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0,31(4):11-12
综观整个中国学术发展史,现当代(特别是当代)与古代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整个社会的学术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高等学府、特别是知名学府的推动作用。知名学府对当代学术发展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巨大的作用,我认为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杨学博 《云梦学刊》2010,31(4):13-14
听了刚才几位专家的发言,很受触动,很受启发。的确,高等学府特别是知名学府,对于促进学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今天,我想主要就知名学府与当代学术风气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云梦学刊》2010,31(4):I0001-I0002
2010年6月12日,由《云梦学刊》主办的“知名学府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4.
夏康达 《云梦学刊》2010,31(4):9-10
现代大学与社会的学术发展可以说是共生体。知名学府当指高水平大学,与全国所有的大学一起,其教师与研究人员无疑是学术发展(尤其是文科)的主力队伍,在读的学生则是未来学术发展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5.
《云梦学刊》2010,31(4):5-7
2010年6月12日,本刊主办的"知名学府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天津、北京、上海、广州、石家庄、岳阳等地的40多位学者参加论坛。本期"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特为以较多篇幅,刊登开幕式、闭幕式录音剪辑,同时选登论坛发言稿。其中,程郁缀、刘曙光《马寅初学术精神的当代意义》系作者提供给本次论坛的书面发言;黄育聪《观察现代中国的别样视野》虽不是专为本次论坛而写,但与本次论坛主旨完全契合,故收入其中。南开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乔以纲教授因主持天津市高考阅卷未能参加论坛,但专赴论坛会场看望了与会同仁,特此致谢。  相似文献   

6.
钱念孙 《云梦学刊》2011,32(4):9-10
"学术大师与当代学术发展"这个论题很好,可说抓住了何为学术大师及学术大师作用的一个关键之点。在我看来,堪称学术大师者,其成果应能推动当代学术发展;也就是说,是否参与乃至引领当代学术建构,是衡量学术大师的一个重要标准。粗略分之,学者、专家、名家、大师,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学术史研究领域,余三定无疑是一位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且还在做着贡献的学者。多年来,作为学者和知名编辑的余三定,以自己的学术努力,成为当代中国学术史这一学科的推动者、组织者、参与者。他和他主编的《云梦学刊》,虽远离中国的中心城市,但是俨然已经成为影响这一学科组织、发展的重要推手。余三定近期出版的《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  相似文献   

8.
我们今天大会讨论的背景是,当代学术评价出现了信任危机,学术评价的不当较严重地妨碍了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对当代学术评价的问题不仅来自社会群体,许多学术生产者也越来越不信任当前的学术评价。这样一种学术生态,正在直接影响我们的学术信任与学术尊严。一个民族假如没有了对学术尊严的信仰与对学术价值的坚守,很难想象,  相似文献   

9.
《云梦学刊》2014,(4):39-40
学术期刊在当代学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世纪以来,学术期刊在发布学术成果、推动健全严格的学术规范、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完善的学术体制、助力当代学术发展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张国春 《云梦学刊》2005,26(4):15-16
开展当代中国的学术史研究,总结学术发展的经验教训,对进一步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学术史研究,固然需要从学科、学人、学案做起,这也应是当代学术史研究的主体,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学术发展政策方面的研究。从某种角度看,当代中国的学术政策对学术事、IP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建国初期的学术政策对当代中国学术事业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论坛》2012,(9):78-87
2012年5月26日,由《云梦学刊》和《社会科学论坛》联合主办的主题为"学术管理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石家庄和保定、湖南岳阳等地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会议由《社会科学论坛》主编赵虹主持,《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致开幕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巡视员王新明致欢迎辞。会议期间,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兼院长、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周文夫,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戴长江等看望了与会学者。会议围绕着当今学术管理的组成要素、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当今学术管理对当代学术发展的促进作用,当今学术管理对当代学术风气,学术发展的负面影响,当今学术项目、学术平台、学术评奖、学术评价的现状,如何看待"民间学术"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本刊特别刊发此次会议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李剑鸣 《云梦学刊》2009,30(4):10-10
今天会议的主题很有意思,参加这样的会感到很有兴趣。我们讨论当代学术与传统学术,实际上是要从当代学术的角度来审视传统学术,从传统学术的角度来思考当代学术。如果要更透彻地理解我们当前的关切点。似乎还应增加一个维度,就是国际学术。只有在当代学术、传统学术和国际学术的三维空间中,我们的思路才会变得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3.
各位同仁:大家好! 在此,我首先代表《云梦学刊》对各位拨冗光临本次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对河北省社科院及《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社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由衷感谢!借这个机会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命题."当代学术史研究"是由两个要素组成的.第一是"当代",指1949年至今;第二是"学术史研究".我们对"学术史研究"最简单的界定就是"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学者本来是研究学术的主体,但在学术史的视野之下,学者变成了学术研究的对象,即学术研究的客体.当代学术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当代学术发展的宏观研究.比如说研究当代学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当代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大致阶段等等.二是关于某一学科发展的学科史研究.如研究当代历史学学科史、文艺学学科史、鲁迅学研究史等等.三是关于学者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丁怀超 《云梦学刊》2011,32(4):22-23
学术大师不是一般的学术工作者,而是具有开创性成就和引领性作用的学术工作者,是顶尖级学术工作者。大师在学术上不仅是专家,而且是通才;不仅成果丰硕,而且引领风尚;不仅解决学术难题,而且指引学术方向,影响学术道路的选择。就此而言,中国当代没有什么学术大师,至少可以说学术大师寥寥无几。中国当代的学术正以扁平的方式向  相似文献   

15.
也谈学术规范、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俞吾金 《学术界》2002,(3):152-155
重视学术规范的建设乃是当代中国学人确立自觉的反省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但认为只要真正地发扬学术民主 ,就能克服学术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 ,这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错误的 ,学术民主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局限性并没有得到深入的反思和检讨 ;同时也忽略了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这两个概念之间的重大差别以及它们与学术规范之间的关系。只有真正把握学术规范、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这三个概念的确切含义 ,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学术活动 ,我国的学术活动才会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术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原本是从依附于意识形态的状态中获得自主的路径,结果反而导致了学术的异化.据说从西方引进的量化指标管理模式,在中国国情里却具有了学术教条主义、学术形式主义、学术官僚主义"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当代中国学术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在于学术规范的确立,而且在于学术制度的改革.民间思想、个体学术是扬弃学术异化的必由之路.所谓学术突围,就是突破学术规范与学术制度的"围城",实现体制学术与民间思想、个体学术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许丽梅 《天府新论》2010,(4):148-150
以学术质量为第一原则,是目前学术期刊界远未完成的使命.而主动、积极地介入当代学术发展,引领当代学术潮流,其实是学术期刊思出其位.学术期刊单靠自身是无法引导学术研究的,只有紧密贴近学术界,了解学术动态,掌握发展趋势,才能多有机会刊载高质量、有引导学术研究潮流作用的学术成果,才能产生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鲁涛 《云梦学刊》2010,31(3):F0003-F0003
《当代学术史研究》彭时代顾问、余三定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该书除对“学术”、“学术史”等一般性问题作学理上的探讨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对当代学术现象、学科发展、学术流变、学术争鸣作宏观扫描和整体研究。如对“学术期刊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大庆社会科学》2011,(3):111-111
管宁撰文指出,学术期刊在当代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学术积累和学术探讨的平台,也承担着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建构和现实决策的使命。学术期刊既是学术进步的助推器,也是时代发展的风向标。这就意味着学术期刊不仅要关注最新的学术发展动态,还要及时反映时代发展的新走向,深入探讨现实社会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化发展在知识生产领域引起的显著变革是官学的一统江山被打破,民间学术重焕生机,蔚然而成当代中国学术史上的一道醒目风光,更成为考察乃至重写中国学术史不可忽视的一个新向度.三十多年来民间学术在当代中国的复兴,是中国社会转型及民间社会在社会精神文化层面的体现;民间社会是民间学术生存发展的土壤和条件;学术自主性是民间学术的本质特征和灵魂,因此,法理意义上的民间社会的生成和发展对民间学术的前途及命运至关重要.而建构和捍卫学术的自主性,则是民间学术自身建设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