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机制构建中纳入社会性别需求和儿童权利视角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做法.研究认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及政策要与目标群体的现实和战略性需求相吻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中应该纳入社会性别需求和儿童权利思想,以儿童需求和儿童权利为本,构建能够有效回应和满足需求并尊重权利的关爱服务体系和机制.从社会性别、儿童自身需求和权利视角切入研究,可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及其机制的理论构建和实际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立完善的教育关爱服务体系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一体系的建设要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价值导向,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下,着眼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实困境,需要几个方面的协同努力,即坚持政府的全局引领作用、释放学校的教育关爱活力、发挥农村社区的教育服务功能以及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3.
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教育关注的新阶段。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在实践领域得到了较大关注和发展,但难以有效的为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服务,根本原因在于构建理念、社会环境、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存在困境。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需要尊重和保障留守儿童基本权益,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各种教育本土资源,以及建立共同参与的教育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目前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高校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高校应发挥服务地方的优势,通过组建组织机构、形成专业工作模式、建立服务队伍和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等四个途径,建立地方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转型期农村留守妇女发展对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留守妇女面临的生存、精神、社会、创业、政治等现实困境是她们发展过程的障碍.可通过破除城乡二元壁垒、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关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等对策和路径突破留守妇女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老人是一个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弱势群体,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关爱水平既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农村留守老人存在政府、家庭、社会、社区以及老人自身五个健康关爱主体,但各关爱主体在农村留守老人健康关爱的实践中均存在缺陷,其中,家庭方面的主体责任未能凸显,精神慰藉聊胜于无;政府方面的健康关爱制度短缺,健康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市场介入的动力不足,自发行为未成常态;社区的责任主体被动缺位,骨干作用未能发挥;留守老人自身的健康意识淡薄,健康投入有所顾忌。提升农村留守老人健康关爱水平,家庭应该不避责任,主动承载;政府则组织领导,保驾护航;社会各方积极协同;社区方面需激活各类组织,倡行孝亲文化;留守老人自身亦需转变观念,并抱团取暖,共同构建“五位一体”的健康关爱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归因和出路进行研究.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受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制约、部份农村家长重养轻教和学校教育单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数量多、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受阻和身心健康堪忧等社会难题,可能会影响社会和谐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要认真履职,家长要主动担责,学校要积极跟进,社会要广泛响应.要通过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共享蓝天"和"绿色通道"三大工程,推广校园关爱行动、"代理家长制"和社会爱心行动三大成功经验,构建经费、制度和监护三大保障体系,争取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公平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抚养、教育和关爱,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文章以近三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为依据,综述了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提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留守学生"是农村学校伴随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新兴群体,管理和教育好农村留守学生,已成为关心下一代、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学习的学生。留守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但是他们的父母远在他乡,在缺少父母关爱,代管家长又监管不力的  相似文献   

10.
以阜阳农村地区3-6岁留守幼儿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研究当地农村留守幼儿成长困境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探索农村留守幼儿成长与关爱机制,从完善政府主导、强化家庭主责、完善学校教育引导、促进社会参与等角度提出农村留守幼儿成长关爱协同联动长效支持机制,希望能够为阜阳农村地区外出务工家庭以及当地政府更好地解决留守幼儿成长困境提供多维的对策思路,使农村留守幼儿得到精准关爱,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