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即是为此而制订的,这也是中国经济建设实施五年计划的开始."一五"计划的编制经过了三四年,最终于1955年定稿.在"一五"计划复杂曲折的编制过程中,陈云不仅领导和参与了计划制定的全过程,而且还以他沉稳、审慎的作风保证了计划的顺利实施,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他在经济领域里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以后斯大林逐步改变了他此前坚持的没有阶级、没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观."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的提出使他的社会主义观出现了混乱,这是斯大林改变社会主义观的理论根由.1936年底斯大林宣布苏联一国建成了社会主义,导致他的社会主义观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的全面冲突,这促成了他的新社会主义观的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衣俊卿《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探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斯大林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深层批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认定,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斯大林化时代的斯大林主义的实践后果损害了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客观上造成了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总结建国后国家建设尤其“一五”计划建设经验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现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知识界对苏联经济体制虽有所疑虑和保留,但都不同程度或变相地肯定了其合理性.它之所以在当时中国知识界的视野和观念中是比较理想和美好的事物,是因为它不仅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大同"理念相吻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似是而非地切近中国社会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模式评价,是一个涉及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课题。过去人们虽然看到这一模式的严重弊端,但认为它是当时苏联的必然选择,对苏联建成社会主义有不可抹煞的功绩。其实,这些看法有违历史事实,是从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的。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是列宁逝世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发生的悲剧性转折,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回归和强化;这一模式没有也不可能在当时的苏联建成真正的社会主义,正是它的误导作用成为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发生重大挫折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7.
苏联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城乡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实行排挤和消灭的过程.斯大林根据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变动情况,初步探索和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一致与和谐的关系.问题在于,斯大林把和谐看成是无矛盾,甚至"完全一致",这就使得他的认识不仅偏离了唯物辩证法,在很大程度上陷入形而上学,而且也不符合当时苏联的实际情况,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斯大林的错误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马莱基是巴列维时代著名的左翼政治活动家和学者,因反巴列维王朝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前后三次被捕入狱;他对左翼运动阵营内盛行的马列教条进行批判的同时,提出了一条"既要苏联的经济民主,又要美国的政治民主"的所谓"第三条道路".作为民主社会主义先驱者,他是伊朗国内最早倡导政治对话、议会民主、妇女权益、土地改革、个人自由和社会福利等主张,并对当时国际上风行的"第三条道路"理论进行探索的著名政治理论家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提前结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双重影响.从正面影响看,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证;为实现工作重心转移提供了可能;为赢得苏联帮助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化建设铺平了道路.从负面影响看,它使人们误读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曲解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领袖个人的作用,影响了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了一段很长的弯路.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提出了"以苏联为鉴戒"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以"鉴戒"思想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非只限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境,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必须坚持这一思想,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以苏联为鉴戒",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Rosch原型理论与口译者的搜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Rosch原型理论的角度,可以探讨口译者由于想不起精确对应词而采用原型词以求得译文与源语之间宽泛对应这一策略:口译者通过调动处于原型词与精确对应词之间过渡状态的词——“次原型”词,以实现在原型词脱口而出之际的即刻“自我更正”,从而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诗歌中饮酒与咏菊的尤其多,饮酒寄托了诗人愁闷的心绪和未解忧愁,而咏菊则体现了诗人归隐山林、悠然自得的潇洒情怀.李纲与陶渊明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李纲借与陶渊明唱和,创作了不少和陶诗,这些和陶诗继承了陶渊明“饮酒”“咏菊”题材的诗歌内容与艺术形式,成为宋代陶渊明接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实体"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核心范畴,也是西方哲学一直追寻的一个问题。文章回顾了实体观念的历史,阐述了《范畴篇》、《形而上学》中的实体思想,指出了这两大著作中实体思想存在许多看似"明显矛盾"的地方。进而,以"逻辑在先"为工具对此加以具体分析,指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思想在逻辑上是一致的,即亚里士多德先是提出了个别"在先"论,认为一般只能存在个别之中;接着详细地阐述了形式与质料的学说,认为质料是一种潜能,形式则是一种现实,作为现实的形式在逻辑上是"先于"作为潜能的质料的,所以形式是"逻辑在先";最终,作为纯形式的"理性神"获得了最终极的"在先"性。  相似文献   

14.
康德坚持“本体”不可知,作为主体的人只能谦虚而现实地去求知以不断扩充“现象界”;“本体”永远是一种“理想”的召唤;“本体”既不是绝对的绝对,也不是绝对的相对,而是相对的绝对;一切真知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谓“绝对”的东西,其实都是相对的“绝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9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世纪末"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在俄罗斯出现了所谓“世纪末”文学。“世纪末”文学这一术语中的“世纪末”不仅含有时间的意义,还含有政治和宗教、文化的意义。“世纪末”意识是对苏维埃时代的末年和20世纪末年俄罗斯民族和社会转型引起的生存危机的感受和认识。20世纪80-9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世纪末”意识主要表现在:“世界末日”大灾难的思想-感情、面对“末日审判”进行反思的思想-感情和摆脱危机获得复活与再生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都塞哲学中出彩的观点应该是源生于拉康的症候阅读法。他明确地反对了旧反映论中的“无罪”直读观,在消除神目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非直观的深层阅读模式,即症候阅读法。阿尔都塞要求在阅读中穿透有形文字,读出空白读出失语,从而真正把握作者写作文木的深层理论问题式。这一立论,由阿尔都塞运用于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解读之中。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奇才"的台湾作家白先勇,其作品以其沧桑的历史感、浓郁的悲剧意识、深邃的哲人气息和别具一格的行文技巧深深吸引了大陆读者,本文立足于他作品出色的技巧及其形成,谈谈他的零度叙事风格和寓于这种"零度"中的人文关怀"温度"。  相似文献   

18.
英国的“1830年代理论家”是一批激进的自由主义者 ,他们鼓吹按照科学原则系统殖民 ,呼吁授予移民殖民地责任政府 ,对 19世纪中期英国人传统帝国观念的转变 ,以及英帝国殖民政策的重大改革 ,起到了宣传启蒙与推波助澜的作用 ,是时代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现代化"之显态表征的"文化产业"即文化的产业化,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与信息为主的文化生产、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等活动,其经济价值源自文化价值。"文化产业"在学理上经历了从一种批判性的概念到一种客观的中性的历史文化现象递嬗的过程,但其本质特征依然可概括为"包容性"、"博弈性"、"创新性"、"风险性"和"霸权性"五个方面。西方对"文化产业"的深度反思给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带来深刻启示。中国"文化现代化"在竭力研发"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时候,必须同时发育"公益性文化事业"。唯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互扶持,互补前行,滥觞于"后发外生型社会"的中国"文化现代化"才能有实质性进步,我们也才能真正"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20.
寻根文学虽然表现形态十分复杂,但它却是与时代一起发展起来的精神文化现象。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年代,激进主义是这个时代的思想主流。这种时代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寻根文学,无论是它的发生还是文化选择,都与这个时代的精神息息相关。寻根文学与其他知识生产一样,都是80年代的精神产物。只有立足于这一点,才能够比较容易厘清寻根文学在文化背后隐藏着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