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格森生命哲学的伦理意义在于指出,人类最终达到的真正开放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虽然开放社会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存在,但也为封闭社会指出了前进的方向。生命的自由在于创造性的发展。生命的本质在于自由本身。人类生命的欢歌就是自由与创造。要带着物质或者踩在脚下向前创造。人类获得真正的自由只有一条途径,革命。人们必须依靠那些超人,用他们伟大的心灵来重新捕捉那个被机器世界所淹没的生命冲动,将我们带向新社会。那个时候,机器的真正使命在于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奴役人类。  相似文献   

2.
死人     
(1)常有人表达这样一个愿望;“一个人不死,该有多幸福.”其实即使生命的永生成为可能,我们屯未必断言生命的永存就是幸福。假芳果真没有死,地球便会拥挤得“无立锥之地”;生命团不断地被重复,于是没有了更新,人生使偏入了单调、无聊、腻味的境地……(2)中国古代先哲对于生命如何走向不朽煞是动了一番脑筋,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种达到人生不朽的途径。我们民族历史上那些至今英名永存的伟人,无不都以其执着的创造和不懈的奋斗精神,或立德、或立功、或立言,或兼而有之,而使自己永垂不朽.看来,要想生命不朽,必须…  相似文献   

3.
所谓设计,其实是一种跟随着时代潮流变化的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如果把设计比作是树叶,创新就好比是树的主干,而传统则是支持其成长的生命源泉。不论是什么设计都是以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否则必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传统图案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传承和发扬传统图案,将传统图案的精神元素与现代图形设计融合在一起,一定能够使现代图形设计更加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多种能源的日趋紧缺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我们的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人类对自然不合理的使用,导致了自然界做出报复性的反应。人类要想做到从自然中汲取营养而创造文明,与此同时又远离自然的报复,就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融洽相处,以一种积极的、  相似文献   

5.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孩子是夫妻双方创造生命的伟大创举。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孩子是人类繁衍的伟大成就。爱情给我们带来最大的享受莫过于幸福澎湃的感觉。而两个人之间的激情,日久之时,一旦平淡下来,便无可寄托,两颗向往幸福的心灵往往被太过于熟悉的感觉磨砺得不知所踪。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以男女性别为自然特点的人类繁衍,在不断创造人类自身进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然而,当现代社会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将人类性别的认识深化时,却发现这种经典意义上的人类性别观念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生命是阶段性的,而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和积存的智慧却是代代延续的;一个人的才学是有限的,而人们在改变自身命运中所学习和运用的智慧却是无有限量的。如何做到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最大限度地汲取和运用人类的智慧,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的价值?由唐山市人民检察院法警支队支队长张文平所著的《灵知通慧——领悟人生智慧的新思维》,就是一部让人明神启智、开心悦目、励志向上的好书。它告诉我们如何做到用智慧经营生命,用智慧营养心灵,用智慧完美人生,充满了哲学的意味和思辨的色彩,洋溢着美学和文学的情趣。  相似文献   

8.
在精神主义看来,宇宙问有三种相互独立的存在,分别是空间、物质和精神,以为如果将这三者轻易地相互取代一以一方否定和取缔另一方,是非理性的,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精神主义以精神的三元素——智慧、爱、欲为人类的精神本体,其中爱和欲是人类生活与创造的动力,而智慧是人类生活和创造的内在条件,认为人在根本上是精神的人而不是物质的人。在精神主义这里,人类的大脑仅仅是一个电脑一样的计算器,它是根据人类精神的命令而运作,其具体运作的活动被称作记忆、表象、思维、想象和联想等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9.
流注 《老年世界》2010,(17):38-38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酶就没有细胞生命。因为,动物和人类细胞的代谢和转化必须要有各种酶的参与,而酶最适宜的温度是35-40℃之间,600C以上将失去活性。由此可见,喜欢加热烹调的我们,酶的缺失非常普遍,而且还很严重。  相似文献   

10.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坚持创造富有意义的个人情趣,那么我们就能够摆脱乏味的日常生活,丰富自己的经历,提升自己的品位;同时还能给身心带来舒适和安宁。情趣为我们创造了领恬生命真谛的机会,使我们有机会欣赏和创造羡,使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使我们拥有无数美好的回忆。长此以往,生活中的平庸琐碎之事将被渐渐淡忘,留在脑海中的只有具有积极意义的特殊时光。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特有的丧葬礼俗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个哈尼族人民的心中,本文将运用人类学理论对哈尼族丧葬礼俗的民俗功能作一个系统的阐释,力图说明人类永生的信仰和由此产生的对死人的崇拜是如何构成这个民族宗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识理解哈尼族这种看起来稀奇的思想和礼俗,并体会哈尼族这种自然与生命合一、生死合一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12.
张超  夏各敏 《现代妇女》2014,(7):380-380
科学技术的不断地发展,使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各个领域都进行变革,大大的改变了我们如今的社会。尤其在生物制药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环境的不断的破坏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样对于我们相关的医学研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的高发病症包括脑血栓、癌症、肿瘤等,并且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迫切要求我们开发新的治疗手段。生物制药行业是高技术含量的朝阳行业,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必将改善人类生活的质量,延长人类的寿命,同时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93年6月的《上海文学》上,王晓明等几位中青年学者提出入文精神的话题,旨在于商业主义浸迷中倡导崇高与终极关怀的价值理想。此后,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在思想界、文化界持续多年而不衰。通过讨论,越来越多的人觉悟到,”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中国人不能不严肃地审视我们的精神世界。从伦理的、哲学和历史的深度,冷峻地审视我们的心灵。研究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状况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吴勇毅 《公关世界》2009,(11):18-20
环境化将是人类的未来,21世纪将是绿色世纪,低碳经济时代,绿色营销必将成为企业营销的新主流。  相似文献   

15.
方亮 《公关世界》2010,(9):23-23
2010年伊始,丰田“召回门”、富士康“N连跳”震惊世界,我们不禁要问,企业怎么了?企业生产产品是为了给人们更好的服务,不能成为夺取生命的便利之器。同样,企业给人们提供工作也不能以生命为代价。企业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而存在的,企业的生产安全事关工人和无数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生命与爱     
我们无法解释清楚爱的真谛,就像我们无法解释生命的真实,人们对生命的疑问是: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们对爱的疑问是:爱是什么?情为何物?对于爱,我们往往称之为喜欢;对于生命,我们往往称之为活着。生命是一种生物体从生到死、从小到大、从青到黄的全部过程,它对拥有者来说只有宝贵的一次,因此大多数人比受更珍重生命;爱是人类对人或物有着很深的感情,爱可以有很多种很多次,爱有深有浅有轻有重有真有假。有些人为爱而活着,当爱情破灭,便选择了自断的绝路,与爱一同泯灭。有些人为活着而不得不去喜欢,因为活着就需要满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导刊》2010,(14):59-61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之一。在我们经由口所摄取的饮食中,没有哪种具有比水更重要的作用。没有食物,我们可以存活2~3周,而没有水,我们几天后就会死于脱水。  相似文献   

18.
自私     
自私,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人以不正当的手段有意识地侵害他人或集体、国家和人类社会整体的正当权益而谋取一己之狭隘权益的心理和行为。 人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欲望:食欲、性欲、权力欲、刨造欲等。人类的这些欲望,有的是与维持人的基本生存有关,有的是与获得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有关,有的是与人的才能得到发展和充分施展有关。如果没有生存欲,万念俱灰,对生命感到绝望,就没有生命的绵延;如果役有享受欲,人就不会去努力提高生活的质量,就不可能不断改变现状;如果没有发展欲,就没有对知识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也就没有人…  相似文献   

19.
论“休闲”     
人类对休闲的体验与人类对生命的自我反思同样古老。当亚里士多德将休闲定义为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生存状态时,他实际上是说,幸福就是休闲;人只有在休闲状态下,才回复到生命的本来状态。因此,休闲是生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份生命与生命共舞的事业,我们不断碰触彼此的灵魂与道德.承接爱与责任,感受彼此那份执着与朴实.同伴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