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种族与少数民族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始终存在着深刻和复杂的种族和民族问题,分析美国种族、民族问题的发展过程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对于我们分析国内和世界性的民族问题,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回顾了美国民族问题的由来、当前美国人口的民族构成、各族群间的结构性差异,介绍了美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历史阶段,并对美国少数族群的现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健康中国、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想,就要在“十四五”卫生立法方面有质的跃升,而立足点非“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问题莫属。医患关系就是且只能是民事法律关系这个法律属性定位,对于主要提供国家保障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立医院的医患关系来讲显然是错误的。笔者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法定业务领域的医患关系不是民事法律关系,而是行政法律关系,其侵权损害赔偿适用国家赔偿法律”的观点,即主导行政说,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卫生健康的重要表述和现代卫生法学学术体系,应成为“十四五”卫生法治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美国内战使黑人渐次获得了选举权、财产权、受教育权及其它民事权利。他们在法律上成为同白人平等的美国公民 ,一种新的种族关系建立起来了。但这种关系却不是平等的兄弟般的种族关系 ,甚至不是基于共同利益的伙伴关系。这种新关系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性 :一方面 ,这是一种在法律上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 ,它又表现为“优越的白色人种”同“低劣的黑色人种”之间的敌对关系。这种双重性自南方重建以来一直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影响。本文就重建时期黑人的土地权、选举权和受教育权三方面所反映的问题探讨了双重性的起因并略述双重性对现当代美国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摇滚乐诞生于美国,发展于1950年代,兴盛于1960年代,因此与美国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美国1960年代的摇滚乐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960年代摇滚乐对于美国社会价值体系各个层面,包括种族观、时代精神和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美国传统价值观念转变与1960年代摇滚乐的兴盛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社会,20世纪60年代其国内种族矛盾严重,曾出现过激烈的种族冲突。之后,在建立多元种族和谐国家的原则指导下,政府通过对处劣势的马来人的扶持、各种族混居、成立少数民族权利总统委员会及实行集选区制度等措施促进各种族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成效显著。新加坡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思路能为完善我国民族政策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国家,种族经验成为了美国人生活的主题之一.作为一个对政治敏感的作家,艾丽斯·沃克从种族经验入手,对<梅丽迪安>中的黑白困惑和身份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跨种族关系的确立来建构黑人的种族身份.这种对种族生存现状和问题的探讨,体现了沃克对黑人的人文关怀,为解决黑人当下面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美国的民主》是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上半期完成的一部巨著,对该书的研究和论述不胜枚举,但基本未涉及托克维尔关于美国种族与种族关系的认识。事实上,托克维尔通过实地考察美国土著居民和黑人的困境,对美国白人和黑人与印第安人间的种族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评论,指出作为支配群体或多数人群体的白人不仅在法律上有权界定自身,而且还能通过自身历史和文化界定社会价值观,建构种族差异,美国的种族社会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被社会建构的过程。白人特权和种族主义根深蒂固存在于美国的法制和民情中。托克维尔还分析了基于白肤色的财产权和白人特权对白人产生的负面效应,他认为,白人从作为统治民族中获得的心理利益蒙蔽了白人,使他们看不到这一体制对他们征收了实质上和精神上的重税,他也由此预见到种族关系在美国难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历史电影作为多元话语与意识形态争夺的文化场域,提供了一面从文化层面观照社会问题的 “影像之镜”。历史文本的每一次改写,都意味着话语生态与文化体系的改变或重塑。种族问题深植于美国的建国史与发展史中,并在不同历史年代的影视作品中延展出殊异的叙事文本,也暗含了种族政治在美国社会中的走向与态度变迁。通过梳理美国历史电影在叙事话语上的嬗变,将不同时代表征同一历史事件的影像文本相互对勘,从而揭示了美国历史影片的种族转向既是种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以不同的接合策略介入现实,指引少数族裔进行平权抗争,从影像话语出发不断形塑着美国种族政治的时代地形图。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法学解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从法学维度看,以人为本暗合了权利本位法律文化的特质.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法律意义上的人,包含了所有抽象的没有任何差别与社会属性的人,不论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种族等.以人为本是以人的权利为本,而不是以人的义务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因为民主社会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且,人是法律关系的主体,而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种族问题由来已久。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衰退、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黑人民权运动的低沉和保守势力的回头,一度有所改善的种族关系再度恶化。冷战结束后,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因素纠葛在一起,使麻烦不断的种族关系更趋紧张。  相似文献   

11.
要是我们从世界范围看种族关系,那我们就可以发现二个重要的事实:第一,种族关系是欧洲文明在十五、十六世纪开始向外发展的结果;第二,种族关系是存在于所谓白种和所谓有色人种之间的关系,这种从世界范围对种族关系的看法,布莱斯爵士1902年在牛津大学演讲时就谈到了。他在那次演讲中说,欧洲人或先进种族和有色人或落后种族所发生的密切而普遍的接触,是世界必经  相似文献   

12.
论美国南部现代化对民权运动兴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5~1968年间席卷美国的民权运动,是自内战以来,在解决黑人与白人种族关系问题上发生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全国性运动。这场运动之所以在50年代中期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根本性的原因是美国南部经过30年代和40年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使南部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发生了彻底改变。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美国(尤其是南部)黑人逐渐改变了经济上、政治上无权的地位,精神思想经历了从对不平等的不满到对平等的渴求的转变,1955年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公共汽车运动揭开了民权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人际法律冲突是因属于不同种族、宗教、团体或阶层的人适用不同的法律而产生的法律冲突。苏丹是非洲大陆上一个典型的多种族国家,人际法律冲突非常普遍。以苏丹国内的人际法律冲突为例,将人际法律冲突总结为两种,即属人法在各自的国籍国法院、宗教或种族团体的法院实施的情况以及在一个法院内同时实施两种或两种以上属人法的情况。在两种情况下,解决法律选择问题的方法各异。在属人法律制度中,沙里阿法院或地方法院总是适用法院地法审理案件,因此,法律选择问题转化为管辖权问题。而在实施两种或多种属人法的民事法院内,法院对法律选择问题采用了与国际私法中法律选择方法相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是教学,以此为基础,将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进行重构一分为基础部分法律关系、主体部分法律关系和附属部分法律关系,明确界定三者不同的法律性质,为高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并切实维护学生基本权利奠定法学理论基础,为解决高校与学生纠纷提供一种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论凯特·肖邦的种族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凯特·肖邦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坛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肖邦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她的家庭背景都决定了种族关系问题必然成为其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肖邦在自己的作品中抨击奴隶制度,谴责种族压迫,反对种族偏见,希望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种族关系。  相似文献   

16.
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里从生存、情感和文化三个方面描写了离心力与向心力的博弈。追求个性主义的离心力与追求种族凝聚力的向心力之间的激烈冲突为黑人提供了在追求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的斗争中实现自我的契机。莫里森不仅继承和发扬了黑人文学的优良传统,而且还对种族偏见与种族歧视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特别是从黑人女性的视角对性别歧视、阶层疏离、价值观沦丧和心理变态等问题,作了深入而犀利的揭露和剖析。黑人内化白人审美观、价值观和交际观后会产生巨大的离心力,时常背离黑人文化传统,与黑人文化的向心力发生激烈冲突。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博弈直接挑战了美国社会的种族文化传统和种族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7.
非婚同居在同居配偶间的法律效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世纪60年代以后,非婚姻家庭已逐渐取得法律上的地位,这就是法律认可非婚同居在同居配偶之间产生财产法上的效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婚同居在中国一些地方有流行趋势,如何对此关系予以调整,是中国婚姻家庭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有关非婚同居方面的法律,加强对非婚同居关系的调整,实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美国法律电影《十二怒汉》,讲述了十二个陪审员评议案件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十二个学历、职业、种族等背景各异的非法律人事,聚集在一间屋子内,对一桩少年杀人案件进行事实裁定,他们不断质疑、争论、权衡,最终基于良知做出判断。此次在四川省岳池县全程观摩人民监督员监督一起强奸案,让我生动地感受到“七个怒汉”的评议过程和角色差异。  相似文献   

19.
欧美思想界形成的左翼“后学”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激进社会政治运动,70年代末退隐入学院象牙塔。历经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孵化蜕变,理论从英语人文学术界越界,走过了从学术话语去疆域化到深度卷入英美社会的意识形态两极化和部落化的理论旅行。后殖民主义理论麾下的种族和族裔研究、性别研究机构,通过大众媒体、互联网、中小学教材等渠道,使学术话语广泛、迅速地通俗化,与反种族主义、女权主义和LGBTQ群体的社会运动紧密结合。认同政治和政治正确的话语与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思潮相互推波助澜,形成了今天世界的混乱局面。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提供了有力的批判与反思的武器,来解析理论的旅行和英美社会的乱象。  相似文献   

20.
自 2 0世纪以来 ,美国城市的种族暴力冲突时有发生 ,但就其频繁性、规模和破坏性而言 ,惟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最为突出。其主要特征是 ,所有暴力冲突都发生在中心城市 ,而且其重心也在向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西部和南部城市转移。虽然黑人和白人的矛盾仍居主导地位 ,但有色人种间的冲突颇为引人注目。其促成因素在于当代美国人口流动和城市经济结构发生质变后聚居于中心城市的有色种族日益增长的贫困化、新形式的种族歧视、不公正的司法、日趋复杂的种族关系及新闻媒体的煽动性宣传等等 ,这些都是当代美国城市社会问题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