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网络对案件庭审进行实时文图报道的微博直播庭审,被喻为“新媒体时代司法公开的又一扇门和窗”,从亮相之日起就被寄予厚望。然而,微博直播庭审的发展与公众的期望相差甚远,正从“星火之势”陷入“后劲不足”之困境。究其根源所在,微博直播庭审虽有助于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公正司法,但也不可避免地对司法权威提出了严峻挑战。以规范化建设为视角,探索建立微博直播庭审制度:明确直播主体资格、界定直播案件范围、规制庭审直播内容、建立配套保障机制,为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提供一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庭审直播是本轮司法改革贯彻深化审判公开原则的举措,也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制度之一,在新冠疫情期间更是发挥了普法宣传之功能,因而理应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研究。以庭审直播正当性和效用性为导向,集中围绕庭审直播的理论基础去理解该制度:第一,第三人效果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庭审直播对潜在犯罪人的威慑效果;第二,公众参与原则从政治学角度探讨庭审直播在促进司法公正方面对社会公众的教育效果;第三,审判公开原则从法理学角度探讨庭审直播在深化该原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的法庭旁听不同,庭审直播自20世纪中期起便颇具争议,虽然在历经长时间的讨论与试行后,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庭审播送呈现出从禁止到允许的趋势,却也谨慎设置了一定的限制条件.在司法体制深化改革的驱动下,中国庭审直播工作受到了几乎毫无限制的大力推动,却忽略了庭审直播对司法公正、诉讼参与人隐私造成的影响与侵害.为了缩减庭审直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推进中国司法公开与司法公正事业的同步进行,法官应当在考量案件性质、检察机关、当事人、证人对庭审直播的态度以及庭审直播对诉讼参与人隐私权的影响程度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对案件进行庭审直播.为进一步加强个人隐私信息保护,中国庭审公开网也应做隐名化设置,对诉讼参与人个人隐私信息做消声或截断处理,并对案件直播回放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通过微博对庭审进行直播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传统媒介。在法院庭审中,各方用微博这种快速、广泛、影响力大的传播方式对庭审进行全程直播是否合法、适当值得研究。微博直播庭审之"利"是为审判公开的新型方式和法律监督的必然选择。微博直播庭审之"弊"是影响案件客观、公正审理,不利于维护庭审各方的职业形象。微博直播庭审的衡量标准应当从是否合法、是否合适、是否应获得批准等方面综合衡量。为维护法庭秩序、保障审判的公正性等,法庭对微博直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制:庭审直播"内容要全",庭审直播"措词有度",明确庭审直播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薄熙来案审判,具有重大的政治和法制意义,并且对高官审判首次采用微博全程直播庭审的方式,是一次公开、公正、透明、严肃的审判,也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新生现象。人民法院对案件审理的过程和判决结果都向社会公开,树立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彰显了依法治国的法治精神,为司法公开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媒体力量的日益强大,网络庭审直播成为刑事案件审判中的一道新风景。网络庭审直播能在中国刑事审判透明度还不高的情况下,为分析刑事审判模式提供重要的素材。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参与调查人对这一新型审判公开方式表示肯定,同时,不少参与调查人指出了网络庭审直播的缺陷,如案件过于简单、走过场的成分较多等。通过规范启动程序、遴选标准、具体规则等,可以完善网络庭审直播。调查从一个侧面显示,控辩平等对抗、证人出庭作证、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等是中国当前刑事审判模式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在线庭审方式主要包括互联网法院模式、吉林电子法院模式、浙江移动微法院模式和其他在线庭审模式等四类实践模式。尽管在线庭审彰显了其相较于线下审理的诸多优势,但在线庭审在实践中还存在适用范围不清、程序运作困顿、真实感不足、司法公开和个人隐私遭受冲击以及庭审安全面临挑战等难题。我们需要重新设计在线庭审的案件管辖规则、程序运作规则、真实性保障规则、透明性增进规则和安全性确保规则等法律规则,以保障在线庭审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9,(5):120-124
新媒介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直播等信息传播手段备受追捧,网络直播以实时互动的优势成为诸多品牌营销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新媒介时代出版业网络直播消费行为及直播营销优势,探索出出版业网络直播营销模式:从合作方式角度来看,营销模式分为出版直播和电商结合模式、出版直播和社交媒介结合模式、出版业和专业直播平台合作模式、出版业独立开发直播App模式;从直播内容角度来看,直播营销模式分为名人主导与活动主导两种模式。不同模式支持下,出版业为获取持续性的网络直播营销效果,应合理利用互联网思维、展开多平台直播营销,培养专业直播营销人才、提升直播品质;同时增加受众与直播平台的互动环节,向受众展示优质的直播内容。  相似文献   

9.
民事庭审录音录像档案公开制度是数字化时代人民法院推进司法公开的关键手段,也是公民知情权得以行使的重要体现。从立法规定和司法运作看,我国民事庭审录音录像档案公开制度尚存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公开对象范围较为狭窄,公开渠道不甚畅通,公开范围与隐私权保护界限不明。究其根源,乃相关立法不够完善、司法实务部门对其功能定位狭窄、专业化配套机制不甚完备所致。为更好地发挥民事庭审录音录像档案公开制度的作用,应坚持司法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保护衡平原则,完善民事庭审录音录像档案公开有关规定,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诉讼档案系统,规范民事庭审录音录像流程,加强法院人员信息化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0.
电子诉讼是顺应时代发展、服务信息社会的新型司法模式,有利于方便庭审、提升诉讼效率,有利于促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但是电子诉讼也存在影响当事人诉权行使、削弱直接言辞原则和当事人程序保障、法庭纪律和仪式感丧失、以及维护成本高昂与利用率不足等风险。为了扬长避短,电子诉讼在适用范围上应以当事人自主选择为主,对电子化的小额债务诉讼和督促程序实行集中管辖;在使用阶段上,起诉受理和审前程序应当作为电子化的重点;同时逐步完善电子庭审的程序规则,提高程序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