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逻辑学是全人类共同的,逻辑体系则带有时代、民族和个人的特点。分析世界古代三大逻辑,既要关注它们的共同点,但更应认识它们的差异性。文章在分析三大逻辑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古代中国与印度和希腊逻辑推论的差异性,以及这种差异性对民族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墨辩》作为中国古典逻辑的第一个构造体系,以其理论的形态表现出中国古代逻辑思维的特点。逻辑学是以推理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那么《墨辩》逻辑推论理论的特点是什么呢?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对《墨辩》逻辑推论学说的构建有些什么重要影响?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命题,是逻辑学的重要内容,对此中国古代逻辑作了较广泛的研究,其研究的成果既有与西方传统逻辑相一致的地方,也有它自身的特点,应引起充分注意。中国古代逻辑中的辞相当于命题。根据许慎的解释:“辞,从(?)辛。(?)辛尤理辜(罪)也。”(《说文解字》)可见,辞的本义是有关诉讼的判辞。《周易·系辞上》说的“系辞焉,以断吉凶”也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史学及其优良传统,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宝藏,而且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深刻的历史意识,是中国古代史学优良传统的核心。恢廓的历史视野和鲜明的时代精神,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相结合,求实和经世的一致,继承和创新的统一,以及讲求文采、重视考据、探索理论等,是中国古代史学优良传统的几个重要方面。中国古代史学中也有不少谬误和糟粕,但它们掩盖不了这些优良传统的光华。总结、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对当前的史学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怀祺教授主编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2005年已由黄山书社全部推出,受到学界关注。他们要把研究推向深入,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的重大课题"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研究"①;在福建人民出版社支持下,他们又将撰写6卷本的《中国史学思想通论》,这就是:《中国史学思想通论》的《总论卷》、《历史思维卷》、《经史关系论卷》、《历史盛衰论卷》、《历史编纂学思想卷》、《历史文献学思想卷》。为了民族史学的振兴,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把研究向前推进,期待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古代一部法官判词集《明公书判清明集》为分析对象,指出中国古代法官的判词中并非像以往人们想象的那样缺乏逻辑,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逻辑。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逻辑在法官判决中的功能,以小见大,从而反思当下中国法学界强调法官逻辑说理等理论的边界。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期,在西方逻辑学东渐的背景下,诸多学者开启了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作为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胡适不仅从事了诸多中国古代逻辑史料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而且对于自身研究具有明确的价值期待和方法论意识。其研究不仅是为了在中国古文献中寻找试验论理学的类似学说,以有效吸收试验论理学说,而且也是为中国再造新文明做准备。为达成该目的,胡适提出了一套包括述学、明变、求因和评判在内的研究程序,其述学中的贯通方法颇重西学的比较参证作用。胡适的这一工作为后来的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典范,其广义的逻辑观念和研究程序对于今天的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方法论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业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央集权统治和政治——伦理本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文化特征。因此,儒学依赖成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纲领,政治主宰构成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品性,而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基石,则是绵延不绝的中国式小农文化。  相似文献   

9.
从艺术功能来说,一切艺术都竭力营构一个供人沉潜往复于其中的精神空间。中国传统文本空间的营构是与建筑学意义的空间意识息息相关的。古代形式批评的空间理论聚焦为“可藏匿性”,具体表现为横向的充分拓展、纵向的曲折层深、整体的气韵生动与空灵无限。在这些方面,中国古代形式批评创造、总结了大量操作性强的概念名目,进一步可归纳为三种空间形式美学基本原则,即对称整饬、参差流变、错综隐蔚。  相似文献   

10.
一墨家不仅写出初具体系的逻辑学——《墨辩》,而且为中国古代的归纳逻辑思想奠定了基础。如掌握经验材料的观察等方法,关于“类”的思想和偏有偏无的划分思想,以及“以类取”的归纳方法和归纳逻辑的性质和规律都有所论及。探讨墨家的归纳逻辑思想,就不能不从“类”概念谈起,因为“类”概念的问题,它在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涉及到演绎的逻辑问题,也可涉及归纳逻辑和类比逻辑的问题。但从类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灾异说之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异、符瑞观念的引入,使儒家学说与统治者在政治上找到了新的契合点.灾异说在汉代蔚为大观,影响甚大.董仲舒将灾异说纳入到儒家思想体系中,在天人合一理念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的理论,提出了灾异--浊政说,改变了儒家"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使儒家思想与政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儒家学说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长期居于"一尊"的显赫地位打下了理论基础.汉代以后,灾异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和市民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平民教育有其悠久的历史,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化相结合,幼童启蒙教育与成人终生教育相结合,平民实用性与追逐功名性相掺杂,构成了中国平民教育的特色。中国平民教育构成起国民素质教育的主体工程,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活跃了古代的学术思想,使旧中国的文化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因而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墨家“以说出故”的推论性质和推论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家自墨子开始建立墨家学派的时候起,为了批判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并和道家、阴阳家和名家中的诡辩逻辑作斗争,就十分重视研究“辩”的理论和“辩”的技术(方法)。墨家学说之所以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批判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墨家的理论大都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论基础上。《墨子》全书各篇中的大量论证,逻辑严密,推论准确,今天读来仍使人感到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后期墨家尤其对“辩”的理论和“推”的方法作了相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从《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一直到《大取》和《小取》(这六篇一般统称为《墨辩》),基本上完成了墨家逻辑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体系,所以一般也称墨家的逻辑为“墨辩逻辑”。  相似文献   

14.
咏物诗状物写情,既能生动表现物之特征神髓,摇曳多姿;又能寄意遥深,韵味无穷,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15.
秦王朝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建立,也标志着“游说者之秋”的结束,中国古代演说由全社会活动,转入了宫廷议对以及知识界的讲学、议政。“古者国有大事,必聚群臣而廷议之,交口往复,务尽其情”(徐世增:《文体明辨序说》)。这话虽有些夸张,或者说以偏概全,但还是描绘出了我国古代政治民主传统的一个侧面。所谓“议者,谊也;谊者,人所宜也。言得其宜之谓议”(《说文》)。古代一些开明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古代逻辑的研究应把握如下三点:一是中国古代有着不同于西方形式逻辑的逻辑思想;二是正确理解"据西释中";三是将中国古代逻辑的研究放在思想史的大背景上进行的同时,我们也要坚持中国古代逻辑作为一门学科本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持有三个理念:一是"温情与敬意"的态度;二是"时代意见"与"历史意见"的统一;三是"决定论"与"互动论"的融贯.通过严谨而认真的研究,增强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理论原则、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了解,增强对传统思维方法论意义、文化认同意义的感受,不断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地分析了中国古代逻辑学者对谬误产生的原因以及避免谬误的 方法的论述,古代逻辑学者的这些探索对于我们自觉地防止和纠正在日常思维中可能发生的谬误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要地分析了中国古代逻辑学者对谬误产生的原因以及避免谬误的方法的论述,古代逻辑学者的这些探索对于我们自觉地防止和纠正在日常思维中可能发生的谬误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代文论的“文气”说,源远流长,资料浩繁。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文气”说,先须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元气”论有个基本的了解。亳无疑义,“文气”说是哲学“元气”论的一个子系统,它积淀着“元气”论的系统质。撇开“元气”论谈“文气”,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