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华英 《回族研究》2004,(2):156-163
如果说马坚教授、庞士谦阿洪、纳忠教授分别是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北平成达师范学校和昆明明德中学出身的杰出代表的话,那么陈克礼先生则是北平回教经学院出身的杰出代表。所不同的是前三位都在埃及艾资哈尔大学深造过八九个春秋,而后者却完全是国内成长起来的学者。尽管如此,陈克礼先生与前三位一样,一向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最杰出的穆斯林学者之一。愚不惮烦,值陈克礼先生80诞辰之际,特濡笔成文,以表达对这位为中国伊斯兰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的缅怀之情。平凡的经历 非凡的业绩陈克礼(1 92 3—1 970 ) ,河南襄城人。其父陈文灿先生扎实…  相似文献   

2.
杨运鹏 《回族研究》2007,(2):138-140
2006年11月28日上午,得知中国法学泰斗端木正教授因突发心脏病而在广州归真的消息后,我顿时泪流满面,心情像铅一样沉重,为这位令人尊敬的穆斯林长者逝去而痛心不已。早在2002年春,广东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马毓钧先生就约我采访端木正教授,但终因业务繁忙而无法脱身去谋面,而今他走了,匆匆地走了,我们永不能再见面了,这多么令人遗憾啊!端木老归真后,广州几位阿洪纷纷来电,希望我能写篇纪念端木教授的文章,我虽恐自己的拙笔会有损于先生的形象,但觉盛情难却,且又义不容辞,只有答应了。经与端木教授之子女进行多次长谈,又走访了端木老生前的亲朋好…  相似文献   

3.
1992年8月,中国穆斯林的一份民间刊物——《开拓》杂志在甘肃兰州诞生。在全国各地穆斯林大众的捐助支持下,在多位编辑的辛勤努力工作中,如今她已走过了整整10年艰辛的成长发展之路,于2002年8月17日迎来了10岁的“生日”。这天来自全国各地170余位支持《开拓》的“开拓人”云集兰州,参加“《开拓》创刊十周年座谈会”,共庆《开拓》创刊十周年华诞,共谋发展大计。 在座谈会上,《开拓》杂志主编韩海潮先生代表编辑部作了题为“与时俱进、开拓未来”的总结报告,回顾了《开拓》杂志10年来艰难的发展历程。原甘肃省副省长、人大副主任穆永吉,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回族研究》主编杨怀中先生,原甘肃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东乡族作家、画家汪玉良先生,原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吴延富先生,甘肃临潭县西道堂伊玛目敏生光哈吉,甘肃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马通先生,新疆回族作家魏德新和西北二民院副教授、撒拉族学者马明良先生及日本东京大学林澈教授等与会领导、学者和阿洪及各  相似文献   

4.
2008年1月24日下午,高发元教授打来电话,沉痛地告知纳忠教授已于当天下午在京归真,商定由我代表云南回族研究会起草一份唁电发往北京外国语大学,以表达故乡67万回族穆斯林的共同哀思.我随即给云南大学肖宪副校长通了电话,报告了纳忠先生归真的消息.肖副校长指示说:纳忠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穆斯林学者,为云南大学作出过重要贡献,学校党政办公室的同志不熟悉纳忠先生情况及穆斯林礼仪,就请我代学校起草一份唁电稿,他通知学校党政办公室制文用印,速速发往北京.1月25日下午,代表着纳忠先生曾经任教11年(1947-1958)的故乡最高学府云南大学和云南全省回族穆斯林父老的两份唁电,先后发往北京外国语大学治丧委员会,表达了故乡人民的哀悼之情.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全国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阿洪作为伊斯兰教的教职人员及伊斯兰精神的体现者,其特殊身份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阿洪是政府和穆斯林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主要通过解读伊斯兰教的经典、教义、教法的方式,帮助群众树立爱国守法、服务社会的思想意识,调动穆斯林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为和谐社会的建构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马忠杰先生与其许多同辈一样,都亲历了中国社会转型阶段穆斯林文化发展的历史,同时见证和实践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中国穆斯林社会所经历的划时代变革和进程,也参与了直接影响中国穆斯林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重要事业和建设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我国著名回族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白寿彝先生于2000年3月21日23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白寿彝教授1909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一生致力于史学工作,撰有《中国交通史》、《回民起义》、《中国伊斯兰存稿》、《中国史学》、《中国通史纲要》等著作,曾承担大型《中国通史》和《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编写任务,在民族史、民族理论、史学史、中国交通史、历史教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对中国通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著名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逝世  相似文献   

8.
斗转星移,“小马阿洪”马良骏归真已经50年了。50年光阴荏苒,许多历史细节都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然而,马良骏的名字却经久不衰地像虎嵩山(1879—1955)大阿洪那样流传在西北穆斯林民间的底层。马良骏大阿洪的两脚稳稳踩住了一块大陆:民间。来之于民间,终其一生沉融于民间,最后归之于民间。马良骏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却一刻也不敢忘记身为学者的使命。他的一生基本是在寺坊里度过,无论走到哪里,清真寺就是他永远钟爱的家。他在清真寺里倾心讲经著述,教授学生,冷眼枯守寂寞,澹泊名利,将一腔热血、满腹经纶施用在一处处流动的“家”里。纵…  相似文献   

9.
林松 《回族研究》2015,(2):117-126
著名穆斯林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松(1930-2015)2015年2月14日11点30分在北京归真,享年86岁。2月16日上午,先生殡礼在北京牛街举行,数百人闻讯赶来送别,场面十分感人。在随后的2个多月时间里,各地清真寺、学者、穆斯林群众自发组织了一系列追思会,表达缅怀之情。先生担任本刊顾问18年,与刊物渊源甚深。本刊本期刊出2篇故文、2篇怀念文章以示对先生的追念。  相似文献   

10.
哈德成(1888—1943)大阿洪,在现代中国伊斯兰教史上与王静斋、达浦生、马松亭并称为“四大阿洪”。他身处中国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时期,为国家、为民族的文化事业辛苦奔波,殚精竭虑,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穆斯林中爱国爱教的一代典范,本文从四个方面比较翔实地描述了哈德成大阿洪一生的奋斗足迹与贡献。  相似文献   

11.
郭成美 《回族研究》2007,(2):119-125
唐宋时期,在当时的杭州、明州(宁波)等地,建立了有外国侨民居住的“蕃坊”。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行,大量的中外穆斯林到浙江义乌来经商贸易,定居生活,使义乌成为新的“蕃坊”。通过对义乌穆斯林的人口变迁,义乌的清真寺、寺管会、阿洪和墓地,义乌穆斯林的职业构成,义乌穆斯林的婚姻家庭与子女就学情况,义乌穆斯林的精神生活状况等方面的论述,使人们对这一新的“蕃坊”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浙江义乌新的“蕃坊”的出现,也反映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均重视和谐与和平的共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我对甘肃省委党校关连吉教授、宁夏社会科学院马平二位先生谈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参加中国驻印军在印度、缅甸学习军事的事。二位先生都鼓励我把这段历史写出发表。我很高兴。但是,事隔50多年了,我那时所写的片断日记、收藏的零星军报和记载对日作战的两本书都丢失了。现在连这两本书的名字都想不起。我个人所经历的事,人名、地名、  相似文献   

13.
4月28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穆斯林人口与文化研讨会。有别于以往大多数类似的会议 ,此次与会的专家学者显得格外激情———每位发言人宣读论文之后都要等待评议人的“判决”。因此 ,大多数讨论的内容严谨、周密而别致 ,言辞精彩而练达。作为一类人口群体 ,中国穆斯林人口的确是民族人口研究领域里颇值关注的一个焦点———专家们一致这样认为。从某个独特的视角寻找问题的切入点 ,使几乎每一位发言者的论述都令人讶异。长期从事民族人口学研究的张天路教授惊奇地发现 ,中国穆斯林人口近年在赶超汉族发展水平方面创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  相似文献   

14.
丁俊 《回族研究》2003,(3):49-51
提到朱威烈先生,关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教育和中东问题的学者以及许多穆斯林读者可能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不仅因为朱先生曾是著名回族学者、北京大学已故教授马坚先生的学生,还因为他一直是《阿拉伯世界》杂志的主编。20多年来,《阿拉伯世界》以其客观求实、严谨认真的办刊风格和雅俗共赏、丰富多样的内容,成为我国学术界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介绍和研究方面的权威刊物,同时也因其丰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信息而为广大穆斯林所喜闻乐见,在许多都市穆斯林的经书店里,甚至在偏远山区清真寺的书架上,封面独特的《阿拉伯世界》总会映入你的眼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银川的历史和银川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银川的时间,然后分四个时期概述了伊斯兰教在这里传播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研究了明代穆斯林在这里的重新逐步聚集、纳家户清真大寺的建筑成就、马托这位人们尚不熟悉的历史人物和清同治年间穆斯林反清起义的功绩,特别论述了虎嵩山阿洪对伊赫瓦尼的态度调整、兴办中阿并授普通学校、推动传统经堂教育大幅度改革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回族学者、中国当代阿拉伯文化泰斗、阿拉伯语教育家、阿拉伯历史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纳忠先生 ,由于在中国阿拉伯语言文化教学研究工作中和弘扬阿拉伯文化方面的卓越成绩 ,最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首届阿拉伯文化沙迦国际奖。“沙迦阿拉伯文  相似文献   

17.
李华英 《回族研究》2007,(2):130-137
光阴荏苒,岁月悠悠,转瞬间著名的中国穆斯林学者、北京大学阿拉伯语言文学系教授刘麟瑞先生已归真10多年之久。每念及先生,其音容笑貌便不禁浮现脑际。现将先生的其人其事濡笔成文,以表对这位学者的怀念之情。引言由于刘麟瑞先生从事的阿拉伯语专业在国内的影响还不够大,他无比艰辛的经历,一向鲜为人知。为此,笔者在介绍刘先生其人其事之前,似有必要介绍一点儿有关阿拉伯语在中国流传的背景知识。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六大通用语言之一,但国内对此缺乏了解者却不乏其人。王贞先生于1998年9月15日在《北京日报》第5版以整版篇幅介绍“京师同文馆…  相似文献   

18.
郭成美 《回族研究》2011,(3):93-100
本文披露了《董事会志》下卷的存在及书籍状况,指出下卷是董事会对清末上海穆斯林坟墓调查的成果。千余坟墓列号中包含了不少族教信息,如清末上海穆斯林来源;台湾、外国穆斯林入葬上海墓地;上海及有关地区族教名人望族信息;众多的阿洪、掌教、海里发名录;等等。下卷系《董事会志》的组成部分,是研究清末上海族教社会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9.
李华英 《回族研究》2006,(4):119-121
著名的穆斯林学者马金鹏先生已归真5年之久。此时此刻,一种思念之情不禁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这完全是出于自己对这位老前辈那丰硕的学术成果和自强不息精神的仰慕。我与先生只有3次接触:一次是1985年在海淀清真寺参加节日会礼;另一次是1989年出席北京大学穆斯林师生开斋节庆祝活动;第三次是1993年我对先生的造访。尽管如此,先生的人、事对我来说却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我就拜读过先生收录在《卫道理论》一书中的论文。再就是不少在北京大学受业于先生的高才生,是我的同行好友,他们对先生的赞誉,以及在和其长子博忠君的交往中听到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清真食品始于唐代,而清真食品的出现,不单是推动了唐朝都城饮食业的发展与繁荣,更为关键的是它构成了中国穆斯林特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因而是实现穆斯林与其他兄弟民族之问相互交往和增进相互了解的重要媒介.在唐代,穆斯林清真食品的内容比较丰富,从市民到贵族甚至皇室,他们的日常饮食几乎都已经离不开清真食品了,所以“肥羊美酝”便成为唐代长安民众十分渴望的生活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