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特殊的年代造就了近代哲学的特殊性,新旧交替、中西交汇使近代哲学无论理论来源、内容构成还是概念范畴、体系建构都变得异常斑驳、多变和复杂。这一点在谭嗣同那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有鉴于此,如何界定、把握谭嗣同哲学的性质和特点,进而客观、合理地界定其地位成为谭嗣同研究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学术界对谭嗣同思想的研究存在诸多有待探索的空间,对谭嗣同哲学的定性颇有争议,对于谭嗣同的评价也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2.
解释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野,提出并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解释学问题。在解释学的视野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理解的基本性质是相对性,这种相对性是包含绝对性的相对性,在人们相对性的理解中包含着绝对的成分,理解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统一。坚持辩证的理解观,对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亟待从"生产"主题转向"规范"主题。凯尔森援引康德的先验逻辑论证"纯粹规范"的纯粹性,为"规范"主题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形式,但他在"基础规范"的证成上却陷入了困境。如果基于"哲学拓扑学"的视角,将"生产"主题与"规范"主题视为康德哲学的"拓扑学"形式,则不仅可以回应凯尔森"基础规范"的证成性疑难,还可以走出《资本论》哲学的当前阐释误区,进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打开一个全新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是根据对“哲学”的界说来确定史料的。但是,它所理解的“哲学”其实主要是西方传统的“概念哲学”,而概念思辨恰恰不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色;依据这种理解,难免会忽视或遗弃某些很能体现中国哲学特色的史料,给人以“削足适履”之感。我们从傅斯年对胡适的质疑,以及冯友兰、张岱年所遇到的似是而非的矛盾中,很容易体会到这种感觉。以往对汉代哲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其原因也在于此。考虑到中国古代哲学在内容以及载体形态上的特色,本文认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哲学人类学,对于我们拓展在史料方面的视野、重估中国哲学的本质特征和深层结构,都具有启示意义,因而比较适用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宗白华关于“律历哲学”的设想,也表明了这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维特根斯坦的“哥白尼式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维特根斯坦对其前期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传统进行了一次猛烈无比的"哥白尼式革命".这种革命体现在:世界被理解成生活形式,哲学被理解成独特的表现体系和概念框架的提供或者哲学误解和混淆的诊断与清除.  相似文献   

6.
哲学范式源于科学范式。从其性质上而言,作为哲学学派重要标志的范式应当是一种思想性的哲学范式。正像“科学范式”是由多种科学要素所构成的科学共同体的“特定研究传统”一样,哲学范式的概念本质实际上就是学术共同体的哲学研究传统。哲学范式的基本构成是蕴含哲学观前提、价值观根据、主要问题视域和系统方法论模式等要素的多元复合的有机系统。哲学范式本身在概念规定上还具有总体性和综合性、基本性和内在性、典范性和标准性、普遍性和共有性、历史性和具体性、层次性和相对性等多重性的特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7.
人学研究中的共识取决于如何理解人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人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存在的人,其学科性质是哲学人类学。这种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必然要求其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和综合性,主要包括:类研究与个体研究统一的方法、自然属性研究与社会属性研究统一的方法、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统一的方法、科学抽象与具体分析统一的方法、科学研究与哲学反思统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代英美分析哲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分析哲学家对分析哲学的性质、任务以及范围等关键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解,强调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风格、路数的重要性;他们重新关注哲学史,力图从传统哲学资源中寻找自己思想的出发点;其研究兴趣则从意义和指称问题转向了人类心灵问题,导致了心灵哲学研究的转向。心灵哲学根据认知科学的基本假设,通过与计算机的功能类比,去观察和说明心灵的活动,这导致了心灵哲学中的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同时,它更倾向于采取唯物主义方式处理身心问题以及心灵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解释学本来是一门研究文本理解的具体学科而不是作为世界观的哲学.但是从狄尔泰开始,"文本"概念被扩大到了历史,"理解"概念被扩大到对历史的认识,解释学就发展为一种哲学,而同时哲学也就降为解释学.解释学发展为哲学既不是解释学的进步,也不是哲学的进步.解释学发展为哲学,是解释学在研究对象上的越界.哲学降低为解释学,是哲学在研究对象上的退缩和在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化.解释学只能作为研究文本理解的具体学科得到发展,而哲学应当作为世界观得到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坚决反对作为历史唯心主义哲学的解释学.  相似文献   

10.
论作为部门哲学的经济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哲学是关于经济的哲学 ,它的概念含义是哲学 ,而不是经济学 ;它不是关于整个世界普遍性思考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而是部门哲学。从哲学史来看 ,哲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整个世界存在的共性方面 ,人存在的一般维度 ,不同部门领域中所包含的哲学对象。哲学史的考察表明了经济哲学何以能够成立。经济哲学作为部门哲学 ,其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领域中存在的需要哲学去研究的事实 ,具体研究的内容或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经济活动中所包含的整个世界的共性方面 ;经济活动与人存在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认哲学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自然观与自然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自然科学理论思维必然要受到哲学思想以及哲学思维方式的支配。自然观对自然科学理论研究起指导性作用。自然观;科学方法;科学研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科学方法,就没有科学研究,而科学方法受自然观的支配,只有在正确的自然观指导下形成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科学研究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科学哲学与理科教学的对话:科学探究与概念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以来,理科教育界出现了一些致力于促进科学哲学与理科教学之间对话的研究,其中科学探究教学和概念转变教学是科学哲学指导理科教学研究的两个比较深入的领域.科学哲学对于科学探究教学中探究教学程序设计、探究技能的选择与指导、科学本质的认识;对于概念转变教学的概念转变类型、概念转变条件和概念生态的确定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般和个别视角下的形而上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在哲学以至整个科学文化中处于什么地位,如何研究形而上学等都是哲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对形而上学的理解体现了中西哲学精神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但研究形而上学,我们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辨析它们的真实含义,更重要的工作在于将中西哲学精神结合起来,为我们的哲学发展寻找一种新的视角。实际上,研究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既可以实现西方哲学一直在追求的哲学为科学奠基的任务,也可以为中西哲学精神的融合开辟一条通道。中国形而上学的本质在于一般和个别的“道”、“器”之辨;西方哲学的精神在于哲学为科学奠基。由一般和个别的角度出发,提出形而上学研究的新的对象,目的在于引进这种西方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文明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生态批评家普遍认为生态问题的根源则在于人与自然关系上所持的态度。本文通过概念隐喻理论,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西方文化发源之一的《圣经》和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周易》进行考察,认为概念隐喻是《圣经》和《周易》中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手段;二者所运用的概念隐喻体现着东西方生态思想的重要区别。《圣经》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而《周易》则持"天人合一"观点,主张人与自然是平行、共存与和谐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哲学研究概况与相关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行政哲学研究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成果迭出。但人们对行政哲学的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存在不同的看法。行政哲学属于部门哲学,是对行政生活的哲学反思,它主要研究生活与行政,人性假设与行政,公共利益与行政,知识与行政,理性与行政,效率与行政,公正与行政,真善美与行政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不仅仅是具体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观点的变革 ,而且还是哲学形态的根本变革 ,是哲学的主题、性质、基本问题的根本变化 ,是传统哲学的终结。这是从个体哲学发生学的角度分析马克思的哲学观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侧重从人类生存方式变化的视域加以观察会发现,在以自然生存方式为主的古代社会,哲学更倾向于本体论问题,在以社会生存方式为主的近代社会,哲学更突出认识论问题,而以追求自由开放繁荣生存方式为主的现代社会,哲学则凸显实践生存论的主题.当代中国生存哲学的研究,兴起于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呈现出务实性、丰富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态势.厘定生存哲学的研究对象,积极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结合实际,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生存哲学研究的理论框架,是当代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和创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符号是人类创造出来认识并改造世界的工具,也是人的类标志,符号思想的发展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的符号学理论从哲学层面丰富了符号理论,也从符号角度开启了哲学人类学之路,无论在哲学领域还是在符号学、美学和艺术研究领域都另辟蹊径,实现了哲学思维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种诠释学转向。希兰的科学诠释学力图从现象学-诠释学的角度对科学进行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认识,通过对感知空间、科学研究过程等问题的分析,强调意义与价值的关联,倡导多元角度对待科学本身,开创了科学哲学研究的新视域,为理解现代科学研究的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