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单位制开始逐渐解体。在变革过程中城市居民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中国开始步入了后单位时期。在后单位时期,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社区逐渐成为城市居民重要的生活场所,在这种变化的背景下,社区民间组织开始在社区发育。以一个社区的安全自治小组的产生、发展为例,从国家、市场和社会三个层面来探讨后单位时代社区民间组织发育的外部环境,可以看出在目前国家主导的社会关系格局中,由于国家控制方式的改变,市场体制存在的缺陷,社区居民公民意识萌芽的产生,后单位时代社区民间发育的外部环境已经初步具备。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深化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发挥多方力量参与城市社区建设和自我管理,开展居民互助服务,在建设和谐城市社区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案甄选与梳理昆明市L社区治理,能够准确瞄准当下社区治理的突破口和把握城市社区多元力量参与社区发展的契合规律.同时,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城市社区建设推进中遇到的现实隔阻,能够明确城市社区治理中多元力量利用不尽充分.基于此,从社区主导、实践推动、嵌入发展、机制构建等四个方面深入论证其治理成效,以揭示如何实现城市社区治理中的策略变革.  相似文献   

3.
后单位时代的社区功能已经式微,而如何重拾后单位时代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地方感,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虚拟社区充溢下的后单位时代社区建设的重要课题。基于对社区网络服务平台相关研究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社区网络平台在加强社区服务的再地域化、促进社区主体参与的再地域化、社区治理的再地域化、培育社区"共同体"的再地域化等方面已成为重要的载体。因此,在新时期我国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建设基于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将成为信息化后单位时代我国进行社区建设和治理的有效途径,同时它也必将成为社区共同体培育的重要抓手和关键。  相似文献   

4.
基于和谐社区构建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国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可以将其概括为三种主要类型: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社区合作型治理模式;居民自治型治理模式。针对目前社区治理模式的主要问题,构建城市社区治理的多元互动模式主要体现为发挥社区居民的自治性权利,实现社区治理主体、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社区制度建构等层面的分权参与。基于和谐社区构建要求,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互动模式的路径选择主要在于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强化多元合作关系、重视公民社会的主体权威维护、构建和谐治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转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比较与反思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实践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管理体制问题、社区管理主体问题及社区管理资源问题,提出了转型时期的社区管理必须创新并完善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系,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向为行政指导下的社区治理民主化,社区管理主体应形成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社区管理资源应通过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实现从"行政管制"到"社区治理"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6.
体制改革前,中国社会特有的单位体制塑造了以单位为基础的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随着社会的转型,特别是住房商品化体制的确立,原有的"单位化"城市居住结构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中国城市居住空间被重塑为以阶层为导向的分异结构.本研究通过对一家具有典型意义的国有企业单位社区的田野考察发现,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与再生产过程中,许多类似的传统单位制社区已从"单位化"城市居住空间中的基本单元逐渐演变为住房商品化体制下城市居住空间阶层化分异格局中的底层聚集区.如何实现这类社区的重建与新生,将是城市发展与治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作为一种脱域传统"单位人"建制的"陌生人社会"空间场域,因社区主体的主要职业行动不在社区,必将引致多元主体利益诉求的复杂性冲突。为维护社区公共秩序的和谐稳定,基层政府惯于采用科层下移与技术嵌入的复合模式以求速解社区复杂性冲突。这种治理策略虽效能快捷却依旧问题重重。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作为一种以"统筹发展与安全"为战略导向、以基层党建助推多元主体关系链接为组织领导、以尊重个体自主性培育共同体归属感为精神自觉、以协商民主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协同型治理共同体形态,具有在理念和行动上既利用"脱域"又改造"脱域"的"低投入-高效能-可持续"的治理效能结构,将成为未来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方向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社区治理共同体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石,是社区治理规律深刻把握的创新方案、社区"一核多方"治理模式的升级版和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实践形态.以主体有责、行动尽责、善治履责为基本要义的责任共同体是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根本内核与内在意蕴,也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发挥治理效能的基本理路和作用机制.实践中,由于治理主体的责任意识、权责边界、尽责动力和履责能力等责任落实障碍问题,致使治理共同体难形成和治理优势难以发挥.为此,通过加强教育增责、制度赋责、激励尽责、党建履责,推进"人人有责""人人明责""人人尽责""人人履责"的责任共同体建设,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社区文化是现代社区发展的逻辑起点。社会资本从主观体验和情感需求方面为社区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在社会资本的视野下,社区文化建设应该采取不同于以往的建设思路,并且对社区乃至社会治理发挥有益作用。要实现真正的社区发育,还应在社区文化建设时以积累社区社会资本、唤醒社区意识、增强社区认同为主要目标,使城市社区真正成为现代人栖息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强单位"社区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属于石油化工、稀有矿产等大型国有垄断企业的“强单位”社区的顺利转型有助于企业减轻负担,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换,培育公民社会和促进基层民主建设。但由于单位制的长期作用和影响,使企业在向社区转移社会保障和调控职能的转型过程中面临行政监管束缚、社区资源瓶颈、社区自我发展能力欠缺等困境。因此,应走渐进式转型道路,通过地方政府和管辖企业的国家部委共同主导,引进多元经济力量和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建立有效的利益博弈平台,以推动“强单位”社区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1.
荆瑞 《社区》2013,(25):24-24
陕西省宝鸡市宝钛社区是一个单位型社区,实有登记人口2万余人,外来打工人员2000余人。社区内有学校、幼儿园、技工学校、职工医院、饭店、超市、100余家商铺、活动广场、公园等。如何建设好这样的单位型社区?近年来,宝钛社区利用五项措施,让社区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为单位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2.
马新闻  王岚 《社区》2012,(28):8-9
20世纪末开始的社区建设实践,无论是以政府基层建设为主导的社区建设模式,还是以社会建设为主导的社区建设模式,都已经到达了社区建设的“十字路口”。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社区建设定位偏低、行政化、单位化等问题阻碍了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为此,需要提升社区建设的高度,从社会建设的视角认识社区建设,以社区为本,按社区发展需要分类建设,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满足社区需要的组织化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13.
纵观社区治理研究的历史发展进程,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设一直是学者们较为关注的内容。从组织化的视角审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而其得以有效推进的关键在于社区党委能够从纵向层面嵌入社区治理过程,从外部将社区组织起来,并以此为基础促使社区内部的组织化建设与发展,培育自治力量。进而从外部组织化和内部组织化双重层面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未来通过组织化路径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不仅需要有针对性地丰富组织化建设内容,也需要以组织化建设为基础辅之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以及价值认同方面的建设,以此筑牢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组织基础和文化基础,不断提高共同体建设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4.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资源型地区社区基于自治乏力与治理格局碎片化、复杂责任主体的场域交互以及各类特殊人群与利益分化等问题,形成了鲜明的资源型城市社区的治理特征。从“政党—国家—社会”的三元理论视角出发,聚焦于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社区治理转型与发展的实践经验,思考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的深层逻辑内涵,尝试回答党建引领逻辑与治理逻辑如何在基层社会的实践中真正有机结合形成统一体。山西省D社区通过构建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依赖组织整合、链式嵌入与双向政治动员的三重复合逻辑,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组织、动力资源,构建政党整合下的资源型社区治理模式,能够有效破解资源型社区的治理困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实现我国资源型地区基层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区治理历经多年的发展,如今社区治理面临单一科层制体制在社区治理中的局限、治理资源有效分配不足、治理主体参与不足等难题,造成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社区的公共性不足。公共性不足导致城市社区居民缺乏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意愿,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共价值的实现是城市社区治理的目标追求和价值支撑,纵向科层制与横向自组织之间的“嵌入式”合作治理模式应作为我国城市社区基层的治理模式选择,发挥参与社区治理的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扩大群众参与面,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文从城市社区治理的公共价值内涵入手,以公共价值理论和网络治理理论为基础,探讨社区公共价值的构建对社区治理体系的深远影响,剖析制约城市社区治理公共价值有效性实现的深层原因,提出城市社区公共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社区作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平台,社区的发展直接关乎到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传统的社区管理方式和水平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亟需创新。新疆要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是必然途径。文章基于对乌鲁木齐市部分社区的调研,在新的思维模式和视角下,从理念、战略、技术、人才队伍四个维度思考,探索构建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社区已经成为城市社会最基层的单位。社区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既要看到以往取得的成就,也要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重点提出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对策,包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社区文化观;坚持科学发展,制定社区文化建设规划;坚持服务地方,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坚持依法治国,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以土地流转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偏好、以住房改造隔离农民与村落的空间联系、以行政化社区组织的搭建瓦解乡村熟人社会及以城市社区服务标准催生新社区居民的“城市意识”是浙江省嘉兴市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主要方式和实践过程.在新社区建设过程中,产生了诸如社区庇护主义的出现和发展、社区法团主义的产生和扩大、社区父爱情结的再生与扩张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单位社会在中国大陆并没有完全终结,相反,它正以特殊的形态发挥着作用.正视这个现实是开展好新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建设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9.
周何  赵毅旭 《社区》2008,(1):14-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有效整合城市基层组织资源,打破条块分割的组织现状,进一步深化社区党建工作,已成为加强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以社区党组织换届为契机,全面推行了“单位人”党员公推直选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工作,搭建了驻区单位党组织融入社区党建、参与社区建设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使得城郊地区和城中村出现了大量‘撤村建居"型社区,这些社区尽管在产业结构和农民身份属性上早已实现了非农化,但其社区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了村庄的治理模式.本文以杭州的实践为例,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撤村建居"型社区治理,并提出社区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