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妇女工作的指导思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工作,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集体妇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中国妇女发展的实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思想.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新局面和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为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并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提供了政治保障与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与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高度的道路信念、理论自觉与制度自信,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为阶级"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话语浓缩了中国在近现代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价值追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中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思路与理念,是一段时期内国家形象和发展道路的折射与缩影。"中国特色"还具有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内涵转换、面向"中国问题"与"中国实践"、由"地方性"向"世界性"的整合三个主要特征。这一话语的价值在于标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维度,彰显了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并且突出了实践积累与理论创新基础上的话语自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更加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从纵向和横向双重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为文化积淀,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为理论传承,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理论为理论镜鉴.深入研究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逻辑,对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基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人所讲的理论自信是马克思主义的赐予。理论自信的命题在当下之所以凸显,既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关,也与社会意识领域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有关,还必须联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的背景与条件。增强理论自信,必须直面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领域的边缘化存在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相对薄弱的实际状况。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进一步为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做出原创性贡献,进一步展示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增强理论自信的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标志和鲜明特色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论来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以及对西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发展完善,可以在理念现代化、技术现代化以及法治现代化等具体展开,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在西方现代化模式下开创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路,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创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新凝练与新概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理念、主体、实践层面展现了对西方中心论、个体本位论、人类中心论、国强必霸论的超越,为各国认识和走向现代化、破解人类共同难题提供了新方案与新智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自身的独特性与应用的普遍性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对各国探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普世价值"之争的焦点是其合法性和普适性问题.这场争论使人们学会更加辩证地看待西方"普世价值",扫清思想观念上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误区,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党领导人民先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四大成就."四大成就"的取得不仅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之"能",而且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好"."四大成就"的取得,是进一步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唯物史观、世界历史理论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也完全揭示出中国共产党之"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好"都归结于马克思主义之"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勇于担当起领导的历史责任,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执政规律有机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接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了价值整合、思想引领、精神凝聚、创新动力的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深厚、最广泛的自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反思的三个"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可以发现这一过程即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原则与本真精神的"真诚守护"、"有效激活"与"内在性"创新.真诚守护作为世界观实质的根本立场、科学方法、基本原理与崇高的理想信念,并在中国化的"结合"过程中创造性转化为民族实践、主导思想、核心价值、先进文化合而为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效激活理论的现实性则为民族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需要提供服务;"内在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即以中国化的社会主义特色实践为经验基础,为理论增添富有民族实践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新鲜内容实现理论的一脉相承,承载着发展中国的历史使命与时俱进地创新现实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同时以民族的具体的时代的思维形式和文明成果创新理论.完整准确地总结和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还需要重视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经验,重视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西方世界相关"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发展的规律。这一规律基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但其实现形式既受制于一国的经济交往方式,也深受一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从毛泽东开始,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基于中正仁和、天人合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学养,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实际,概括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发展特征,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协调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以经济结构协调与平衡为基调的国家调控经济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方法,不断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经济结构协调与平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十八大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共产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其科学内涵、历史基础、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纲领,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新路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全新命题。该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当代诠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具体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促进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复兴,为处于低谷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动力,在共建中共享,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而且开辟了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向,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提供了镜鉴。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培育他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十分必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自觉贯彻十九大精神,结合近代中国人民探索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与完善历史进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脉络,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6.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成功的中国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根据新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与时俱进地完善现代化的目标与战略,科学认识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国的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扬弃西方中心论的现代化模式;以系统性的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破解后发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二元对立难题。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创造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是一个艰难曲折和不断谱写人类新篇章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依靠对列宁建党思想的学习和超越,注重解决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为推翻"三座大山"负重而生;依靠对孙中山精神的学习和超越,以自身的先进性和革命的彻底性,主动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大任;依靠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学习和超越,科学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道路问题,进而成功建立起社会主义新中国;依靠对苏联经验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超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矢志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依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超越,直面时代挑战并提升自身的执政水平和能力,再创新的历史和辉煌.依靠学习和超越创造历史并开拓未来,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追梦"赋予我们的最重要启示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国力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和"中国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法显然更加适宜: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又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其他发展道路的文明成果;它是中国实现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范式。  相似文献   

19.
自信是一种信念及精神,中国道路自信是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发展能力及前途的信任,其形成与中国百年发展辉煌成就息息相关.中国道路自信源自中国道路的正确选择.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历经千难万险,先后成功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人民在百年磨砺中增强了中国道路自信.这种自信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无数梦想,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软实力.树立中国道路自信的理论前提,关键在于对中国道路优越性的彰显.只有将其置于不同参照系中进行多维度比较,才能使其优越性得以全面彰显,并愈加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阔步前行.显然,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上,通过梳理、总结建党百年来中国道路发展历程,将中国道路置于自身与"他者"之历史与现实中,进行共时态与历时态之比较,以唯物史观回望并厘清建党百年来中国道路自信生成逻辑,具有极其重大意义,既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又能激发全体中华儿女愈加自信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阔步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奋斗历程中,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刻总结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