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中的“计划”──德国财政预算计划剖析谢赤计划是传统计划经济体系最重要的特征,这一点似乎在人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然而,计划并不是计划经济所独有的,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计划”。这说明计划经济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不能不...  相似文献   

2.
潘昌龙 《日本学刊》2001,(4):112-123
一1 8 74年 1月 (明治七年 ) ,福泽谕吉在《明六杂志》第 2号上发表《学者职分论》一文 ,同期还发表了加藤弘之、津田真道、西周和森有礼的同一内容的文章。从行文意思来看 ,明显是福泽的观点在前 ,而其他人则是针对福泽的文章来反驳的。看起来 ,这一题目在“明六社”内已先有讨论 ,付诸文字只是公开化而已。福泽的文章是收入《劝学篇》中的一篇 ,是有体系、有系统的论述 ,其他人当然也不是仓促应战。这场文字之争 ,其意义绝非几个文人在争辩一个学术问题 ,它事关日本维新事业的大局。这场“论争”为后人观察和研判日本的启蒙思想或思想的近…  相似文献   

3.
罗炳良 《求是学刊》2002,29(6):113-119
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 ,清代乾嘉时期形成的历史考证学独树一帜。历史考证学派史家以求真的态度和实证的方法研究历史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治史的理性意识比前代史家大大深化与增强。考察乾嘉史家理性意识的内涵 ,不仅能够拓宽传统史学研究的层面 ,对于研究中国史学史具有学术价值 ;而且有助于澄清过去研究中的一些模糊观念 ,正确认识与评价乾嘉历史考证学的得失与功过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但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公平正义与以往各种社会形态下有产阶级所说的"公平正义"又有着质的不同。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平等与公正的争论,对于我们今天厘清社会主义的平等、公平、正义与以往阶级社会的平等、公平、正义的区别,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主义的形而上学列宁说过,没有理论的变革就没有运动的变革,为了使社会主义学说具有魅力,为了使解放与变革的思想现实化,我们应比新左翼时代的异端复活更前进一步,提出一种与以往的各种解释完全不同的崭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首先,我们应把马克思主义视作一个各种努力互相争执的领域,事实上,有许多条“力线”(借用物理学名词如电力线、磁力线等的力线——译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之中。它就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德国观念哲学、法国社会主义互相合流的场所。所谓  相似文献   

6.
1996年4月24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来华访问。而远在莫斯科,在享有盛誉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特意选定这一天,举行一个古朴、热烈、庄重的授衔仪式──为了表彰一位中国学者在中俄关系史研究和翻译、传播俄罗斯文学与文化作品方面的卓越功绩,以及为加强中俄两国学者的合作所做的巨大贡献,向他授予荣誉博士称号,并把他的巨幅彩照悬挂在科学院的肖像陈列厅。下午2时整,按照惯例,远东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席、科学院院士、博士、俄中友好协会副会长(现为会长)、汉学家李塔连科教授敲响了悬挂在会议桌台面上的铜锣,宣布授衔仪…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是美国加斯塔瓦阿道弗斯学院心理学系主任,他在1977年出版的《科学的未来》一书中介绍了1975年10月在该院诺贝尔大厅举行的第十一届诺贝尔年会的情况.出席这次年会的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科学家、神学家等共约四千人.大会主题是:《科学的未来》.发表讲演的有美国化学家格伦·西博格博士等.每次讲演后由二十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六位著名神学家当众举行讨论会.这里介绍的是西博格博士讲演后的一次讨论发言.西博格的讲题是:《科学发展的新路标》,他分析了近年来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因素和可能出现的科研动向;指出人口过剩、资源枯竭和贫富悬殊等问题对人类的生存有着极大的威胁;并提出要立即设法补充科学的"知识资本",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平.但他的态度是乐观的,认为科学技术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会起主要作用.他的讲演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针锋相对的论争.了解这次论争的焦点和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有助于探索今后科研发展的方向和进一步确立科研政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哈代对“现代人”的探索──主要围绕《远离尘嚣》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在英国小说史上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他是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又是现代主义的先行者。就象他的生命历程横跨两个世纪一样.他的小说也超越了传统格局.表现出对“现代人”的本质及其命运的最初的展示。这里的“现代人”有两层含义,首先它表达的是对现代人的本质的一种认识.人不再被看作是纯理性的动物了,而是理性和非理性扭结而成的复合体。生命就是迫动,人时刻都生活在多种心力(本能冲动、理想自我、现实自我等)的交相冲击之下,而不是铁板一块,死寂无声。哈代的先进和深刻就在于他具有了这种超前意识,因而他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你的做法足以让我由于鄙视你,而离开你。”拓笔愤怒地冲着中国妻子子娟大声说。  相似文献   

10.
章旭清 《阅江学刊》2009,(4):123-128
电影学中的“景观”概念,源自法国情境主义电影理论家居伊·恩斯特·德波的《景观社会》一书。在中国,关于“景观”话语的讨论则始于本世纪初。在电影学中,“景观”特指追求影像的视觉造型效果及其观赏价值的一种镜语范式,它把人们对“电影本体性”的探索从文本叙事层面转移到对影像内在规律的深入把握上。通过对“景观”概念意义功能的全面考察,可以纠偏当代电影在视觉建构过程中“唯景观化”、“奇观第一”等极端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存在范畴与本体论 存在问题是本体论的主题。存在范畴的哲学意义及其逻辑构造是同能否建立逻辑上相容的、自足的本体论紧密联系的。赋予有在范畴的不同哲学解释在从古至今的本体论发展中导致了诸多的不同理论体系,例如,亚里士多德的本体学说,中世纪神学的本体论,笛卡尔的形而上学本体论,胡塞尔的先验本体论,梅农的观念本体论,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哈特曼的批判本体论,奎因的约定本体论等等,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完备的哲学理论。存在范畴哲学意义的逻辑构造是构造本体论的逻辑基础,如果给出存在范畴某种意义后,又发现这一解释逻辑上是包…  相似文献   

12.
多喝保养汤水春夏干燥,加上平时工作繁忙,才导致皮肤上火。不妨下班后买一只雪梨加上冰糖,炖上一盅雪梨汤,清热去火,驱燥润肺,还有滋阴功效,除了雪梨汤,也可以尝试银耳、百合等滋阴食物熬制的汤水。  相似文献   

13.
试论当代“人文精神”之内涵──关于“人文精神”讨论之我见朱立元近两年来,从北到南,一场关于“人文精神”问题的讨论,正在我国知识界、文化界悄然兴起,并逐渐深人,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兴趣。在讨论中出现了许多不同意见,甚至截然对立的意见。本文拟对讨论中若干...  相似文献   

14.
自民党在1989年7月的第15届参议院选举中惨败。有人把这次失败的原因归结为4点:(1)里库路特案件的影响;(2)消费税带来的民怨;(3)现职首相的私生活丑闻;(4)农业政策的失误。 战后,在农业方面日本政府实施的基本上都是保护性的政策。在这些政策下,日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执政的自民党也因此长期赢得了大多数农民的支持,迄今农村一直是自民党较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这个满城尽是低头族的社会,手机里的内容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吸引着我们的目光。然而当人们眼盯手机,往往忽略了脚下的路。太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致使本不该发生的悲剧一次次上演。湖北十堰的17岁女生商某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一脚踩空,跌入马路15米深坎不幸身亡。一同伴转身跳下相救,摔落在深坎中间一个平台上,造成腰椎骨折、右踝骨骨折。四川绵阳一女子在游仙区富乐实验中学后大门河堤上坠入江中,附近群众赶紧报警。通过询问知情人得知,受害者在河堤上遛狗散步  相似文献   

16.
宝马、奔驰、大众等知名厂家,高速公路不收费,一年的工资叮以买到不错的小汽车……能反映德闻汽车文明,使其称得起“汽车王困”的远不止这些“硬件”。深入人心的节俭、环保理念.人的严谨、守法的品质,颇具人性化的社会管理,或许更能代表他们“车”文明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由梁实秋1938年12月1日在《中央日报》副刊征求“与抗战无关”的稿件引发的抗战文化界与梁实秋以及沈从文、施蛰存、朱光潜的论争实际上持续到1944年,长达5年有余。80年代,先有香港大学梁佳萝先生为梁实秋鸣不平,后有柯灵先生指出抗战期间要求写作只能全...  相似文献   

18.
1867年11月9日,德川幕府的将军德川庆喜向朝廷提出大政奉还的“上表”。11月10日,朝廷给以敕许。1868年1月3日,朝廷发布“王政复古”宣言,废止幕府、征夷大将军等职,同时确定新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为三职之制─—总裁、议定、参与,开日本近代国家政治机构组织之先河。《政体书》公布之后,三职之制改为模仿古制“大宝律令”的太政官制度。1871年8月29日,废藩置县的改革取得成功,以此为契机,太政官职制得以改革。1873年5月,太政官职制再次改革。此次改革确立了至近代内阁制度创立的过渡性的日本近代中央政治机构。一、明治政权的官…  相似文献   

19.
20.
在25年前,德国"独身者"还寥寥无几,但现在,"独身现象"已愈来愈多。据统计,时下的德国家庭中,"独身家庭"占了大约三分之一.而在大都市中,更是高达二分之一。此外,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独身者"也正呈与年俱增之势。旨在摆脱传统家庭的独身主义是优、是劣?它的起因和发展趋势又怎样?最近德国的一些社会学家就此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自由柏林大学的社会历史学家依姆霍夫教授断言:随着物质条件的日益优裕,家庭的"规模"将越来越小。他曾访问过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发现传统的三代同堂的大家庭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三人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