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是生活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在生产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生活,也有了相应的改善。可是,少数民族生活富裕了,手头钱多了,究竟该怎样指导他们过社会主义新生活呢? 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会议上,我就这一问题,访问了一些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对很多人来说,生活在拉萨有一种“漂”的感觉。这种漂的感觉源于对生活习俗和语言的认同感不那么强烈;居无定所,常常搬家;每年回内地休假,内地的房子布置得温馨舒适,拉萨的家却很简陋,尽管在拉萨居住的时间要比内地长,且是在拉萨有着固定职业的人群。相对于外来者,他们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漂”的感觉依然在他们心里烙下了烙印。“漂”是一种情调,一种浪漫的生活,要达到这种状态是很不容易的,否则就会心浮气躁,就会产生“混日子”的感觉,有了混日子的心情,就会失去生活的乐趣。这样一样,你就会觉得生活很乏味,日子过得很漫长。所以…  相似文献   

3.
法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种生活。因而,才会像海明威说的那样,以后不管你跑到哪里,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成为一场流动的盛宴。食物不是餐桌上的物体,而是一个人生活的状态。在巴黎,形容一个人轻松自在,会说“在他自己的盘子里”;在纽约,形容一个人很有钱,会说“他去JeanGeorges吃饭”。或许我们还无法像彼得·梅尔那般潇洒,放弃了伦敦的高薪到普罗旺斯过悠闲的生活,但至少我们可以走进餐厅,走近餐桌,用美食法国地生活。普鲁斯特从一块泡芙开始追忆似水年华。当纯正地道的法兰西美味落在舌尖,你是否忆起昔日欢宴的盛况?还是连今天都来不及…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说他的作品“一例浸透了一种‘乡土抒情诗’的气氛,而带着一份淡淡的孤独悲哀,仿佛所接触到的种种,常具有一种‘悲悯感’”,这种孤独、悲悯亦即忧郁的思想感情正是他创作的基调,它象阳光一样照射他描写湘西的所有作品。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中,描写乡村少女的作品很多。如萧萧、三三、翠翠……都是活动于山野苗岭的少女,她们大都生活在残缺不全的家庭里。萧萧从小父母双亡,依靠伯父生活;三三和母亲相依为命;翠翠父母双亡,和年迈的爷爷在一只渡船上生活。正因为如此,他们从小得到的爱也是残缺的,而象萧萧根本没得到任何人的爱,这使得他…  相似文献   

5.
在新疆第一要做好经济工作。农业、畜牧业、工业要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要一年比一年繁荣,人民生活要一年比一年改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有积累,但积累不能过多;粮食要征购,但任务不能过重,征购不能过头。要减轻人民的负担,改善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白裤瑶族的劳动生活方式正在由传统农耕向开发性产品农业经济转变,绝大多数群众基本上解决温饱,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形式初步趋向多样化和时尚化;传统生活关系模式开始转向社会化、开放化;民主自治意识开始出现并逐步增强.文章认为,这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变迁与过去传统经济形态下的生活方式变迁有着本质的不同,是向现代生活方式的演变和进化,是历史性跨越的开始,是一种自觉的实践活动.文章还论述了这种变迁给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薛洁 《民族论坛》2013,(5X):60-60
<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由军旅人员、转业军人、五湖四海支边、志愿者等组建成的屯垦戍边、亦军亦农、永不换防的党政军企合一的准军事化组织。兵团民间文化艺术是几代军垦儿女、职工群众在屯垦戍边劳作、生活中集体创造、传承和享用的生活文化,包括亦军亦农中的物质生产生活、社会组织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兵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力量。本专栏三篇文稿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兵团民间文化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8.
花妇 《民族论坛》2010,(6):10-10
<正>在花垣县猫儿乡豆子村的山脚下,住着麻顺泽、吴志英一家,他们生活俭朴,却自筹资金为村里引水修路;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却培育出三名大学生与一名军人;他们历经风雨,却不屈不挠,用爱把幸福装扮。  相似文献   

9.
一、男人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说,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土著人适应不同的工作和职业,生活环境对他们的生产活动起着重要影响。采集食物是男人最主要的任务。在中部沙漠地区、男人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狩猎上;在沿海地区和江河流域,由于食物供应更有规律,使男人占用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其他活动。  相似文献   

10.
湘西民间印染的主要工艺及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活在大山深处的湘西少数民族人民,他们勤劳、聪慧、朴实、强悍,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气质、民族精神及民族审美意识。在众多的传统工艺及图案中,都无一不体现出这种潜在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马铁鹰 《民族论坛》2004,(10):18-19
花瑶是瑶族的一支,以其五彩斑斓的服饰而得名,主要散居于隆回县西北部小沙江地区,现约7000人。该地区崇山峻岭,地处偏僻,山涧纵横,溪峒密布;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故花瑶山歌唱道:"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对面喊得应,走路半天多;要想得生活,全靠自己做!"就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花瑶姑娘,以其聪明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歌声如画,美人如花女人的美在歌声中代代传唱,女人的美在时光中凝成永开不败的鲜花。去与古楼兰国的姑娘们赴一场千年的约会吧,那是我们灵魂的一次回归;去丹巴美人谷看看美女吧,那是一道活泼泼的风景;你看到了吗,大凉山的索玛花,从古至今,一直在明艳艳地开放,漫山遍野,流光溢彩。生活多艰,命若琴弦生活是艰辛的,美丽的女人在这艰辛的生活中变成了神——命若琴弦,却能以琴弦的坚韧忍受并超越苦难:阿富汗的布卡,让美丽成为了罪恶,却终究没能扼杀女人解放的希望;蛊婆,偏僻苗乡的一种特殊存在,背负着一生一世的冤屈,却只有用沉默来与不可理喻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我们的整个生活之中,处处充斥着色彩,毫无疑问,色彩属于大自然赋予人们的一种表达手段;方法:正确使用色彩可以使杂乱的空间变得简单,并使单一的方式变得有趣。不同的色彩搭配将使许多建筑物具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不同感觉;结论:我们必须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色彩,创造和运用色彩,使色彩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性的运用,给人类生活环境增添更舒心、更和谐美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文明的进步 ,游牧民族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自身需求与政府行为的推动下 ,世界上很多游牧民族已经转为定居生产生活方式。实践证明 ,从游牧到定居是一个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新疆为例 ,阐述了游牧民族的概况、生产生活方式特点 ,并从三方面对游牧民族定居的重要意义进行浅析 :一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二是实现游牧民族兴旺发达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11月3日~6日,全省民族立法工作培训班在长沙举行。"从此句普通的新闻语言,您是否嗅到了春天的气息?政治观察家指出,"依法治国"这一口号的提出,就是要求国家生活、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都纳入法律的轨道,这是中国走向  相似文献   

16.
壮族是个恋土如亲的农耕型民族。长期稳定的聚居生活使壮族形成了自己的乡村聚落景观选择模式和宅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审美观念的物化体现,壮族的聚落及宅园营建艺术在壮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占居着重要的位置,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壮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心理特征,对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苗歌浅探     
<正> 苗歌是苗族人民自然流露的思想感情,它生动地表现了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史、哲学史;也生动地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特点和习俗。它是伴随苗族先民的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而诞生于远古社会,它由一种原始的哼叹而逐步形战了各种唱腔。但始终以生产劳动实践为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首都举行的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是我国各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社会主义文化战线上的一次革命。急管繁弦,锣鼓喧天。古老的京剧,以其优美的艺术形式,表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生活;工农兵劳动人民光辉的英雄形象,成为了京剧舞台上的主人。舞台面貌这种翻天复地的变化,给我们以无限的鼓  相似文献   

19.
坛主  白扬 《民族论坛》2008,(11):18-19
<正>红色的西红柿在空中飞来飞去,人们在宽敞的西红柿池里犹如身陷"枪林弹雨"之中——这是日前在广东东莞的新华南MALL生活城上演的一场万人"西红柿大战"。在当地第二届番茄节上,15吨经过软化的新鲜西红柿掀起了一场"精彩刺激"的西红柿大战,同时也引来人们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20.
过山瑶是南岭民族走廊众多瑶族支系中比较独特的一支,他们世代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过着刀耕火种、居山游耕的生活,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对过山瑶传统文化基本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边远瑶族村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族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