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有关明代海外贸易的论述中,人们往往提到广东三十六行。这条史料主要来自于周玄(日韦)的《泾林续记》,其载述如下: “广属香山为海舶出入咽喉,每一舶至,常持万金,并海外珍异诸物,多有至数万者,先报本县,申达藩司,令舶提举同县官盘验,各有长例。而额外隐漏,所得不赀,  相似文献   

2.
<正> 在明代,广东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区之一。明代广东的对外贸易,若从贸易的方式看,可以分为市舶贸易和商舶贸易两种。明人王圻说:“贡舶与市舶一事也。……贡舶者王法之所许,市舶之所司,乃贸易之公也。海商者王法之所不许,市舶之所不经,乃贸易之私也。”①这种解释,在严格执行海禁时期,从法的观点来划分,分为合法贸易,即贡舶贸易,非法贸易,即商舶贸易,是对的。但隆庆以后,海禁松弛,允许海商出洋贸易,商舶贸易不再是非法而是合法的了。因此,本文所说的贡舶贸易,以王圻所说为据,商舶贸易则包括海商的合法非法贸易在内,并不拘泥于海商的非法贸易的叙述。今为便于叙述起见,先从贡舶贸易谈起。  相似文献   

3.
关于明代广东造船业问题,迄今尚无专文论述。本文先追述明代之前广东造船业发展的大势,继而论述明代造船业的概况,最后探讨明代造船业发展大势改向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广东位于祖国的南陲,其东、南、西三面濒临南海,以南海与太平洋相接,又有海峡与印度洋相通。广东的大陆区内,有众多的河川,尤其珠江三角洲更是密集的河网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造船、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造船业的进步取决于社会航运业对船舶生产的需求。广东因渔猎活动的需要,古代便以造船业发达著称。蛰居广东的越人,自古就“以舟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  相似文献   

4.
<正> 宋元时期,广东的农业还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历史跨进明代,广东的农业出现了腾飞,和江浙一起.走在全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前头.有明一代,广东农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农田水利的大量兴修;耕地面积的大量增加;耕作技术的改进和耕作制度的发展.而集中到一点则是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翟志强 《兰州学刊》2009,(6):200-203
明政府为了加强财政监管,于嘉靖八年(1529)建立了工部所属的节慎库。节慎库岁入工部四司各种名目的银两总数在八十万两以下。在都察院和六科的监察下,节慎库官员从入库、贮存和支放等环节对入库财物严格管理。但各种舞弊行为仍然层出不穷,加上官方连年兴建,使得库贮日渐空竭。  相似文献   

6.
李博 《中州学刊》2012,(2):142-147
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也是传统思想与反传统思想交汇碰撞的时期。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发育、商人资本实力等方面,都较以往社会有了很大提高。在此背景下,商税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在当时的经济思想领域中,丘浚、王夫之等思想家对征商纳税提出了一些较前代更为详细、丰富和具体的看法。总的来说,明代对商税的讨论主要围绕当时商税征收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重复征税、私征严重、漏税频繁等展开,对开征商税的合理性、征税方式与商人管理、海关税收等方面也有论及。  相似文献   

7.
<正> 南洋是华侨人数最多、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这里所说的“南洋”,主要是指今天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之有华侨,并不始于明代,但南洋华侨人数的显著增加,则是从明代开始的,它又为近代华侨的急骤增长奠定了基础.因此,对明代南洋华侨增长的原因、分布状况及其对侨居国所作出的贡献等问题作一些探讨,这对于华侨史的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代江南社会风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风尚,亦即社会风气,它是不断演变着的精神整体,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受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制约,与一定时期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及时代精神等有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风尚亦各有不同。本文试就明代江南地区的商业资本和社会风尚以及体观其时代风貌的生活方式方面,作些初步探索,以求正于同好。  相似文献   

9.
10.
一、引言中國资本主义萌芽問題,引起了史学家的廣泛注意。很多史学工作者,在不同角度与程度上,探討了这一問題。由于史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对有关基本問題作出了結論。可是,迄止目前,仍有些重要的具体問題没有得到解决。有关明代絲織業的某些問题就是其中之一。就目前發表的有关論著來看,对明代絲織業内部资本主义萌芽的客观存在,并有相当程度的發展,都作了肯定的答复;但对这一萌芽究竟是在怎样的生產力的基礎上產生的,却不会有过令人信服的說明。  相似文献   

11.
明代广东地方社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这场变革与当时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但同时也与当地士绅所开展的地方教化运动息息相关。本文考察了明代广东士绅的有关地方教化内容、途径、手段及影响,兼及探讨了当时广东社会经济变革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明代民屯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民屯制度,三十年代,国内只有王崇武先生以专文论述过。以后国内外出版的专著在论述整个明代屯田制度时,才附带谈到它。其中有的专著的作者和王崇武先生一样,都是因袭明末论者的方法,把民屯田与民垦田混为一谈,并在一起来叙述。其实明代的民屯田与民垦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田制。正如明末人陈龙正指出:时人研究民屯,“其通病则尤在混认垦荒即为兴屯,岂知国初之制,二事截然。”把这两种截  相似文献   

13.
一、恩格斯说:“随着人的形成,我们就进入了历史的领域。”广东地区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于广东地区什么时候开始有人类。一九五八年,广东曲江县马坝人类头骨化石的发现,说明广东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二十至三十万年前。马坝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在我国所发现的人类化石中,仅晚于中国猿人而比丁村人、河套人为早。根据它的性质研究,可以断定它属于猿人类型的晚期或古人类型的早期。同属于选一发展阶段的人类,以及同属于这一地质年代的考古证迹,  相似文献   

14.
救灾用人关系到救灾的成败,因而"救荒贵在得人"就成了明代人的普遍认识.明代救灾官员的选任,既重廉洁.亦重能力,强调廉、能的结合.在救灾用人实践中,既承继传统的遣使救灾,又充分发挥巡抚的多重作用,并重视府州县赈务官的选任.但明代的救灾用人无法脱离整个吏治环境而独立存在,故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明代节妇烈女旌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烈行为是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颇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许多妇女为信守节烈而献出青春和生命.仅《古今图书集成》搜集,有明一代节妇烈女多达35829人,年平均约130人,较宋代年平均1人猛增了129倍.本文仅就造成明代节妇烈女大量涌现的旌表制度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6.
欧磊 《兰州学刊》2008,(12):129-131
明代致仕官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致仕形式主要是按例致仕,但也有因病致仕、养亲致仕、勒令致仕等若干特例。他们致仕后享有一定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待遇,但仍受明政府的管理。此外,他们致仕还乡后,在参与地方事务中,发挥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宝良 《中州学刊》2002,(1):116-120
本文从中央、地方乃至军事系统等方面,对明代的幕官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察,藉此证明明代同样具有一套完整的幕官制度;指出明代幕官制度在明代政治制度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幕官的衰败而导致以私人佐治为特色的幕宾制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魏天辉 《兰州学刊》2009,(4):137-139
明代妇女地位与前代相比,尤为低下。尽管明代中后期以来,社会对妇女约束有所放松,妇女改嫁也能为习俗接受,妇女地位有所回升。但仅仅是微弱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整个明代妇女地位低下的本质。而明代妇女地位低下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明代赎刑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赎刑或赎罪,是我国古代法制史上统治阶级规定犯人可用财物折抵刑罚的制度。它由来已久,《尚书·尧典》有“金作赎刑”的记载。《吕刑》中规定,墨刑“其罚百锾”,劓刑“其罚惟倍”,大辟“其罚千锾”。《国语·齐语》载管仲“制重罪赎以犀甲,轻罪赎以(?)盾”。秦时广泛适用赎耐、赎黥、赎迁等规定。汉承秦制,亦允许以钱赎罪。魏、晋、南北朝至隋,赎刑逐渐形成制度。唐初实行“明德慎刑”政策,赎罪进一步法律化,经宋、元至明代,赎罪的规定更为详尽。《明史·刑法志》称明代“赎法比历代特详”。本文拟就明代的赎刑制度作一初步的探讨。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巩固新王朝的统治,重视立法工作。洪武三十  相似文献   

20.
林常薰 《河北学刊》2012,32(3):153-156
尽管明代是中朝关系最为密切、友好的时期,但在古代极度不平等的国家关系中,亦不免出现反面性历史,贡女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反面性副产物。明朝每次向朝鲜要求贡女时,朝鲜都会陷入恐慌状态。而且,进贡到明廷里的贡女们的命运也极其悲惨。与之相反,贡女的亲族却占了"上国皇亲"之光,从此在朝鲜飞黄腾达,并且朝鲜朝廷也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处理对明朝的外交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