报将发挥繁荣学术研究、培养科研人才、促进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由于种种原因,“文革”前的山东大学学报之沿革已为今人所生疏,但笔者以为这方面的探讨对当前的高校学报史和高校学报编辑学研究都会有所禅益。  相似文献   

5.
刘会山同志《<郑伯克段于鄢>》解歧》一文(载《山西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以下简称“刘文”),批评肖泰劳、马麦贞老师和我合写的《古代汉语教学札记》(载《山西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以下简称“肖文”)中关于“郑伯克段于鄢”部分的注释,认为八条注释中有七条都解释错了。我们仔细地读了刘会山同志的这篇文章,觉得有必要提出再商榷。受肖、马两师之托,我执笔来答复刘文的批评。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看法认为,编辑是没有什么专业的,尽管看来他们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了解一点,但终究与“专家”、“学者”相去甚远。即使在有时不得不为他们排定名分的情况下,也只能凑合着冠以:“杂家”之称。因此,编辑是学无专长的“杂家”,这似乎已成了一般世人的定论。近年来,在出版界有关于“杂家”抑或是“专家”的讨论,并且,很自然地波及高校学报界并引起共鸣。学报编辑应不应该学者化?能不能学者化?如何学者化?论者见仁见智,各抒已见。我们认为,这种讨论,关乎学报编辑自身素质学养的提高充实,关乎学报质量的高低优劣,关乎今后高校学报事业的发展繁荣,实有进一步深入探讨之必要,因此,本文就“学报编辑学者化”的问题试谈个人的粗浅看法。学报是否应该学者化?回答是肯定的。“从提高学报的学术性和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有朋友告诉我说:这些天网络媒体正在热炒高校学报,只要把“学报”和“垃圾”两个词输进去检索,就会出来很多东西,其中有不少负面议论。若果真如此,窃以为过矣!一所高校的学报,是这所高校的一张名片。学报对于推动高校的学科建设、培养年轻学者、深化科学研究等所起的作用,我以为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来,大多数高校领导都十分重视学报建设,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也不断取得良好的效果。上级部门特别是教育部有关主管部门更是从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创新管理模式,先后开展了名刊建设和名栏建设。2003年第一批确定了11家学报作为名刊来建设,2005年又评出了16家学报的16个优秀栏目作为名栏来建设,2006年又一次确定了8家学报作为名刊来建设;近些年,每年都举办名刊名栏主编论坛,研讨如何不断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这些举措,深受全国从事高校学报工作的同志们以及高校学者们的拥护,正在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上上下下多少人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绩,视而不见,一概抹煞,不但是我、恐怕也还有不少人都会认为:这真的是过矣!抑或有人会说:有学术水平的学报只是少数,相当多的学报都是平庸的,论文低水平重复,没有什么学术价值。高校学报水平不一、参差不...  相似文献   

8.
文科学报评鉴问题刍议郑东如不避粗率之嫌,从大的方面将高校学报分为文科学报和理科学报两大类,笔者认为是可成立的,因为这便于进行分类研究。文科学报一般指哲学社会科学类的学报,它与理科学报在内容、形式以及影响作用等方面都有差异。正因为存在这种差异,正因为文...  相似文献   

9.
略论柳宗元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的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值得重视。新中国建立以来,有些评论者和专家在这方面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见解。但是,也有某些看法,我不敢苟同。现略述管见,参加“争呜”,深盼海内高明,有以教之!  相似文献   

10.
办好学报,编辑部的建设与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学报编辑部的建设编辑部的建设,直接涉及学报的方向和质量,也关系到学校的形象。要建设好编辑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组织建设大致包括机构、人员、领导三个方面。机构指的是成立相当于系、研究所一级的学报编辑部。有了机构,对内开展工作,对外联系交流,都名正言顺、主动方便。有的学校把学报附属于教务处或科研处,无编辑部之设置,很不利于学报之建设及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与学报     
我与学报沈卫威《河南大学学报》创刊60周年,时下,我有幸执笔,来表达一个年轻学子的感念,并回味《学报》十年来作为学术的传媒对我的奖掖、提携。我与《学报》的关系是最近这十年间发生的,我研究“东北流亡文学”、胡适和茅盾的部分成果都是通过《学报》的传媒投向...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七月二十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民族系统联络中心2005年学术年会暨高校学报编辑学研讨会”由我刊承办,并在林城贵阳胜利闭幕。这是对我刊工作的大检阅,也是对我刊工作的鞭策。各位编辑同仁、专家学者互通信息,对当前民族学报系统如何适应社会新形势,如何追求高质量的学报以及如何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名刊”、“名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开得很成功,标志着人文社科学报民族联络中心又一次主动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与会代表们都表示要以此次会议为标起和契机,为进一步促进人文社科学报民族系统的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本期“民族学研究”栏目中,张琪亚教授《隐喻的力量——论民间巫术信仰的重要象征形式》一文,揭示了“象征”与“隐喻”的殊途同归之论题,并从“观念象征、物事象征、符号象征、仪式象征”等方面,演绎了在巫术中人们区别于动物一种根本性的意指功性。韩国学者郑锡元《从民俗看韩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一文,通过对至今仍盛行于韩国的部分民俗的分析,指出了韩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杨顺清《协调多元民族关系,构建西部和谐社会》一文,针对西部民族关系的现状和特点,指出切实开创和促进多民族和睦稳定的新局面,是构建西部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巴蜀文化初论》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中舒先生作《巴蜀文化初论》,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9年第二期,其中颇多创见,而论及西南诸族的问题,则亦有可以商榷者。徐先生认为板楯蛮(亦称为賨人)是巴族,这是对的;但是文中又说:“哀牢和氐,都属巴族。”(《四川大学学报》1959年第二期22页。以后省去学报,只注页数。)又说:“板楯也是廩君之后。”(28页)又说:“賨民就是板楯蛮,他们都是廩君之后,六朝时又有巴氐之称。”(32页)又说:“古代巴族又有僚称。”(33页)这样一来,廩君蛮、哀牢、氐、僚诸族,都变成巴族了。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愿意提出不同的意见与徐先生讨论。  相似文献   

14.
稿件的审理是高校学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审稿要有标准,这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学报的编辑工作实践中,都十分强调审稿标准的一致性、统一性。换言之,就是对每篇文章都采用同一个审稿标准,“质量面前人人平等”可谓这种传统模式的格言化表达。我们认为,所谓“质量面前人人平等”只能是要求编辑秉公审稿,不加进私人感情因素的道义上的口号,若将其具体化,运用到编辑实践中则不免有些偏颇。 “质量面前人人平等”,依愚之见,似应分层次来理解,一层是道德含义,要求编辑以  相似文献   

15.
先秦学者的美学观各异,但都主张“先质(内容)后文(形式)”,文质彬彬。在社会美方面,首以“善”为美,在自然美方面,首以物所表之“德”为美;在艺术美方面,首以“实”为美,即都主要着重事物的内容之美。他们也注重事物的形式之美,认为内容离不开形式。不过,他们力主形式美从属于、服务于内容美,而绝不单纯地肯定形式美,质文结合,便会达到“全美”的境界。他们这种美学观,对我国美学史、世界美学史,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学报是我国众多期刊中的一个重要类别。作为学术性期刊,学报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学报的编排形式是学报这一类别刊物学术内容和编排加工的外在表现。当前制订一个“学报编排规范”很有必要,它有助于总结实践经验,使学报在编辑加工和编排形式上更加科学合理,格调统一,更能体现学报类刊物的特点,从而提高学报的编辑和出版质量,同时也可为以后开展学报工作评比提供一个方面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笔者在参与学报编辑工作之时,尤其是在编辑女子学报的同时,接触到了许多有关妇女研究方面的文章,由于作者们的科研基础水平高低的不同,文章良莠参差,对学报的学术理论质量、水平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也给编辑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同时,由于许多作者对本刊的办刊宗旨和稿件要求不明了,所投稿件在内容、研究课题上都与我们这份女性研究的学报有时难免有些出入,这不能不影响本刊的收稿量和刊物质量。为此本文结合自己在编辑工作中的经验,浅谈一下女子学报的特色问题。旨在于为更好地办好女子学报。 一 笔者以为,女子学报编辑工作在坚定方向,明确任务的同时,还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办刊特色。何谓学报特色?即在长期办刊过程中形成的表现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能与其它学报相区别的、独特的、鲜明的特征。没有特色,也就没有任何客观事物存在的价值,有无特色,对于学报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大。中华女子学院学报作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反映女性高等教育的科研成果为宗旨,为促进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服务。”在这一办刊宗旨指导下,我女子学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科优势,应该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18.
阅读并采用稿件是一切出版物在其出版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它的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出版物的风貌如何。表现于高校学报采用稿件这一环节上的问题,就普遍情况而言,是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封闭性。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稿件采用中的“保护主义” 由于高校学报由其所属院校出资主办,并以反映本校教学和科研成果、推动本校教学和科研事业为主要任务,因此,绝大多数学报在采用稿件时都奉行“以内稿为主”的原则,这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是我国第一份学报《学桴》创刊百年,也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诞辰100周年。当前学术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学术不端行为日益严重,值此百年之际,重思“学桴”之精神,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十分重大。“学桴”蕴涵着中国学人富国强民的时代呐喊和求真务实的科学追求。“桴”有小舟和鼓槌的含义,因此,“学桴”自然兼有学海“渡船”和为学术擂鼓而呼的内涵。回溯过去,许多杰出学者就是乘着学报这一叶“轻舟”扬帆首航,开始了学术人生;许多精辟独到的思想也是借助学报这一“鼓槌”放大了声音,为更多、更广的人知晓,有的还孕育了影响时代进步的社会思…  相似文献   

20.
“为我之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对它的理解在学术界并不一致。多数研究者认为,“为我之物就是被认识了的自在之物”,“‘为我之物’和‘自在之物’相对而言,指被认识了的事物”,或者是“被我们所认识了的东西”。我认为,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也有的理解比较正确,可惜没有做出透彻的阐述。因此,深入地研究“为我之物”概念,给以确切的界说,这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